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文章标题:
夯实基层法治根基
-- ——河南省信阳市法学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纪实
“矛盾化解了不用你们请我吃饭,我请你们吃饭。”经过三天两夜不厌其烦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法学专家的介入下,一起挖掘机撞人致死赔偿纠纷案得以化解。面对当事人想请吃饭表示感谢的诚意,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法学会东岳村基层法律服务站站长杨长家摆摆手说。
这只是信阳市法学会推动基层服务站点建设,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助力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信阳市法学会按照河南省法学会要求,扎实推动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积极探索法学会工作新方法新路子,发挥基层服务站点的优势,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助力平安信阳、法治信阳建设。
站点全覆盖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基层服务站点是法学会服务法治实践的重要平台。信阳市各县(区、市)法学会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满足社会各界日益增长的法治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地,全面加强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聚力营造浓厚法治文化氛围,合力奏响法治和谐曲目。
光山县依托各级综治中心、公共法律服务站、个人调解工作室、线上矛盾纠纷化解平台等,广泛设立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做到“有阵地、有力量、有机制、有保障”,持续不断、全方位、多元化为群众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目前,光山县共建立基层法律服务站22个,各乡镇政法委员为站长,平安办主任、司法所长担任副站长,并邀请了15名职业律师、22名信访干部、22名公安民警、4名退休老法官担任法律服务站工作人员,搭建出法学会基层站点服务县、乡、村三级“大舞台”。
潢川县法学会由县公检法司等单位以推荐的形式聘任40名法学专家,建立法学专家库。同时依托县公检法信访服务大厅、县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综治中心在县乡两级层面建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站,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硬件配备、人员选配,大力推动服务工作站的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县24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基层法律服务站,村(社区)建立基层法律服务点。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站长由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兼任,法学会基层服务点负责人由法治村主任兼任。站点工作人员由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工作人员及政治素质高、擅长做群众工作的老党员、网格员兼任。突出时代特色、地方特色、行业特色、法学会特色,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法律服务,最大程度上满足群众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
商城县法学会在乡镇依托综治中心,设立22个县法学会基层服务站。为发挥商城县“红绿”资源优势,商城县法学会将站点建设融入本地旅游、林业、茶叶、油茶等特色产业发展中,设立金刚台旅游、长园茶油、其鹏茶业等6个企业服务点,延伸服务触角,护航特色企业发展。同时以法学会会员为基础,整合“一村一警”“驻村检察官”“法官村长”、律师公证员等法律工作者力量,吸纳基层行政执法干部、村级“五老四员”(邀请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离退休老同志担任党风政风监督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科学民主决策参议员、便民服务代办员)资源,充实到乡村和企业法律服务点,将姓名、单位、职务、法律业务特长、联系方式等信息向社会公开,为群众提供贴身法律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目前,信阳市共有县级法学会服务所21个、乡镇(街道)服务站196个、村(社区)服务点1254个、其他特色站点7个,基本实现乡镇(街道)服务站点全覆盖。
“站点”+“网格”
破解小矛盾无人解难题
在光山县弦山办事处有个“钦斌调解室”,负责人李钦斌凭着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执着追求,在调解中为群众排忧解难,用朴实的话语和无私的付出将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里。
在李钦斌的示范带领下,光山县以各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轴线,各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横向铺开,夯实调解组织基础,延伸调解网络覆盖,形成了办事处、村(居)联动联排联调的工作格局,组建了一批“热爱调解、精通业务、会做群众工作”的调解员队伍,真正实现了调解组织、调解员辖区全覆盖,做到了纠纷不出村,矛盾不上交,让问题全部化解在基层。2024年以来,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7起,化解信访纠纷6起,无一起因调解不当而发生民转刑或非正常死亡事件。
