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文章标题: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 努力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思想解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发育程度和执政水平的综合体现,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政法机关是法治建设的主力军,近年来,宿州政法机关以法治力量促进发展,主动服务大局,着力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努力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营造
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意义
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是紧跟形势、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依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水平。2024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的意见》,对加强新时代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作出系统部署。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意义、内在要求、重点任务,以主动靠前、奋发有为的政治担当,下好优化营商环境“先手棋”,为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强的政法保障,是宿州各级政法机关的职责使命。
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是对标先进、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着力营造公正、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让民营企业稳预期“留得住”,有信心“经营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2023年12月,在安徽省委常委会宿州现场办公会上,安徽省委提出宿州要“追赶苏北、在皖北全面振兴中走在前”,追赶苏北经济发展,首先要对标苏北营商环境。前期,市委政法委组织市直政法单位前往江苏省宿迁市考察学习,通过实地观摩、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学习江苏省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先进经验与做法。为更好地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宿州市将持续对标先进地区,借鉴好经验、好做法,全力擦亮法治化营商环境宿州品牌,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和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是回应期盼、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我国法治建设稳步推进,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需求越来越高。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努力营造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业良好法治环境,进一步激活经营主体,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打通“聚商”“护商”“暖商”最后一公里,特别是帮助企业走出困境、重获新生,更好释放出内生动力。要从企业和企业家的诉求角度出发,让“法治元素”成为“发展要素”,助推企业轻装上阵、加快发展。
深入挖掘经验,全面总结营造
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有效做法
2023年以来,宿州市政法机关充分发挥法治对营商环境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部署开展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护企安商有担当。依法打击涉企经济类犯罪,在全市政法机关依法护航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期间,全市公安机关共破获经济犯罪案件336起,避免经济损失3.87亿元,“8·26”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案入选第五届全国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峰会典型案例;推深做实“执法服务+包容审慎”执法模式,建立“容错”机制,由市司法局牵头在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公安、税务等8个执法领域出台258项“两轻一免罚”清单和12项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清单,2024年上半年,全市共办理轻微违法行为减免案件1580件,为市场主体减轻负担961.7万元;强化立、审、执全流程精细化管理,严格审限变更审批,有效压缩各环节周期,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抽调18名干警组成民商事快审团队,对符合条件的民商事案件“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妥善审理了一批知识产权和商事纠纷案件。
助企纾困有创新。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300余处土地厂房、机械设备采取“活封活扣”方式,依法保护企业财产权益和正常经营。依托网络司法拍卖节活动,加快涉案财产处置,上拍住宅、车辆等标的物2000余件,帮助各类经营主体实现债权1.72亿元。大力推进政府履约践诺,市司法局、市检察院联合印发《促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督察监督工作方案》,动态梳理各级政府部门没有兑现的公共政策、没有履约的合同协议,不仅注重个案办理,还加强类案监督,促进社会面治理,以实现政府及时落实政策、兑现承诺的长效治理效果,法治督察和法律监督形成有效合力。
优化服务有效果。宿州市公安局在市县两级经济犯罪案件接报案中心基础上,拓展企业报案受理范围,建立完善涉企犯罪案件接报案中心和运行机制,实现涉企犯罪案件“一站式”受理。宿州市司法局优化“产业链+法律服务”机制,推动市场主体依法治企能力提升,2024年全市7家民营企业获评“全省百佳法治民企”称号。宿州市检察院实施《企业家约见检察长工作规定》,进一步畅通企业家诉求表达通道,面对面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瞄准靶向发力,推深做实营造
一流法治化环境的创新措施
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加精准有力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4月,经市委常委会会议暨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审议,宿州市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涉企行政执法规范化、积极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指导意见(试行)》,并于10月进行了修改完善,着力推动打击侵企犯罪有力度、处理企业违法有尺度、助企纾困解难有温度、为企法律服务有速度,以“法治良方”支持企业“轻装稳行”。
把握工作原则。一是坚持公正司法。坚决支持行政执法部门、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保障公正执法司法。二是坚持严格执法。严格执法是行政执法的基本要求,要求行政执法者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认真履行法定职权职责,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三是树立谦抑、审慎、民本理念。在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强制执行措施对被执行企业等经营主体的不利影响。严格依法惩处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犯罪,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优化重点措施。一是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加强对企业指导体检,防止任性执法、过度处罚、以罚代管、同案不同罚等情形发生。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行刑衔接、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制度、涉企诉求沟通、涉企行政执法监督等制度机制,全面加强涉企执法监督,建立涉企案件投诉反馈办理“快速通道”,不断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三是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巩固优化“产业链+法律服务”机制,组织全市律师事务所为企业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定制法律服务,助推依法治企。加强法学会站点建设,嵌入基层综治中心、司法所,延伸法律服务触角,上门开展法律咨询、法治体检,助推企业提升法治化水平。
落实工作责任。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在宿州市委统一领导下由依法治市办牵头负责,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分别负责涉企刑事司法监督和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政法机关、政府行政执法部门具体负责本部门本系统执法司法规范化工作,构建系统工作格局。二是强化督察检查。健全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与法治督察、行政复议等协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日常法治督导暗访活动,及时办理反馈企业行政执法申诉诉求。三是强化结果运用。对有执法违法、执法不当或不履行执法司法职责行为的部门,督促其及时纠错,同时根据具体情形,依规依纪依法处理。
(作者系安徽省宿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
● 责任编辑:吴怡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