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文章标题:
看,“最美海上搜救人”这样炼成
他们是和平年代的英雄,但是他们不想成为英雄;他们是新时代最美逆行者,但是他们宁愿甘于平凡;他们被称为“最美海上搜救人”,他们在与烈火的角逐中义无反顾,在面对绝望者时舍身一扑,向死而生……
他们,就是驻守在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海沧港区的消防救援力量,是福建省消防救援总队唯一一支担负福建海域船舶火灾扑救和海上救援任务的专业消防救援队伍——厦门市消防救援支队海沧区大队港区消防救援站(以下简称“港区消防救援站”)。2013年建站以来,在赴汤蹈火、生死考验中涌现出二等功臣辜帅,三等功臣丁庆旭、刘挺、林精华等一批英雄模范。2024年3月,港区消防救援站集体被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等联合授予2023年度“最美海上搜救人”荣誉称号。
他们是勇立潮头的救援尖兵
2023年10月19日凌晨零点许,厦门市海沧区海沧街道建港路一码头突发大火。厦门市消防救援支队、海沧区消防救援大队接到警情后,迅速调派最近的港区消防、兴港消防等站点共6车23人迅速赶赴现场。
抵达事发码头后,消防救援人员发现,码头内放置的集装箱起重机,以及叉车、轮胎等物被火焰吞噬,正处于猛烈燃烧状态,火势蔓延迅速,初步断定是起重机油箱破损漏油形成油火。
消防救援人员立即研判现场情况,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马上铺设水带、架设泡沫水枪,出水对起火部位持续进行压制。1小时后,现场明火被扑灭,随后,消防救援人员又利用水对起火部位进行冷却降温,防止复燃。经过两个小时不间断处置,消防救援人员成功扑灭火灾,现场无人员伤亡。
类似这样,在城市还在梦乡中沉睡时,因突发险情紧急逆向奔赴现场的情景,对于港区消防救援站每个消防救援员(以下简称港区消防员)而言已经司空见惯。24小时待命、险情突发、紧急集结、赴汤蹈火……这是他们驻守海峡西岸近邻海域的日常。
然而,比起类似这样的火情,更危险的现场救援让这群“最美海上搜救人”在事后复盘时,也会心有余悸,后背发凉——
2021年3月,厦门观音山海域发生直升机坠海事故。港区消防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组织对1.5平方海里事故海域全方位、不间断搜救24小时,8名潜水队员先后水下搜救4个多小时,最终与其他救援队伍成功搜寻到失联人员。
2023年3月,福建泉州崇武海域某油轮突发火灾。港区消防员克服风大浪高、船体颠簸等困难,驾驶“骁龙119”消防船火速驰援,在惊涛骇浪中贴身近战53小时,疏散转移全部15名被困船员,最终圆满完成了油轮灭火作战任务。
不仅如此,港区消防员还在厦门市消防救援支队的组织和指挥下,积极参与到陆地的突发重大事故救援中,比如,2015年4月6日18时,福建省漳州市古雷港经济开发区某公司发生爆炸着火重大事故。港区消防员在厦门消防救援支队的紧急组织下远赴漳州增援,在生命随时受到威胁的现场,连续作战56小时。2020年3月,泉州某酒店发生坍塌事故。港区消防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参与实施救援,经过5天5夜、112个小时的艰苦鏖战,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2020年7月,福建龙岩“7·12”某新能源公司爆炸救援中,港区消防员历经两天两夜50余小时现场救援,最终圆满完成救援任务。
除此之外,十余年来,港区消防救援站圆满完成了“泉州鑫福泰货轮火灾”“大嶝岛运沙船火灾”“泉州籍采砂船机舱火灾”“中远大型集装箱船火灾”“中外运福州货船”“莫兰迪超强台风救援”等各类“急、难、险、重”灭火救援抢险任务1100余次,出动车辆2400台次、船艇45条次,抢救被困人员80余人,保护各类物资财产价值近20亿元。
“坦率地讲,他们不想成为英雄,他们只希望岁月静好,社会安宁。因为他们也是普普通通的平常人,是父母的儿子,是妻子的爱人,是孩子的父亲,但是穿上‘火焰蓝’,他们就是向死而生的战士,就是义无反顾奔赴危险的逆行人。”厦门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曾刚感同身受地说道。
提升海上应急救援“硬实力”
要出色完成每一次消防救援应急处置任务,确保镇守的近邻海域的绝对安全,首先要保证消防救援员的自身安全,这就需要每个队员具备较高的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在曾刚看来,“只有练在平时,才能实现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港区消防救援站立足“实战砺精兵”,在模拟实战中不断提升海上综合应急救援的“硬实力”。为此,在厦门市消防救援支队、海沧区消防救援大队的指导下,港区消防救援站连续多年组织复杂环境下战法训练演练,不断深化近海、水域、潜水救援专业能力建设,重点进行滩涂、孤岛救援和船舶、集装箱火灾扑救战法研究;不断完善近海救援、船舱火灾进攻战术,逐步提升海域船舶火灾扑救、近海岸救援、水下搜救等业务能力。
