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 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甘肃庆阳是具有光荣传统的红色革命老区,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庆阳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庆阳中院前身是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是甘肃境内人民政权建立最早的二审人民审判机关,时任陇东分区专员的马锡五同志兼任分庭庭长,工作中注重实地调研、就地办案,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形成了著名的“马锡五审判方式”。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基层工作中的充分体现。马锡五审判方式和新时代“枫桥经验”都是在党的领导下社会治理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宝贵历史经验,是推动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基本国情与现代法治体系、社会治理体系相融相通的实践经验,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社会治理不同领域的生动体现和运用,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和实践意义,本质上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庆阳作为马锡五审判方式的诞生地和发源地,庆阳中院作为革命老区法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殷殷嘱托,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赓续南梁精神红色血脉,以传承弘扬为抓手,积极投入到社会治理大格局中,肩扛起传承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使命担当。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法治文化
  自觉践行“两个结合”。把马锡五审判方式和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加强调解、高效审判、实质解纷、推动工作的有力抓手,以“传承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 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主线,两次出台实施方案,大力推进庆阳特色司法品牌建设,形成源头治理工作新机制新模式新方法,在全市法院努力营造“人人都学马锡五,个个都是马锡五,处处可见马锡五”的浓厚氛围。
  全域推进多元解纷。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诉讼服务中心”为抓手,不断拓宽非诉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渠道。邀请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151个、调解员356名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8个县(区)法院和40个人民法庭积极与县(区)综治中心、乡镇党委、政府、派出所、司法所、村(居)委会协调联动,共同开展矛盾纠纷源头治理、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法律宣传、普法教育各项工作,左右齐一、同向发力,聚合起施治的“组合拳”和“解纷链”,真正将多元解纷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传承弘扬红色法治文化。多措并举建阵地,市中院集成式建设“五廊三室一中心”红色司法品牌矩阵。深化研究拓影响,成功承办“马锡五审判方式”诞生80周年座谈会暨“从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到全面依法治国”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协同合作建机制,庆阳中院与西北工业大学等7所高校,延安、石家庄等10家中院签约共建;与龙岩、遵义、百色等9家中院联合成立“红色司法基因传承与发展联盟”;庆阳华池法院与绍兴诸暨法院签订“共建协议”,马锡五审判方式与“枫桥经验”两大发源地法院强强联合,展现院院、院校合作新“枫”景。《新华每日电讯》以《“马锡五审判方式”焕发时代华光》为题整版报道庆阳法院经验。


  ——以人民为中心,忠诚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使命
  新时代,庆阳两级法院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将“一刻也不离开群众”为民理念贯穿到审判事业各方面全过程。
  延链补链,设立“马锡五审判方式工作室”和巡回审判点。庆阳两级法院同步成立了9个马锡五审判方式工作室,庆阳中院在8个乡镇街道设立了巡回审判点,探索形成“就地受理、就地开庭、就地质证认证、就地调解审判、就地解决纠纷”的五就地办案模式,三年来全市法院巡回审判案件3058件,切实把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做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域”。
  强基拓本,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马锡五式人民法庭”。持续推进枫桥式、马锡五式人民法庭创建,全市法院以强化人民法庭建设为基础,以调立审执访“五位一体”重心下沉为依托,以“调解工作、审执主业提质增效,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为目标,切实将人民法庭打造成“能调、可立、快审、速执、息诉、化访”的全能型执法办案新阵地。开展法官走基层、大回访、大排查、重调解行动,探索形成变“上访”为“下访”、变“接访”为“出访”、变“群访”为“访群”、变“缠访”为“息访”的“四访”工作机制,评选“马锡五式好法官”,制定《关于加强判后释法、答疑工作的实施办法》,通过判前普法、判中释法、判后答疑工作机制,加大和解调解力度,实现少诉息诉,运用司法手段修复社会关系,用真情实意感化教育群众,力促“事心双解”“政通人和”。
  点面融合,建设特色法庭服务保障中心大局。结合庆阳革命老区黄土高原地貌和乡土风俗,打造“一法院一特色、一法庭一品牌”,在县、乡、村(组)设立特色专业的“窑洞法庭”“集市法庭”“车载法庭”“田间法庭”“景区法庭”等功能法庭。锚定庆阳“农耕之源、红色圣地、岐黄故里、能源新都、数算枢纽”发展定位,设立“陇东粮仓贸易法庭”“果园法庭”“油煤气资源法庭”“大数据基地法庭”等专业性强的特定类型案件审判团队,力争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司法服务就保障到哪里。
  
  ——以公平正义为追求,积极融入助推社会综合治理
  坚持建章立制固长效。庆阳中院把服务保障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深入走访调研,与市政府联合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府院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在助力法治政府建设、纠纷多元化解上加强协作,在齐心协力、共商治理上共谱新篇。坚持抓前端、治未病,将司法建议作为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的重要抓手,对办案过程中发现的普遍性、规律性问题及时精准制发司法建议。三年来,全市法院共发出司法建议150条,反馈率100%,以高质量司法建议促推高水平社会治理。
  坚持科技赋能提质效。全维度改造升级全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融合提升“线上马锡五”服务平台。依托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推广网上立案、多元调解、在线庭审等20余项事务“掌上办”,全市9家法院全面上线缴费“一码通”,以智慧化、智能化、科技化司法推动全市法院服务布局更加完善、服务环境更加舒适、服务功能更加便捷,实现从“现场马锡五”到“线上马锡五”再到“智慧马锡五”提档进位。成立全省首家“法院+公安”“执行联动指挥平台”,开通24小时执行热线,接听群众来电,受理举报线索,营造联动执行强大声势。
  坚持共建共治求实效。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服务基层治理“桥头堡”作用,在712个村组(社区)设立法官联系点,全市116个乡镇实现全覆盖。设立“代表委员之家”“代表委员工作室”,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调解员、律师等力量引入开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与金融、工会、妇联等10余家单位建立“点对点”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全市9家法院均成立“巾帼工作室”“金融纠纷调解中心”“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三年来,诉前调解矛盾纠纷61583件,调解成功41208件。强化新媒体融合矩阵,通过制作“法润庆阳”系列普法短视频、开设普法专栏、发布典型案例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理解认同,全市法院选派108名优秀法官、法官助理担任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分批次开展“法律九进”活动43场次,助力搭建人民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止于未发,化解在萌芽状态,共同在党委领导下凝聚起多层次多领域齐抓共管的解纷合力。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马锡五审判方式和“枫桥经验”都是根植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司法伟大实践,是共产党人为民初心的生动诠释,是党领导下人民司法工作者和群众鱼水关系、血肉联系的宝贵见证,历久弥新、历久弥珍,至今仍焕发着强大活力、闪耀着时代光辉。庆阳中院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传承和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优化司法为民服务,多元协同解决纠纷,探索更多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新路径、新方法、新举措,让红色传统始终闪耀着历久而弥新的时代光芒,奋力为以审判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甘肃省庆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二级高级法官)
  ● 责任编辑:陈致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