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文章标题:
以查促改 提升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
近年来,河北省委政法委不断加强政治建设,深化法治领域改革,以提升执法司法规范化水平为着力点,发挥法治监督作用,助力平安河北建设。
《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明确了党委政法委的职责任务,包括加强对政法工作的督查,支持和监督政法单位依法行使职权,指导和推动政法单位党的建设和政法队伍建设等。河北省委政法委狠抓落实,探索建立了政治督察、案件评查、群众安全感和政法队伍满意度调查“一督察一评查两调查”,即“112”工作机制:以政治督察发现和解决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落实党中央和中央政法委重大决策部署不到位等问题,以案件评查发现和解决执法司法不规范、生硬执法、过度执法等问题,以安全感和满意度调查发现和解决执法司法为民意识不强、宗旨意识弱化、实际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
据统计,自2023年“112”工作机制实施以来,政治督察实现所有省直和市级政法单位全覆盖,评查重点案件8682件,约谈20个县(市、区)和30个基层政法单位,追责问责政法干警42人,4名政法领导干部被延缓提拔使用。
实践表明,随着“112”工作机制深入推进,河北省执法司法质量、效率、公信力逐步提高,公民法治意识、法治素养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问题导向 实现督察全覆盖
开展政治督察,是提升党领导新时代政法工作水平的现实需要,是深化政法机关政治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
2019年《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出台后,河北省开始探索政治督察,2023年完成对市级政法各单位领导班子的政治督察,2024年完成对省直政法单位和安全感和满意度较低的13个重点县的政治督察,2025年对唐山市所辖县(市、区)政法系统实现全覆盖,对其他10个设区市各选取1个重点县政法系统开展政治督察。
“目前,经过2023年、2024年两轮督察,做到了省级层面和市级层面政治督察全覆盖。”河北省委政法委队建处二级调研员赵晓康向记者介绍。
河北省委政法委坚持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督察就跟进到哪里,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组织开展政治督察。
重点督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重要批示指示和讲话精神情况,以及党中央关于政法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情况,确保执行落实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聚焦政法机关的政治建设、作风建设、执法司法规范化等关键领域,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的问题整改。“我们每年都会制定本年度《政治督察工作方案》。政治建设要求求真务实,工作方案会根据党中央和省委的最新决策部署,对一些督察内容进行更新调整。政治督察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哪里问题突出,哪里群众反映大,哪里政治生态需要调整优化,我们就冲到哪里去。”赵晓康解释道,“除此之外,还会从中央和省委在巡视、督察、督导中发现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中认真查找背后存在的政治意识不强、政治立场不稳、政治能力不足、政治行为不端等问题,推动问题整改。”
在河北省委政法委的组织和统筹下,河北省建立了政治督察工作人才库,从省委政法委、省直政法单位、各市(含定州市、辛集市)党委政法委、市直政法单位、雄安新区政法机关干部中择优产生。
督察期间,发现被督察单位管理的干部涉嫌违纪违法的具体问题线索,省委政法委按程序和规定移交有关纪检监察机关或者政法机关处理;对群众反映强烈、明显违反规定并且能够及时解决的问题,移交被督察单位党组织,要求立行立改。
对督察中发现和了解掌握的突出问题,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通报。督察结果作为被督察单位领导班子考核评价和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评先表彰的重要参考,被督察单位为下级党委政法委或政法单位的,同时反馈给其同级党委和上级政法单位。
赵晓康介绍,最新一轮督察的问题清单已经在1月初反馈给各单位,要求在一个月内制定整改方案,三个月内整改完毕。对于督察中发现的问题,视情况组织开展“回头看”。发现整改工作组织落实不力、措施不到位、弄虚作假等问题的,责成被督察单位限期整改,并依纪依法倒查问责,做实督察后半篇文章。
万千百十 创新评查机制
案件质量是执法司法工作的“生命线”。河北省委政法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机制,常态化开展案件抽查评查,持续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河北省委政法委以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为目标,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司法突出问题为抓手,定期组织开展案件评查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司法办案中的突出问题。
“‘万千百十’是河北主动构建案件评查工作新格局的‘施工图’。”河北省委政法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24年,河北省委政法委在全省部署开展“万千百十”案件评查工程,在党委政法委系统开展“万案大评查”行动、在省直政法各单位开展“千起执法司法突出问题案件专项评查”行动,在各市党委政法委、省直政法各单位开展“百起涉法涉诉进京访、重复访重点案件个案评查”行动,研究加强案件评查工作结果运用十项举措,推动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向纵深发展。据统计,行动开展以来,党委政法委系统共计评查案件8682件。
