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文章标题:
推进“两个枫桥”“两个平台”实践探索 以大数据赋能平安河北建设
河北省政法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2023年11月以来,聚焦矛盾风险源头防控,坚持大数据赋能理念,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积极探索推动“网上枫桥”“行业枫桥”“智能预警防范平台”“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建设,2024年刑事立案、电信网络诈骗、“两抢一盗”发案同比下降34.67%、13.75%、30.33%,全省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队伍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北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清醒认识平安河北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河北区位特殊,承担着拱卫首都安全和全省社会稳定的双重使命,面临着省内各类风险和外来蛰伏渗透的双重压力,在防范和应对各类风险挑战上存在“四个不相适应”。
政治安全风险错综复杂,与之不相适应的是,监测预警、打击惩处存在短板弱项。河北历来是事关政治稳定敏感区、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重点区、各种不安定因素聚集区,风险一直在高位徘徊。一些地方发现处置涉政风险能力较弱,高精深人力情报力量欠缺,整合大数据资源能力不足,网上侦察、技术反制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社会稳定风险点多面广,与之不相适应的是,基层基础、应急处置存在问题隐患。近年来,全省各有关部门每年处理仲裁、人民调解、诉前调解、一审民商事案件、信访事项等矛盾纠纷均在高位运行,矛盾类型逐步向涉房、涉金融、劳资纠纷等社会热点难点扩展。特别是房地产难题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问题叠加,爆雷风险与群众心理承受极限趋向临界,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一些地方的“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机制不健全,快速反应不及时,实质性化解矛盾风险的效能需要进一步提升。
新兴技术风险挑战升级,与之不相适应的是,思维理念、识变应变存在差距不足。随着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迅猛发展,由此带来的法律、伦理等问题对平安建设形成新的挑战。新媒体时代的算法应用导致“信息茧房”、榜单操纵和热点炒作,流量经济催生的网络谣言、恶意炒作等问题多发频发。一些地方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大势把握不够,对做好新时代政法工作的规律性研究和创新不够,没有形成相应的新质战斗力。
队伍建设风险不容忽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工作作风、能力素质存在薄弱环节。新形势下,群众对平安的认识和期待有了进一步提升,不仅要求“更快破大案、更多破小案”,更要求“更准办好案、更好控发案”和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司法。一些政法单位和政法干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执行力和落实力不够,距离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还有差距。
二、聚焦工作实践中难点堵点问题创新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就“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引领“中国之治”迈向新的境界,为我们破解难点堵点问题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探索打造“网上枫桥”,走好新形势下党的网上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强调“要走好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善于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好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把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当今社会,手机近乎成为人体的一个“器官”,河北省移动电话用户的数量已经超过了7400万的总人口数,通过网络和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表达诉求、反映问题已经成为常态,全省近年来受理办理信访事项中有60%以上都来自网上,这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网上矛盾纠纷,加大排查化解力度。
探索打造“网上枫桥”,核心是实现网上问题网上解决,通过整合网上矛盾诉求表达渠道,对域内矛盾纠纷全量吸附。省委政法委指导5个县(市、区)开展为期3个多月的试点探索,2024年3月召开现场会全省推开。通过健全诉求收集机制,以“网上枫桥”工作平台全量整合域内各类在线诉求收集渠道,第一时间实现民意最大量汇聚。通过健全交办转办机制,畅通“网上枫桥”工作平台与部门、基层之间的流转通道,建立接单、派单、办单制度。通过健全督办落实机制,全程追踪掌握转办交办事项办理进度,采用“倒计时提醒、逐级催办、持续跟踪”等方式,实时更新“进度条”。通过健全效能检验机制,对解决效果和群众满意度进行测评回访,及时检验矛盾诉求办理质效。通过健全分析研判机制,深化大数据分析应用,研判分析重点舆情和重大矛盾纠纷动态。“网上枫桥”推开以来,各级各部门利用互联网时代“屏对屏”“键对键”的方式,进一步拉近与群众距离、畅通反映民意渠道,提升了矛盾纠纷就地解决的效率。2024年,国家、省两级信访量占全省信访总量的比重同比下降11.84%,进京集体访下降37.8%。
探索打造“行业枫桥”,依法依规推动矛盾化解共建共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健全平安建设社会协同机制,从源头上提升维护社会稳定能力和水平”,强调“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我们对2023年全省信访事项进行结构性分析,其中城乡建设、涉法涉诉、劳动社保、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的信访事项占比达到63%。同时发现,有32.7%的信访事项是矛盾排查不深不细引发的,还有相当比例是执法司法不当或决策不科学、不民主、不公开引发的。对这些矛盾风险,必须发挥好行业主管部门作用,推动专业政策、专业资源、专业力量下沉一线。
探索打造“行业枫桥”,核心是实现行业问题行业解决,充分发挥行业部门和行业协会“懂行规、知行情、说行话、了行事”的优势,把新时代“枫桥经验”运用到行业治理中。省委政法委经过4个多月的试点探索,于2024年4月召开现场会全省推开。围绕依法履职,省“两办”出台《河北省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办法》,省人大颁布《河北省平安建设条例》,进一步明确矛盾风险排查化解的法定责任和奖惩要求。围绕风险评估,省委政法委建立“专家库”,2024年指导重点行业部门完成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10657项,防止出现“政策一出台,矛盾跟着来”。围绕规范执法,省司法厅牵头制定9332项行政裁量权基准,涵盖7个执法种类、35个执法部门,有效规范自由裁量权。围绕预警防范,省委政法委依托政法综合指挥中心建立社会安全稳定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实时掌握13大类风险数据,推动搜情、报告、处置一体化运行。围绕矛盾实质化解,各行业部门、行业协会组建“行业枫桥”工作队1747个,增强了行业领域矛盾风险排查化解能力。
