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推进更高水平基层法治建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着眼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出新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强调“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不断提升县区基层法治建设水平,是确保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各项部署要求落地落实的重要抓手。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县法治建设的意见》精神,细化落实《辽宁省持续改善法治环境服务保障全面振兴新突破行动方案》,不断提升法治工作能力和保障水平,切实为全面振兴新突破筑牢法治根基。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
  坚决扛起基层法治建设政治责任
  
  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国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最大的区别。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负起领导人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沙河口区立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区位优势特点、基层治理实践,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将顶层设计转化为推进基层法治建设的制度规范、政策措施和实际行动,确保党中央关于法治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抓牢思想引领。自觉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纳入党校培训的重要内容,列入区委常委会、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制定出台行动方案,开展法治工作部门全战线、全覆盖培训轮训,切实筑牢思想根基。同时,不断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大众化传播,通过“法律六进”等形式,深入街道、社区、学校开展集中宣传,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2023年以来,全区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培训班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开展基层宣传活动700余场,受众12万人次。
  抓实工作抓手。紧紧围绕落地落细“一规划两纲要”,将法治建设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重点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进一步完善党领导法治建设的工作机制,健全区委法治建设委员会及各协调小组、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运行机制,及时研究制定本地区法治建设工作计划、实施意见、落实举措,统一部署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任务,法治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统筹调配人员和资源力量,在全区组建7个街道调委会、94个社区调委会、5个区级行业性调委会,基层法治工作力量进一步充实。
  抓住“关键少数”。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依法治区的长期性基础性工作,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推动职责清单实现全覆盖,扎实开展党政主要负责人年度述法工作。不断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制度,坚持干什么就重点学什么,抓实领导干部、国家工作人员、执法人员对本行业本领域法律法规的学习贯彻,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做到依照“三定”履职、依照法制办事、依照岗位责任落实,确保在法治框架内行使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
  
