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文章标题:
风险联防 问题联治 工作联动智能防范平台把平安建设“联”起来
防范个人极端案事件,要树立“可感可防可控可降”理念,尤其因矛盾纠纷引发的命案和个人极端案事件,大部分具备提前感知、干预化解的条件。
2023年以来,为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公安部关于平安建设的安排部署,河北省保定市围绕命案防范,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期盼,准确研究把握命案发生规律特点,建机制、搭平台、强干预,形成了风险联防、问题联治、工作联动的良好局面。2024年6月全省推广以来,命案发生量得到有效遏制。
破除信息壁垒
构建联防联治“共同体”
保定市智能预警防范平台秉持“系统”理念,将防范格局从“小循环”转入“大循环”,“三网”融合优势充分展现。
通过政务外网,向市县乡村四级推送数据,打破了信息流转的“茧房”,贯通了各级、各部门信息共享传递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做到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协调联动、信息畅通共享、矛盾风险共治。
莲池区联盟路派出所所长李海涛介绍,民警们对智能预警防范平台的态度经历了从“疑虑”到“认可”的转变。起初,民警们认为增加工作量,应用效果不佳。但在实际运行中,逐渐发现了平台的优势。“处理警情派出所不再是单打独斗,借助平台牵头,乡党委政府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极大地减轻了派出所的工作压力。”李海涛说。
这一行之有效的防范系统并非凭空而来,其背后离不开科学研究的坚实支撑。保定市委政法委综治督导科牛志栋对本社记者介绍,前期我们会同公安机关对近十年保定发生的命案进行了全面复盘分析,发现因抢劫、绑架等暴力犯罪引发的命案案件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而因家庭、婚恋、邻里等矛盾纠纷激化升级引发的命案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占到了命案总量的70%左右。
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综合解构分析典型案件,发现由矛盾纠纷引发的命案从具体问题的产生、发展到进一步激化,存在一个逐步升级的发展过程。由此,我们认为这些由矛盾纠纷引发的命案或个人极端案件,大多可以通过日常工作排查发现、提前感知、科学预防、主动介入,通过有效的疏导化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源头,防止激化升级引发悲剧。
基于这些研究成果,保定市将其深度融入命案防范工作实践,并扎实开展实操培训。为帮助各级工作人员深入掌握命案防范的规律,保定市结合典型案例,先后组织了16场次多层次培训。通过这些培训,广大基层工作人员对排查重点、排查方法以及干预手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命案防范实战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2023年6月,在前期大量工作积累的基础上,保定市委政法委出台《保定市关于建立智能预警防控工作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该办法从5大方面制定了25条具体举措,旨在谋划完善机制、确保工作落实,进一步提升命案预防工作的质效。
保定市公安局李滨介绍:“平台全面整合人力、网络和数据资源,将其融入全流程各个环节,掌控工作全链条进度,把‘发现采集、风险画像、智能评级、分责反馈、星级评价’五个环节有机衔接,形成完整的工作闭环。”
李滨还表示,明确每个环节的标准、确定每项任务的归属,不仅为基层工作者提供了数据研判的有力支撑,为各级各部门搭建了风险共治的有效载体,也为党委政府打造了统筹决策的关键抓手,使得预警防范工作更加及时全面、规范深入。
牛志栋透露,还将持续完善智能预警防范平台系统,“针对极端案事件出现的新因素、新情况、新类型,及时纳入模型,并作为模型研判的等级划分依据,不断提高预警预判精准性。”
搭建数智平台
织密精准防范“预警网”
该平台将防范手段从“人工型”转入“智能化”,锚定“数智”路径,矛盾风险感知越来越灵敏,基层工作者越来越爱用,化解效果越来越凸显。
莲池区五尧乡党委书记孙峙泓对记者感慨道:“与以往人力主观研判不同,现在基层工作者更信赖‘数智’判断,这个平台助力各方共同发力、各负其责,成为乡镇落实命案防范主体责任的有力帮手。”
在保定市莲池区某村,一场险些酿成大祸的离婚纠纷,借助智能预警防范平台这一创新工具成功化解。该平台成为保定市命案防范工作的关键“利器”。
2024年3月,在走访时,该村网格员王大姐察觉村民李某状态反常。“一进屋就看到他脸色阴沉,情绪低落。”王大姐回忆道。交谈中,李某大倒苦水:“我心里憋屈得很!前妻和法院都好像在故意为难我!”
