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文章标题:
以检察力量守护非遗瑰宝
编者按
一砖一瓦跨越古今,一技一艺传承匠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截至目前,国务院公布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文化和旅游部认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56名;列入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项目10万余项。我国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世界第一。非遗保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作为非遗保护的重要力量,我国各级检察机关积极探索非遗公益保护新路径,通过“公益诉讼+”共建非遗保护传承新机制,让非遗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愈发耀眼。
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本社记者走进北京、河南、江苏、广东、贵州等地,感受延续160多年的一得阁制墨技艺、350多年的斗门水上婚嫁习俗、400多年的雷山苗族银饰锻制技艺、1000多年的汝瓷烧制技艺、2000多年的苏绣等非遗的魅力和风采,探寻检察机关如何以法治之力守护地方文化底蕴,补全中国非遗一脉相承的强大拼图,让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