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文章标题:
“安徽:高水平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法治之光耀江淮
-- ——安徽省政法工作风采录
安徽,位于我国长三角和中西部“两个扇面”的交汇点,是构建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区域节点。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是党中央赋予安徽的重大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安徽发展,多次对安徽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给予殷殷嘱托。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法治。近年来,安徽政法战线用公平正义的力量为社会的平稳运行、蓬勃奋进以及人民的幸福生活遮风挡雨。从都市的霓虹闪烁到乡村的绿野平畴,从庄严肃穆的司法殿堂到亲民便民的基层调解阵地,处处都印刻着政法干警们坚毅、勤勉的足迹,他们用智慧与汗水,书写守护法治、保障安宁的动人篇章。
守护平安:
常态化扫黑除恶向纵深发展
平安,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石,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安徽政法机关始终将维护社会安定作为核心要务,重拳出击、毫不手软,向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发起凌厉攻势,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安全触手可及。
安徽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配合中央督导为关键指引,以开展成效提升年行动为有力抓手,协同推进“办案、打伞、断财、治乱”等系列举措,推动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迈向纵深,为安徽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筑牢安全稳定根基。
2024年间,成绩斐然。全省累计打掉黑恶犯罪团伙142个,其中涉黑犯罪组织8个、涉恶犯罪组织13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690名,侦破刑事案件4071起,“查扣冻”涉案资产高达8.75亿元。
在这场攻坚战役中,省纪委监委紧密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与腐败问题整治行动,专项台账全程跟踪,落实每周收集、每旬更新、每月通报制度,全力推动线索清查、案件办结、“伞网”拔除、“两书”处理等工作。据统计,2024年以来,共立案查处涉黑涉恶“保护伞”问题336件440人,党纪政务处分235人,移送检察机关70人。
为筑牢农村地区扫黑除恶防线,省委依据中央文件要求,健全长效机制,持续防范整治“村霸”,依法严惩农村宗族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亳州市积极行动,印发《关于公开征集“村霸”等农村黑恶势力线索的通告》,明确8种“村霸”特征表现,广泛发动群众,力求将黑恶势力扼杀在萌芽。
青少年健康成长关乎未来。全省深入推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综合治理。一方面,将反有组织犯罪法融入开学第一课、“1530”教育模式等关键环节,提升学生防范意识;另一方面,教育系统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在网络空间这片新战场,打击惩治涉网黑恶犯罪专项行动如火如荼。坚持境内攻坚与境外协作并举、传统手段与现代科技融合、警种合成与警企合作联动,成功侦破“裸聊”敲诈、“软暴力”催收、恶意索赔等涉网新型黑恶案件73起,涉网黑恶犯罪预防惩治长效机制日臻完善。
同时,针对信息网络、矿产资源、建筑工程、金融放贷等重点行业领域,靶向发力、精准施策。省委网信办开展江淮净网专项行动,省自然资源厅联合省公安厅推进江淮守护专项行动,多管齐下,直击行业乱象根源。
司法为民:捍卫公平正义底线
2021年10月至2023年4月,安徽芜湖的李某某与其妻子刘某甲,从本地电商平台大肆购买零食后,通过在包装袋内恶意放置虫子、塑料、头发等异物,伪装食品严重质量问题,向商家索赔。若商家拒绝,二人便以网络曝光、投诉相威胁,先后向17家电商企业敲诈勒索206次,涉案金额高达17万余元;刘某乙也曾协助刘某甲参与部分环节,涉案金额2.6万元,获利500元。
案件发生后,芜湖市公安局弋江分局迅速立案侦查。2023年10月,弋江区检察院以敲诈勒索罪对李某某、刘某甲提起公诉。鉴于刘某乙为未成年人、犯罪情节轻微等因素,对其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同年12月,弋江区法院判处李某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罚金一万五千元;判处刘某甲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罚金一万元。判决生效后,被告人全额退赃,切实挽回企业损失。
办案过程中,检察机关引导公安机关深挖电子数据,精准认定李某某构成敲诈勒索罪;审查起诉阶段,依法向被告人阐明法律后果,促使其认罪认罚、退赃退赔。考虑到刘某甲家庭情况特殊,检察机关依法提出宽缓量刑建议。
此外,针对案件暴露的电商企业维权短板,检察机关联合工商联与电商企业交流座谈,引导企业依法经营,向市场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推动行业治理。同时,构建虚假维权型敲诈勒索监督模型,深挖异常投诉,监督公安机关立案查处多起同类案件。此案的妥善处理,有力打击了不法行为,捍卫了受害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另外,铜陵市郊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一起刑事申诉案件也引发广泛关注。
2017年12月,石某某在铜陵市注册成立铜陵博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某公司”)和铜陵金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某公司”)。其中,博某公司作为软件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石某某通过其控制的上述两家公司,将单价0.7元购进的空白芯片,写入电流采样控制软件后,将价格虚抬至200元。2019年1月至8月,博某公司以销售电流采样控制芯片的名义,向金某公司虚假销售并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之后,石某某与黄某波商定,由后者控制的湖北省赤壁市安某公司代理金某公司的电流采样控制模块出口事宜,以签订虚假采购合同形式,由金某公司将电流采样控制模块以230元左右的单价出售给安某公司,再由安某公司和黄某波在香港成立的海某公司签订虚假的电流采样控制模块采购合同,将电流采样控制模块出口至香港。
石某某安排他人在香港接货后,将电流采样控制模块当作垃圾处理。货物出口后,石某某、黄某波等人筹集美元,回流资金,在安某公司完成结汇,由金某公司将增值税专用发票邮寄到安某公司,安某公司用上述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出口报关材料向税务机关申请出口退税。
2018年12月至2019年,安某公司共通过金某公司虚开的149份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出口退税款570余万元,在扣除代理出口及其他费用后,余款以货款形式回流至金某公司。
经鉴定,博某公司生产的电流采样控制芯片市场价值1.32元,金某公司生产的电流采样控制模块市场价值7.31元。
铜陵市郊区人民检察院以石某某等涉嫌骗取出口退税罪提起公诉。铜陵市郊区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石某某等以假报出口的手段,骗取出口退税款570余万元,数额特别巨大,已构成骗取出口退税罪。铜陵市郊区人民法院以骗取出口退税罪判处被告人石某某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百万元;对同案被告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五至六年,并处罚金。一审宣判后,被告人石某某等提出上诉。铜陵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判决维持对各被告人的定罪量刑。
防风险、保平安、护稳定,也是人民法院的重大政治责任。