原来,李某与前妻育有听力障碍的女儿。离婚后,双方因女儿的教育费、治疗费问题争执不休。法院判决后,李某因未按期支付费用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生活和工作均受到严重影响。李某感到自己被“逼到了绝境”,产生了极端想法。
王大姐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立刻通过“保平安”微信小程序,将情况上传至智能预警防范平台。她根据实际情况,勾选了“债务纠纷”“亲属矛盾”“自身或家庭成员发生经济、健康等重大变故”等选项。“保平安”微信小程序预设了5大类62种矛盾类型,用户勾选选项并简要描述后,一两分钟就能完成信息上传。
“保平安”微信小程序是智能预警防范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该小程序,平台构建了“人力+数据”双轮驱动的信息采集机制。“全市党政干部、民辅警、网格员及‘古城义警’等化身矛盾采集员,实时上传风险信息。”李滨向记者介绍。
该平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互联网、公安网、政务外网实现信息共享,三网互为支撑、相辅相成,构建了采集研判自动化推送网络链条,实现数据资源共享、精准研判分析、工作全程记录、风险一图展示。
很快,李某一事被防范平台判定为高风险,提示自动推送到孙峙泓的手机上。孙峙泓向记者坦言:“平台研判让我们开展化解工作之前更加全面地了解了风险全貌。”
平台通过搜索家庭暴力告诫书、离婚诉讼案件等关键条件,实现全域与深度感知,精准识别风险。“平台发现,李某离婚,曾经报警,打过12345热线,并研判出其存在债务纠纷和亲属矛盾。”李滨对记者说。
李滨还提到,为了让风险评级更加精准,平台不断优化迭代“塔式”算法规则,智能生成极高、高、中、低四个等级,并分别由乡镇(街道)书记、乡镇长(主任)、主管副职、村居书记包联化解,并自动匹配责任部门。针对不同等级风险,平台还设置了相应反馈时限,直至完全化解。
“按照评估风险等级和工作机制要求,高风险由我包联。对于李某一事,我们组建了由包村干部构成的工作组。”孙峙泓带领工作组,深入了解情况,安排人员进行调查、与他谈心,疏解李某心结。
乡政府的关注逐步取得了李某的信任,不过他心底积压已久的“怨恨”尚未消散。此后,李某偶然遭遇车祸受伤,向孙峙泓求助,发现其车后座藏有一把菜刀。“对此他言辞闪烁,先是称过年磨的,后坦言,因想不开,要去找主审法官理论。”孙峙泓告诉记者,车祸地离五尧法庭很近,令人不禁捏了一把冷汗。
在后续调解过程中,工作组联合五尧法庭、村委会,从孩子健康成长出发,耐心劝导双方,解决了女儿费用问题,法院也依法恢复了李某的征信。整个调解过程在平台上全程留痕,责任人均通过政务外网实时上传信息,确保数据动态更新。
从最初的风险发现到最终矛盾化解,平台形成了一条清晰可溯的工作链条,极大提升了命案防范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规划标准流程
打造工作流转“闭环链”
在实际工作中,保定市规划五个“标准”流程,推动防范态势从“粗放型”向“模块化”转变,工作质效得到显著提升。
依据四级风险对应关系,平台不断完善各环节的“标准化”功能。它能够自动关联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通过发送短信、弹窗和倒计时提醒等方式,跟踪矛盾化解反馈进度,评估各项工作质效,让每起风险的化解周期清晰明了,采集、研判、化解风险的效率得到指数级提升。
2024年4月,保定市莲池区某建筑施工工地,有多名讨薪工人围堵工地大门。
派出所接到警情后,迅速组织警力赶赴现场,民警在现场调解过程中,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按提示采集上传至智能预警防范平台,经系统比对碰撞,评估该事件风险等级为中风险。
属地乡平台管理员签收提示后,按照评估风险等级及工作机制要求,将该问题报告乡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负责牵头化解。乡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在介入调查、研判分析欠薪实情基础上,通过平台邀请区住建、人社、公安部门共同参与化解。
根据平台指令,相关部门指派工作人员与属地党委政府组建工作专班,专班通过与项目方、施工方、被欠薪工人多方协调沟通,就发放工资期限、追究分包商责任等问题达成最终化解方案,此事件得以圆满化解。
这一事件的妥善处理,是智能预警防范系统高效运作的又一生动例证。在命案预防上,坚持排查、干预、化解的系统防范。在排查方面,确立了职能部门系统排查、基层组织排查、社会力量排查以及12345接诉即办与110报警等平台热线民情排查四种渠道,对“四种渠道”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全部及时上传数据,最终汇聚到乡镇(街道)。
保定市按照地域性、季节性、行业性等发案特征,聚焦靶向发力,精准干预“三个重点”,即6类重点纠纷、3类重点人群、3类重点场所,2023年以来,全市已累计下发提示函67期,消除各类矛盾点、风险点86个,公安、妇联等职能部门分别开展针对性专项整治行动。特别是针对相关易肇事肇祸群体,市委政法委还联合7部门印发两个专项文件,加强全面监管,严把重点环节,防止出现暴力伤人杀人问题。
“命案防范工作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实施‘多元化解’,实现联防联调。”河北省委政法委综治督查处马彪表示,保定市深化了四级综治中心(站)建设,积极构建各类调解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压实党委政府、职能部门、乡镇(街道)、村居四方责任,做到应调尽调、能调尽调。
保定市智能预警防范机制自2023年底运行以来,累计化解极高风险1897起、高风险13433起。马彪对记者介绍,从推广范围看,13个市(含定州、辛集市)和雄安新区均完成平台搭建,11个地市已正式上线运行,其余3地处于试运行阶段。各地借鉴保定模式并结合自身实际建设或改建,部分还建立了配套机制。
目前,保定市公安局正在对平台进行人工智能化升级。依靠大数据赋能,平台将自动生成完整的人员背景材料,提前发现矛盾纠纷向极端行为转化的“临界值”,更加及时精准地预警防范命案和个人极端案事件风险。
下一步,保定市将继续坚决贯彻落实相关会议精神,持续深耕人工智能领域,让风险感知和评级更加精准,为基层提供更智能、更全面的工作指引。以一村一镇的“小平安”累积全市、全省的“大稳定”,在平安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筑牢坚实防线。
河北省的命案防范机制以智能平台为技术支撑,以科学研究为理论依据,以践行“枫桥经验”为方法路径,实现了风险联防、问题联治、工作联动。这一创新机制不仅为保定市的平安建设注入强大动力,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 责任编辑:孙雅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