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册亨: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 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在新征程中实现更大发展的思想旗帜。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以政法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安全保障”。政法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法治属性、社会属性,贵州省册亨县政法机关始终沿着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
  
  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的
  基层探索与实践
  
  册亨政法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提出“1262”工作思路,即贯穿“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这一条主线,实施政治铸魂、平安建设、法治护航、基层治理、创新赋能和队伍能力等六大提升行动,狠抓“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全面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两个专项,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
  持续加强政法机关党的政治建设,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毫不动摇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规定》,切实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最前面,确保政法工作始终听党指挥,让忠诚核心始终成为册亨政法机关最鲜明的政治底色、册亨政法干警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健全完善落实请示报告、委员述职、执法监督、考评考核等配套制度机制,用好政治督察、纪律作风督查巡查,对政法机关党组(党委)进行监督检查。扎实开展“讲政治强业务铸忠诚”专项工作和典型案(事)件讲评活动,把讲政治与抓业务有机融合,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效践行“两个维护”。
  着力构建大平安工作格局。坚决捍卫国家政治安全。持续深入开展反渗透、反间谍、反分裂、反恐怖、反邪教斗争,巩固提升无邪教县、乡、村成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重大舆情防范、引导、处置机制,严厉打击整治网络政治谣言和有害信息,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加强干部职工教育管理,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持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以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为牵引,统筹推进防范处理邪教、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毒品、命案、盗窃、赌博和重点人群服务管理等工作,打防并举、综合施策、标本兼治,不断净化社会治安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受理部门负责程序推进,办理部门负责实质解决,实现预防、受理、办理、监督追责、维护秩序“五个法治化”;深化巩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成果,以开展“十无”村社区创建为抓手,实现无命案、无较大以上安全事故、无群体性事件、无刑事案件、无黑恶势力、无诈骗、无邪教、无毒害、无非法上访、无赌博,持续推动“平安村寨”“平安社区”“平安医院”“平安校园”建设。
  不断提高法治服务保障水平。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落实好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构建“制度+科技”监督工作体系,加强执法监督,适时开展专项检查,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司法。强化普法宣传教育,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开展“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全社会营造尊法守法的浓厚法治文化氛围。夯实基层法律服务,全面加强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和法治信息化建设,大力加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全面推进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运行“周三有约”服务机制,将法律服务向基层一线、站点倾斜。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落实好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联系协助工作机制、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供给机制、法企对接机制等,常态化开展服务民营经济执法司法专项评查检查,深入推进政法机关领导班子成员挂点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和重大项目等工作,持续开展“法律进企业”“法治体检”等活动,以高水平法治服务高质量发展。
  大力夯实基层基础,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坚持党建引领,高效运行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完善乡镇街道政法委员统筹协调工作机制,选优配强政法委员、平安法治办、综治中心人员,用好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资源,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基层,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做实“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铁三角基层治理机制,选聘好社区专职网格员,统筹网格资源,建立健全“多网合一”工作协调机制和人财物保障制度,制定相应的网格化激励保障措施,提高网格化管理服务整体效能。坚持平战结合。充分发挥现代科技作用,建立高效运行、反应快速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完善常态化、扁平化的基层应急响应机制,探索上下贯通的包联体系和干部应急下派工作机制,推动常态化治理与应急治理有机融合有效衔接。
  全面深化政法领域改革,持续提升执法司法质效和公信力。抓好“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强化源头治理,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扎实推进“网上立案”“跨域立案”“云上庭审”等线上诉讼服务;发挥检察机关审前把关、过滤作用,加强对刑事立案、侦查活动的监督,推动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实体化运行;推进司法辅助人员招录、培养、使用机制改革,让最优秀的人才留在办案一线;准确界定法官检察官办案权责与领导干部监管权责的界限,准确界定违法办案责任的认定标准和处理程序,确保有权必有责、有权不任性;深入推进政法智能化建设,推进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政法监督平台和涉案财物集中管理系统建设应用,深化智慧法院、数字检察、科技兴警实施,推广使用全省综治和网格化信息平台,不断提高政法工作智能化水平。
  全面从严管党治警,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政法铁军。强化正风肃纪,持续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贯彻执行《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禁业清单”;常态化开展酒驾醉驾等专项整治,定期对政法干警违纪违法典型问题和案例进行通报,加强以案释法、以案明纪,促进政法干警自省自警,把党的纪律规矩刻印于心。强化队伍整体素质,健全完善教、学、练、战一体化、全方位培训体系,深入开展“党建引领强业务,岗位练兵促提升”业务技能大比武、大练兵,大力推进精准化培训、专业化训练、实战化演练;整合培训资源力量,综合运用集中研讨、线上线下教学等培训方式,举办政法领导干部政治轮训班、乡镇街政法委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不断提高政法干警整体素质水平。强化督察巡查实效,综合运用实地督察、书面督察等方式开展政治督察,针对群众反映强烈、投诉举报集中、执法司法问题较多、违纪违法问题突出等情况,健全完善信息沟通、线索移交、成果运用工作机制,不断增强监督实效。
  
  不断提升政法工作能力和水平
  
  政法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政法工作现代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坚持不懈、继续奋斗,努力实现以政法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提升维护安全稳定的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对政法机关而言,敏锐洞察局势不仅是政治要求,也是担当履职的基本要求,要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眼睛瞪得大大的”敏锐性,练就政治慧眼,把握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自觉把政法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落实,既为一域增光,更为全局添彩。
  提升精准运用法律的能力。精准运用法律是每一名政法干警的看家本领。政法干警既要精通法律条文具体规定和适用规则,又需熟知法律规定背后的立法意图、法律原则及价值取向,坚持法理情有机结合,准确把握每起案件背后的法理、道理、伦理、情理,做到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公平正义更加可见可感可及。
  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是对政法工作的基本要求,政法干警要善于从群众的喜怒哀乐中检视政法工作的得失,善于从群众的急难愁盼中找到政法工作的问题症结,善于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政法故事,善于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疏导思想、调解矛盾、化解纠纷,善于用真心话、实在话、接地气的话与群众交流,增进与老百姓的“鱼水情”,增强执法司法的亲和力,让政法工作真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提升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政法队伍处在对敌斗争最前沿、维护稳定第一线,必须把防范化解风险作为重要职责使命扛在肩上。完善风险预警预防机制,强化矛盾风险监测与评估,做到对各类风险早发现、早识别、早预警、早应对,坚持防在化前、防化并举,通过关口前移、主动防范,切实把风险隐患化解在前端、消除在萌芽。
  提升现代科技应用的能力。科技赋能是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武器,政法工作要抢占先机、掌握主动、赢得优势,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拥抱新科技,深化对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学习。要立足实战实效,坚持业务流程化、数字化,突出数据场景化、实战化,优化共性基础应用。要推动政法工作和智能化深度融合,坚持共建共享,打破部门壁垒,助力政法工作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作者系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委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平安册亨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
  ● 责任编辑:陈致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