“资金性质未查清,建议调取书证、言词证据予以证实……”一位参与要案评查的工作人员坦言:“过去评查就像‘期末大考’,现在更像是‘随堂测验’。2023年办理的涉企案件,刚结案就收到要案评查的质效评估,指出证据链存在瑕疵。这种即时反馈,对业务提升太关键了。”
针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建立“一案一策”评查机制。评查组通过调取书证、固定言词证据等方式,对案件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关键环节进行深度解剖,规范案件办理流程,提升案件质量。
“我们以‘综合评查’为契机,坚持‘查、评、训、改’一体推动,全链条提升基层案件办理质效。”河北省委政法委评查组成员告诉记者。2018年以来,河北省连续6年对基层政法单位上年度办结案件进行综合评查,年均抽查案件2200件。2023年,对省内14个基层政法单位开展“点对点”执法检查,共评查案件3140件。
在推进“万千百十”案件评查工程中,河北省委政法委紧扣司法实践痛点,坚持以点促线、以线带面、以面成体,积极构建个案评查、专项评查、综合评查“三位一体”评查工作格局,实现了从“就案查案”向“系统治理”的跨越式转变。
河北省委政法委研究制定了《省委政法委关于加强案件精准评查工作的意见》《党委政法委案件评查工作办法》《省委政法委执法监督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案件评查总体要求、基本原则、评查机制、评查标准、方法和程序等,为案件评查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打通案件评查工作中的“难点”,不断推动案件评查工作走深走实。
为了打牢评查工作的人才基础,河北省委政法委制定了《省委政法委执法监督专家库管理办法》,创新构建“三师会审”机制,建立起由实务专家、学界精英、资深法律人组成的执法监督专家队伍,共1239人。
案件评查不能“一评了之”。河北省委政法委构建起“评查-整改-提升”全周期管理体系,做实案件质量评查“后半篇文章”,将案件评查深度融入执法司法监督体系。通过建立“微观个案整改+宏观机制完善”双轨整改模式,实现问题处理精准化。在深化成果运用方面,构建“评查报告+整改建议+问责清单”三位一体反馈机制,建立整改督导常态化机制。将评查结果与绩效考核、干部奖惩直接挂钩,实施“一案双查”制度。同时,开展典型瑕疵案件集中讲评、不当执法司法行为公开曝光、警示,形成“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推动实现执法司法质量系统性提升。
逐年提升 两调查交出答卷
据了解,2024年河北省全年刑事立案、电信网络诈骗、“两抢一盗”发案同比分别下降34.7%、13.7%、30.3%;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7.4万件、同比下降6.8%;人民调解成功39.4万件、调解成功率98%以上,仲裁结案2.9万件,行政复议结案2.13万件;法院收案153.7万件,同比下降4.1%;全省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队伍满意度分别达到97.39%、95.42%。
这份优异成绩单背后,是河北省依法严惩影响群众安全感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深化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及犯罪预防、积极开展多元解纷、优化便民诉讼措施所作出的努力。
如果说公信力是法治社会的基石,那满意度调查就是公信力的“晴雨表”。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队伍满意度“两调查”,是了解群众需求意愿、反映政法队伍建设成效的重要方法。
2024年,河北省政法机关开展专项行动破获经济犯罪案件3678起,同时,法院拓宽企业诉求渠道、优化涉企案件调处,帮企业纾困解难,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法治力量。河北省检察院“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专项监督活动,守护“三农”领域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政法工作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息息相关,工作成效应该交由人民评判,接受人民监督。为此,河北省委政法委制定了《河北省群众安全感及政法队伍满意度调查办法》,根据形势需要每年开展一次。调查内容上,找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整治顽瘴痼疾的着力点,进一步聚焦调查问卷重点,力求更加精准、便于操作。
“通过两个调查,一方面能反映政法工作的成效,另一方面全面准确掌握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和政法队伍的真实感受,使我们能发现分析短板问题,正确评价工作成效,为深入推进平安河北建设、提升政法队伍建设水平提供客观参考。”河北省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政法队伍满意度调查是衡量政法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其意义不仅在于评估群众对政法机关和政法队伍的信任度,更在于通过调查结果推动政法工作的优化与改革。
“满意度调查直接反映政法工作的短板,例如执法不公、服务态度差等问题。”河北省委政法委工作人员表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群众反映比较多的问题还是工作人员态度不友好、投诉渠道不畅通、不一次性告知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督促相关政法单位加强窗口干警的业务培训。
评价不是目的,将真实的群众意见转化为改革方向、促进政法工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才是目标。
群众安全感和政法队伍满意度调查既是“听诊器”,也是“指挥棒”。它通过量化群众感受,为政法工作提供精准的改进方向,最终实现“群众满意-工作优化-法治进步”的良性循环。
河北省政法系统把党的绝对领导贯彻落实到政法工作各方面,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政法铁军。
● 责任编辑:曹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