商城县赤城街道为主城区,常住人口多而复杂,辖区内老旧“三无”小区多,小区治理任务重、难度大。为此,商城县法学会赤城街道服务站主动作为,将退休的老党员、老干部吸纳为法学会会员,在党员会员中选取思想觉悟高、协调能力强的会员作为党员中心户会员并在中心户会员家里建设“红色小院”服务点。通过“板凳课堂”的形式,集中收集小区居民各类诉求,为居民协商议事、矛盾纠纷调解提供阵地。“红色小院”服务点已经成为新时期法学会工作服务群众,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名片。
为使“红色小院”服务点发挥更大作用,商城县法学会将“站点”和“网格”有机融合,56名法学会会员充实到组织队伍架构上,担任网格长、片区网格员共同参与的矛盾调解,重点解决牵扯部门多、处理难度大的矛盾纠纷;选取有公心、有热心、办事细心、让人放心的“四心”党员在小院“主持公道”,着力破解小区小矛盾无人解的难题,做到“红色小院”“有自己的人说自己的事”。
2023年以来,商城县法学会会员融入北街社区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并参与环境整治、邻里纠纷、建房矛盾、住户借贷、路灯安装等民生类矛盾纠纷100余件,并已依法依规全部办结,就地解决率100%。
2023年5月,付某等来自全国多地因投资虚拟货币受损人员到股东花某某老家余集镇滞留维权。商城县法学会组织法学专家全程参与处置,多次会见当事人,做释法说理和思想工作,并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提出处置建议,最终妥善化解了这一重大群体性矛盾纠纷。
“站点”+“双百”
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和法治社会建设
基层站点作为信阳市法学会助力基层治理的重要举措,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方面发挥的作用日趋重要。这不仅体现化解重大社会矛盾和重大信访积案,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服务社会安全稳定、服务改善民生保障等方面同样主动担当作为,取得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双赢”。
在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以下简称“双百”)、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以下简称“基层行”)活动中,光山县法学会基层法律服务站点工作人员发挥特长、优势,当好“领头雁”“辅导员”“帮扶队”,联合8个县直单位举办“送法进企”法治宣讲活动;对全县22个法学会工作站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2024年以来,光山县法学会组织基层法律服务站点工作人员,为7户民营企业进行了法治“体检”,出具法治体检报告、法律意见书20多份;对“农村法律明白人”开展培训18场,受众500多人次,“农村法律明白人”已成为群众身边的“法律顾问”。
潢川县法学会将基层法律服务点与“基层行”“双百”相结合,并联合各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利用全县24个基层法律服务点,采用法治进乡村、法治进集市、法治进校园等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民法典等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宣传活动。2024年以来,共开展法治宣传活动26次,开展法治宣讲活动12次,各类法律咨询服务300余次。
潢川县法学会还将法学专家与企业法律服务专员等有机结合起来,深入企业开展联系服务活动。通过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等方式,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存在的困难,听取企业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与企业一起共商解决困难、克服问题的措施,依法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截至目前,通过线上普法、实地走访等方式向辖区企业精准宣传3000余次,为企业纾困解难37个,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红色小院”建成后,商城县法学会坚持预防为主,定期在“红色小院”开展普法讲座,让群众接受法治教育,提高法治素养,积极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探索出了一条法学会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
一是固定时间节点宣传。分别把每周一、周四和周末作为公、检、法、司行政机关青年普法志愿者在“红色小院”的普法工作日,定期进行法律宣传。二是确定重点宣传。赤城街道法学会利用周末和空闲时间走访包联住户,征求意见并汇总成“法律菜单”,涉及民法典合同编、婚姻家庭编、侵权责任编,行政法,刑法等5类,有针对性地在“红色小院”中进行宣传。三是宣传方式多样。利用“主题党日活动”“法律讲座”“普法进村”等方式,开展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宣传解读。2024年累计开展法律讲座18次,开展普法类主题党日12次,普法进社区11次,住户法律意识显著提高,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进一步巩固。
据了解,下一步,信阳市法学会将切实提升基层站点工作水平,优选建强“法学专家库”,借助本地社会治理云平台、法学会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化平台和咨询服务热线,打造线上调解中心等服务平台,积极探索“站点+”工作模式和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站点贴近群众的优势,继续开展法律咨询、普法宣传、法律培训等服务,夯实站点基础工作。
“我们将聚焦党政所需、群众所急、法学会所能,持续打造特色鲜明的基层法律服务站点,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信阳、法治信阳。”信阳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市法学会党组书记叶金广说。
● 责任编辑:周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