探索打造“智能预警防范平台”,推动事后“抓破案”向事前“抓预防”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提升平安中国建设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强调“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综合分析风险因素,提高对风险因素的感知、预测、防范能力”。当前,极端案事件是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因素。省委政法委从最受关注的命案防范切入,对2019年以来的命案全面复盘,发现59%的命案都是由各类矛盾纠纷引发,矛盾排查化解到位就能大幅减少命案;35%的命案是由精神障碍患者、刑满释放、“三失一偏”等重点人员所为,重点群体管控到位就能有效遏制命案;几乎每一起命案都有明显的动机产生、累积、激化和犯罪预谋、准备、实施过程,其间任何一个环节干预到位就会避免严重后果。
探索打造“智能预警防范平台”,核心是坚持极端案事件可防可控的理念,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提升预测和防范能力。省委政法委经过6个多月的试点探索,于2024年6月召开现场会全省推开。该平台科学构建风险指标模型,将极端案事件潜在风险要素划分为“人员类型、矛盾类型、现实表现、家庭环境、性格习惯”5大类56项情形。工作原理是“三网感知、四级推送”,即:通过互联网广泛采集各类风险数据,整合了“网上枫桥”和“行业枫桥”工作信息、110报警等7类动态信息、25类公安基础数据,以及民政、人社、行政审批等部门掌握的严重失信、特困人员等60类政务数据;通过公安网将风险指标与采集数据比对碰撞,自动将极端案事件风险分为极高、高、中、低四个等级;通过政务外网将风险信息分配流转至责任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包联化解。2024年,全省全年命案发案数量较前5年的平均值下降20.44%。
探索打造“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推动网上可监督、可预警、可追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平正义是执法司法工作的生命线”,强调“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2023年,省委政法委在案件评查中发现,执法错误和瑕疵的问题率较高;政法各单位也普遍反映,各自的办案系统互不兼容,纸质卷宗制作移送、退回补充侦查、解决办案争议等问题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严重制约执法司法效能提升。
探索打造“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核心是用智慧治理模式确保执法司法风险早发现、早处置,确保执法司法各环节全过程在有效制约监督下运行。2024年5月,省委政法委坚持小切口推进,从一市一县开始,从简单刑事案件做起,边推进改革、边解决技术和协同问题;坚持“省级建、市县用”,省级投入资金打通数据壁垒,完成平台升级改造,各级政法单位均可授权登录各自的办案系统,实现刑事案件电子卷宗网上移送;构建“1+N”制度体系,“1”是出台网上“单轨制”办案工作办法,“N”是制定电子印章、电子签名和电子指纹捺印法律效力规定,51个跨部门协同办案应用场景,政法单位之间网上移送、接收案件协同率评价等若干规定。2024年9月23日全省全面推开后,办案平台实现全地域、全类别、全流程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基层政法单位,95%以上的刑事案件、电子卷宗500页以下的非涉密案件均在网上流转,贯穿侦查、起诉、审判、执行、减假暂各环节,并初步实现对警情处置、案件期限、文书制作等方面的自动提醒和预警功能。办案平台服务基层、服务决策、服务大局的作用日益彰显,对于干警来说平台是“记录仪”,依法履职更有底气;对于指挥员来说平台是“驾驶舱”,通过线上数据结构化分析及时发现解决执法司法突出问题;对于维护稳定来说平台是“晴雨表”,全省涉法涉诉信访数量环比改革前下降11%,全省线上协同率前20名县(市、区)的涉法涉诉信访总量同比下降47%。
三、持续深化“两个枫桥”“两个平台”建设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政法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安全保障”,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国家更加安全、社会更加有序、治理更加有效、人民更加满意上持续用力,把平安中国建设推向更高水平”。实践中,我们结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政法工作的意见》以及中央和省委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升“两个枫桥”“两个平台”实战效能。
深化“网上枫桥”和“行业枫桥”。围绕“登记受理、先行调解、分类流转、案结事了”,进一步健全完善统一登记、依法流转、督促落实等工作机制,优化网上平台功能。强化网上网下联动协同,推动各行业领域加强行业调解组织建设,提高行业调解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促进矛盾风险实质化解,防止矛盾上行、风险外溢。以县级为重点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将综治中心打造成为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重要工作平台。既研究在综治中心健全常驻或轮驻机制,把各部门力量整合起来;又研究推动这些力量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不能坐等矛盾来,要奔着矛盾去。
深化“智能预警防范平台”。进一步完善智能预警模型,优化算法模型参数,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充分发挥“三网感知、四级推送”的优势,不仅防范命案,更防范极端、防范冲撞、防范暴恐等一系列极端案事件,确保预警及时、有效处置。结合落实中央政法委关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预防重新犯罪、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救助等工作要求,加强重点群体摸排管理。
深化“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扎实推动案件流转由政法单位内部的“小循环”上升为网上平台的“大循环”,实现执法司法工作高效衔接。进一步加强数据融合应用,完善数据分析模型,提高执法监督时效性、准确性,为执法办案提供更加精准的决策支持和风险预警。从卷宗材料的源头电子化、可用性、一致性、完整性等方面入手,确保数字卷宗能够满足网上办案需要,重点推动公安机关数字卷宗随案生成,提高源头数字化水平。再增加105个跨部门业务,优化基层办案体验,强化“两地三中心”建设,确保数据安全。
河北省政法系统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新征程新形势新任务,扎实推动大数据赋能,不断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北,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贡献。
(作者系河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 责任编辑:曹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