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检察之力服务保障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202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这既是对民营经济发展地位的深刻诠释,更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上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指引。
  近年来,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功不可没:数量已占企业总数的92%以上,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出口贡献率超50%,跻身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达到30家;特别是2025年,央视春晚大秀的人形机器人、火爆出圈的国产人工智能DeepSeek,更生动彰显了民营企业的强大活力‌。作为维护社会公正、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浙江金华检察机关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面严格依法履职、检察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三个维度”,奋力书写服务保障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检察答卷”。
  立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根本。检察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做到党的中心工作推动到哪里,检察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以检察改革新作为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找准检察履职和检察改革的“小切口”,深化“四大检察”职责,推动检察改革部署与全面深化改革同频共振。主动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提供法治保障,特别要聚焦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依法惩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运用法治方式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市场发展信心。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健全检察环节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机制,全面准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该严则严、当宽则宽、罚当其罪,全力投入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坚持全面严格依法履职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完善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各级检察机关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依法服务保障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坚持职责法定、依法履职。严格遵循检察权行使边界,以“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司法理念维护法治化营商环境‌,聚焦规范涉企执法司法行为,重点整治‌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及‌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损害市场公平现象,强化对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的刚性保护‌。全面落实平等保护‌。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责刑相适应等原则,对各类市场主体、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对侵害各类所有制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同责同罪同罚。深化助企纾困政策。推动建立涉企案件法律适用动态评估机制,以法治确定性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真严管”与“真厚爱”相统一‌。
  确保检察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是路径。主动把检察工作嵌入国家宏观政策框架,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维护宏观政策的权威性、统一性。突出宏观政策执行的刚性要求。制定实施检察政策要以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原则,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探索建立‌检察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机制,‌坚决杜绝随意变通,防止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注重政策落地的实践转化。制定出台检察政策要紧密结合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的工作实际,在宏观政策价值取向导引下,形成更具操作性的本地方案,确保政策执行既“接天线”又“接地气”‌。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通过典型案例指导、跨区域协作等机制,实现从政治要求到检察行动、从制度文本到治理实效的转化闭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凡是党中央定了的就要坚决执行,不能打折扣。”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依法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是检察机关必须担起的重要责任。要立足法律监督职责定位,聚焦依法平等、创业创新、主责主业、系统集成四个层面破题答题,踏踏实实抓好贯彻落实。
  聚焦依法平等这个出发点。立足法律监督职能,全力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发展环境,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依法惩治严重经济犯罪。严厉打击非法集资、串通投标、操纵市场等经济犯罪,最大程度实现追赃挽损,积极帮助被害民营企业挽回损失;始终保持惩治涉众型金融犯罪高压态势,努力筑牢金融安全稳定底线。持续整治经济领域腐败犯罪。坚决打击各类商业贿赂的行为,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推动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依法打击涉企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防范腐败引发的“次生灾害”,营造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自觉融入涉外法治大协同格局。充分发挥义乌市检察院作为最高检涉外检察基层联系点的“窗口”作用,协同设立“涉外检察服务仓”,提供全链条法治保障。用好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建的涉外法治合作框架,搭建多方参与的跨界交流平台,畅通信息共享、人才培育渠道。
  聚焦创业创新这个关键点。紧扣创新浙江科技创新强、产业能级高、创新主体活、创新生态好的主要特征,充分发挥检察职能,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严惩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重点打击侵犯商业秘密、假冒专利、网络侵权等犯罪,常态推进知识产权恶意诉讼专项监督,加强高新技术、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建立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与科技成果转化衔接机制,加强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证券化等新业态的法律保护,促进市场化运营。打造知识产权保护品牌矩阵。围绕优势产业、重点领域、新兴行业集聚发展区域特征,打造网络游戏知识产权保护“婺城模式”、影视文化知识产权保护“东阳模式”、跨境贸易知识产权保护“义乌模式”,全力护航先进制造业科创成果转化应用、增值增效。
  聚焦主责主业这个根本点。涉企案件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涉及面广,检察机关在履职办案中要严格依法、实事求是、遵循规律,坚持高质效办案。聚力办案风险研判。逐案开展涉经营主体案件社会调查和影响、风险研判,确定风险研判等级标准,慎重选择办案时机和方式,依法作出检察决定。聚力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充分考量犯罪事实和情节、案发原因背景、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等因素,准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和服务企业发展范围条件,既有力打击犯罪,也充分考虑司法办案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聚力社会治理职责。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深挖案件背后反映的企业管理问题和制度漏洞,通过检察建议、检察意见等方式推动企业完善制度、防范风险,构建“个案办理-系统治理-源头防控”的闭环治理生态。
  聚焦系统集成这个着力点。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既离不开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的综合履职,更有赖于上下一体和执法司法机关、经营主体的协同联动。内部突出融合履职。畅通“四大检察”线索移送和衔接反馈渠道,在案件会商、调查取证、法律适用等方面汇聚合力,既分工负责,又相互配合。发挥上下一体优势。上级检察机关在加大自身办案和对下指导的同时,推动跨区域协作办案,实现检察监督效果的倍增、叠加,构建“线索同步发现、双向移送、协同办理”的办案模式。对外强调借智借力。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主动加强与法院、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配合,汇聚优化营商环境、护航企业发展整体合力,形成全链条整体发力的法治安商护企工作新格局。
  (作者系浙江省金华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 责任编辑:黄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