全省法院立足审判职能,充分发挥刑事审判打击犯罪、维护稳定的作用,2024年,审结涉黑涉恶犯罪案件254件,持续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审结毒品犯罪案件329件,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安宁;审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6233件,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高发态势,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同时,依法防范国家重大风险,惩治腐败犯罪,维护国防安全和军人军属权益,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实保障。
多元调解:化解矛盾于基层源头
安徽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人民内部矛盾要用调解的办法解决”,全省上下一心,持续强化风险源头防控,深入排查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共治为民排忧解难,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稳定在98%以上,为全省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2024年,蚌埠市固镇县、六安市裕安区两地经验入选全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培训班典型案例。同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桐城市六尺巷时强调调解在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中的重要性,六尺巷礼让家风广为传颂。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合肥市“巷导计划”、阜阳市“两有三解”、滁州市皖“枫”苏畅、黄山市“歙事井然”、铜陵市“铜心解纷”等一系列创新实践。
成绩背后,是安徽政法各单位的协同奋进。省委政法委定期组织全省矛盾纠纷会商研判,补短板、破难题,强化风险联控、问题联治、信息联通。公安机关每日梳理纠纷警情,精准干预高风险警情,推动闭环处置。省人社厅、农业农村厅等围绕重点工作完善预案,确保平稳有序。
安徽依托基层调解力量,积极引导当事人选择调解,推动 “一站式”解纷平台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708个线下实体平台,线上调解平台新增4000余个入驻调解组织。省高院与多部门深化诉调对接,省司法厅等立足职能,调处各类常见矛盾纠纷。
2024年3月,全国商会调解观摩交流活动在合肥举办,安徽多地调解特色做法获推介。安徽省持续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系全国唯一实现省市县三级综治中心机构化、实体化省份,不少基层政法单位获国家级荣誉,人民调解委员会与群防群治力量携手,筑牢基层平安防线。
法治护航:为营商环境添活力
法治是营商环境的最优底色。安徽政法机关精准发力,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政策法规层面,2024年以来,安徽省加速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研究出台《安徽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条例》,修订《安徽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安徽省价格条例》等,清理不平等对待企业法律法规政策,拟废止、修改 981件法规规章和相关政策。建立涉外法律法规库,编译多部省政府规章英文版,制定全省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十大重点行动2024年度重点任务清单,细化77项工作举措。
公安经侦部门勇挑重担,坚决打击涉企突出经济犯罪,对合同诈骗、职务侵占等侵害企业权益犯罪“零容忍”。黄山经侦侦办的安徽马某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案入选公安部典型案例。“安商护企轻骑兵”深入企业,开展286场次宣讲活动,对接1552家企业,收集解决大量诉求,助力企业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省检察院获护航企业先进集体称号,全省19个案例入选全国和长三角地区典型案例,多地检察院特色品牌出彩。2024年以来,审查起诉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犯罪案件1490件,办结1109件,起诉侵害民营企业利益犯罪263件333人,为企业追赃挽损超千万元。
2024年,全省法院审结破产重整案件161件,通过破产重整程序,帮助企业优化资产结构、化解债务危机,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企业的重生。亳州中院在审理某国企和某民营药企纠纷时,积极促成双方和解,既保护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又为民企上市纾困增信,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全省法院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全年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5万件,充分发挥合肥知识产权法庭统一审理全省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各市1个基层法院集中管辖本市普通知识产权案件的优势,以专业化审判提升司法保障效能,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为安徽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提供有力司法支撑。
省司法厅锚定全链条发力,推动多项工作取得亮眼成绩,民营企业对法治化营商环境满意度稳居高位。合肥、马鞍山、阜阳等地纷纷创新举措,马鞍山“无证明城市”建设获多方点赞,阜阳市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为企业减负增效,经验得到广泛推广。
展望未来:砥砺奋进新征程
2月11日,安徽省委政法工作会议召开,精心谋划2025年政法工作蓝图,以更坚定信心、更有力举措,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安徽政法机关将强化忧患意识,坚守底线思维,严密防范打击各类渗透颠覆破坏、暴力恐怖、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活动,全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同时,积极应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新挑战,强化网络空间治理。
平安建设战场上,安徽政法机关将持续高压打击违法犯罪,创新打击模式,提升精准度与效率。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织密立体化、信息化防控网络。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健全多元化解机制,强化重点人群服务管理,预防重新违法犯罪。
法治建设进程中,安徽政法机关将深化法治领域改革,规范执法司法行为,提升质量、效率与公信力。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让公平正义惠及每一位群众。
服务经济发展领域,安徽政法机关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打击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犯罪,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队伍建设方面,安徽政法机关将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强化思想政治、纪律作风、业务能力建设,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政法铁军。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干警综合素质,使其适应新时代政法工作要求。
“新征程上,安徽政法系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砥砺前行,奋力开创政法工作新局面,为人民群众营造更加安全、稳定、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安徽省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 责任编辑:曹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