  紧盯执法司法守法
  一体协同推进基层法治建设
  
  基层法治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在基层的具体实践,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沙河口区不断深化依法治区实践,围绕全区执法、司法、守法三个环节协同发力,穿透式、系统化推动法治建设各项工作走深走实。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建设法治政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对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要率先突破。”沙河口区始终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推动政府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一是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重大行政决策“1+10”制度体系,每年年初及时编制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向社会公布。组建专兼职法律顾问队伍,落实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制度,实现党政机关和街道聘请法律顾问全覆盖。2023年以来,共参与区委和政府重大决策事项论证23项、重大风险防控8项。二是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按照减证“减法”、便民“加法”、信用“乘法”原则,编制行政执法“四张清单”,细化778项执法事项,推动包容审慎监管柔性执法。紧盯交叉执法、多头执法、层层执法、重复执法、随意执法等问题,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实行多部门联合执法、“互联网+监管”“伴随式”执法监督,从源头、程序和结果上规范执法行为。三是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完善权责清单管理机制,推进审批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便民化,对职能部门取消、下放或者调整的政务服务事项严格审核、动态管理,切实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目前全区依申请及公共服务类政务服务事项共724项,其中300项事项实现即来即办,审批时限压缩60%以上。
  深入推进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沙河口区坚持纵深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持续健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监察权、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全力捍卫司法权威,提升司法公信力。一是高质高效服务发展。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规定,用好破产重整、“活封活扣”等手段,防止就案办案、机械司法,助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二是善作善成司法为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司法需求,以“如我在诉”意识精心办好民生“小案”,妥善办结“医、食、住、行”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安居乐业的案件,依法保障“老、幼、妇、残”等弱势群体权益。区检察院全力做好群众关心关注的食药安全、生态环境、出行保障等方面的公益诉讼检察,监督纠正全省首例恶意串通骗取支付令虚假诉讼案。三是有力有序司法监督。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坚决把对司法权的法律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落到实处。制定《关于案件阅核职责和权限的规定(试行)》,压实法院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职责。以“微腐败”大清扫、营商环境问题“万件清理”监督行动为契机,抓紧抓实监督执纪,确保执法司法各环节全过程在有效制约监督下运行。
  加强全民法治教育,夯实法治社会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内心尊崇法治,才能行为遵守法律。”沙河口区全面贯彻落实“八五”普法规划目标任务,积极开展以宪法为重要内容的法治宣传活动,引导辖区群众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一是丰富宣传形式。发挥好各类基层普法阵地作用,广泛开展群众法治文化活动,借助区内优质文旅资源,探索开展“文旅+普法”系列活动,通过法治文艺演出、拍摄宪法宣传片、制作法治宣传品等接地气、有特色的普法形式,让法治文化有形呈现、生动表达。二是打造多元阵地。依托城市公园,建设宪法主题公园、税收法治主题公园,利用居民楼周围闲置空地,建设社区法治主题“口袋公园”,让辖区居民“沉浸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式”学习法律知识,“实景化”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三是壮大普法队伍。选聘69名专业律师组建区普法讲师团,选拔475名社区干部、网格员、社区民警等一线工作者组建社区“法律明白人”队伍,通过编制专业实用的以案释法读本、社区法律顾问与“法律明白人”结对子等途径,提升普法队伍业务水平和工作质效。四是增强普法实效。加强对群众法治需求分析,开展对象化、分众化普法宣传,推动普法工作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特别是立足教育大区实际,将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各个阶段,组织开展法治课本剧展演、法律知识竞赛,编制《我有法宝护身》法治绘本,整合社会资源建设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用法治力量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注重法治建设实效
  服务保障区域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法治为引领。”沙河口区切实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自觉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护航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工作理念,坚持法治保障、体制调整、机制建设、举措配套、同向发力、相互促进,助力各类经营主体稳步健康发展。深化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数据共享、强化部门协同,开设综合窗口,通过“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运行模式,受理17个委办局317项涉企服务事项,让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转变。全面打造“沙家帮”政务服务矩阵。建立重点项目“首席服务官”机制,创设重点企业(项目)VIP服务专线,搭建“沙河口区政务云厅e掌通”网上服务大厅,专窗设立“沙家帮”线下服务窗口,解决重点企业(项目)“不会办”“不好办”“不能办”“不准办”难题,2024年上半年,营商管家累计为企业群众解决事项1643件。
  有力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始终把严格执法放在第一位,对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有案必立、有罪必罚,坚决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区法院健全院企互动机制,对企业合同纠纷、合法用工等常见问题进行面对面指导。区检察院下大气力办理涉众型经济犯罪,有效防范经济金融风险向社会稳定领域传导。区公安分局成立“接报案中心”,全口径接受经济犯罪报案,全区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大幅下降。区司法局定期组织法学专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送法进企业开展“法治体检”,联合举办法治讲座和论坛沙龙,编制公司法以案释法手册。
  深化基层治理创新。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自主建立“三呼三应”网格治理平台,即通过网格巡查实现“未呼先应”,通过诉求办理实现“有呼必应”,通过“吹哨报到”实现“一呼百应”。通过搭建起“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组织架构,设置党群建设、城市管理、平安建设等12大类94项网格事项清单,确保覆盖全域、条块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高效解决群众身边的闹心事烦心事。2021年以来,“三呼三应”网格化平台共处理群众问题诉求40余万件。
  办好法治为民实事。沙河口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群众对法治工作的新期待和新要求,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建设社区“法云调解室”。配置远程视联系统,选派法院诉前特邀调解员进驻社区,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定期组织法官进社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人民调解员培训,主动将司法力量向前延伸嵌入基层社会治理。2023以来,“法云调解室”共参与调解社区矛盾纠纷1700余件,培训基层人民调解员800余人次。创设“四所一庭一中心”矛盾纠纷联调联动工作机制。在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人民法庭“四所一庭”联动机制的基础上,创新引进街道综治中心,参与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推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多元共治,促进社区普法、法律咨询、矛盾化解等合作共建,在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效率的同时,真正从根源上减少矛盾纠纷。
  (作者系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委书记)
  ● 责任编辑:黄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