
本版文章标题:
深化资本市场改革 提升市场稳定能力
资本市场日益成为一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建设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防风险、强监管,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改革优化股票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制度”。这一系列举措,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筑牢市场稳定基础。中长期资金是维护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对优化市场生态、稳定市场预期具有重要意义。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规模大、期限长,追求稳健收益,是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近年来,我国在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不断加大入市力度,为市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要大力培育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进一步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为市场稳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优化制度设计,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全面启动实施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改革优化股票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制度,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改革,进一步优化差异化的安排,促进市场资源向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领域集聚,更好地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优质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融资渠道。
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社会融资结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丰富债券市场品种,提高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和透明度。同时,要加强债券市场的监管,防范债券市场风险,维护市场稳定运行。通过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促进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提升市场稳定能力。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是应对市场波动、维护市场稳定的重要保障。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建立健全市场稳定机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更好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用,增强市场稳定力量。改进和加强央企国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支持优质上市公司开展股份回购,维护公司价值和股东权益。注重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提升市场的专业投资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的稳定性和韧性。完善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风险隐患。加强杠杆资金管理,防范过度投机。强化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做好极端情形下的风险应对预案。通过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有效应对市场波动,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
加强金融法治建设,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法律体系。正在制定的金融法将成为金融领域的基本法,与其他金融法律法规共同构成比较完备的金融法律体系。修订《证券投资基金法》,制定《上市公司监管条例》,深入研究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的民事追责方面的司法解释,夯实资本市场宏观调控和危机救助的法律基础,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法律体系。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优化环境,不断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总之,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协同推进。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 责任编辑:虞文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