同时,港区消防救援站每年还定期组织开展陌生海域濒海实战化训练,把复杂天气和恶劣海况当成练兵备战、砥砺血性的战场。该站还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立体化提升海上救援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在建站之初,为解决专业人才匮乏、综合救援能力相对薄弱的短板,该站大力挖掘驻地资源,主动与驻地海事局海上搜救中心、东海救助局第二救助飞行队等单位建立“定期会商、联勤联动”机制,定期开展业务交流研讨,组织水域洪涝灾害、地震救援等实战化训练,持续强化大型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港区消防救援站还积极选送优秀骨干参加培训,主动聘请专业潜水教练、省市水域救援专业教练为团队顾问。该站共有130余人次通过专业培训,队员考取了包括消防救援队伍水域救援技术教练员证书在内的数十种国家级资质证书,比如在港区消防救援站现有的27名队员中,有16名拥有潜水资质。港区消防救援站还通过省级水域救援专业队、市级石油化工、地震救援、重型机械救援专业队等多项能力认证。“他们水里来、火里去,会游泳、会潜水,身体素质高,专业技能强。一旦遇到应急险情需要处置,他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曾刚说道。
有了过硬的本领,再配上过硬的装备,才能保证海上安全和自身安全。当然,对于港区消防救援站的这群“海上最美搜救人”而言,他们手中还掌握着一件特殊装备——“骁龙119”搜救船。
“霸气!”记者在港区消防救援站采访时,来到“骁龙119”搜救船停靠的海港码头,远远望去,不由发出赞叹。
据港区消防救援站站长辜帅介绍,“骁龙119”搜救船是国内最先进的消防船之一,也是目前福建省唯一一艘海上消防救援船。它总长42.8米,型宽10.8米,水面净高18.6米,吃水深度2.9米,排水量600吨,航速不低于28公里/小时。
辜帅告诉记者,水上的船只或者岸边的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往往扑灭难度很大,且涉及人员较多,因为这些火灾大多与油有关。这些火灾对消防船的要求很高,不仅要能灭火,更要有较强的续航能力以及持续作战能力。若满载起航,“骁龙119”号消防船持续航行或持续救火可达48小时。
不断擦亮新时代海上“火焰蓝”
2024年5月的一天,厦门天气已经非常燥热,理发师胡彪像往常一样,带着理发工具又驱车来到港区消防救援站,给驻守的消防员理发。这样来来回回的奔赴,他整整坚持了10年。
彼时,港区消防救援站建站最早的驻点在海澳码头的一栋办公楼里,四周一片荒芜。因为对消防员的头发长度的要求高,出去理发需要请假且每次只能半小时,时间很赶,出行也极不方便。于是,处理头发成了港区消防员甚为苦恼的事。
2014年,消防员刘挺在外出采购时顺道走进一家快剪店理发,接待他的正是理发师胡彪。俩人熟络之后,刘挺谈起战友们的苦恼,并问胡彪愿不愿意到站点给战友理发,没想到他爽快答应了下来,哪怕在2016年港区消防救援站搬了新址也没间断过。如今,每隔十天半个月就到站里给港区消防员理发,成了胡彪工作中最重要的事。
10年时间,让胡彪和港区消防员亲如兄弟。胡彪也见惯了这帮兄弟在警铃声响起时顶着还没剪完的头发奋力向前冲的样子。“看着他们为了守护大家平安,十分辛苦地付出,我感动且敬佩。”他说。
这样的感动和敬佩,也体会在港区消防员的心里。他们也用自己的行动回馈辖区的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到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的社会活动中。
建站之初,港区消防救援站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队员入队第一课,“战时是攻坚组、突击队,平时是服务队、宣传队”早已成为队站全体人员的共识。他们与辖区街道6个党支部、重点单位15个党支部签订共建协议,在内部成立党员先锋队、设置党员先锋岗,每年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与辖区群众建立了浓浓的鱼水情。尽管港区消防员在不断更替,但服务群众从未间断,就像与胡彪的君子约定一样。他们组织慰问看望孤寡老人、抗战老兵,开展学雷锋义务献血……十余年来,他们组织群众来“骁龙119”消防船参观学习500余场次,为9000余人次宣传消防安全知识,连续四年为驻地青少年举办暑期消防夏令营活动。
同时,在日常工作之余,港区消防救援站还主动肩负起“防消宣”服务职能,深入辖区青礁村院前社、慈济祖宫、开台文化公园等海峡两岸宗亲联谊点执勤安保,年服务台胞近万余人次,拉近了海峡两岸文化血脉联系;持续推进城中村、古厝群夜巡防火检查,对社区微站、综治站拉动培训,定期指导中远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中油港务码头仓储、中化港务石化仓储、中央战备储粮、厦门钨业等重点单位开展火灾隐患自查自纠活动,努力提高辖区火灾安全防控能力。
港区消防救援站在全体消防救援员的共同努力下,在“骁龙119”的赋能下,先后荣获厦门市“青年文明号”和支队“先进基层党组织”“红旗团支部”等多项荣誉,如今荣获国家级“最美海上搜救人”称号。
“作为福建沿海的尖刀救援力量,港区消防救援站全体消防员始终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有力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他们是新时代的最美逆行者、最美搜救人。”曾刚说道。
● 责任编辑: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