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文章标题:
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奋力开创法治大同建设新局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为专章论述、专门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之一,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出专章部署,彰显了我们党矢志不渝推进法治建设的坚强决心和坚定自信。
近年来,山西省大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始终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来谋划推动全面依法治市,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政法领域改革,办好法治为民实事,纵深推进平安大同、法治大同建设。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把法治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将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专项考核连续5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转化为建设更高水平法治大同的生动实践。
坚持政治引领
把牢法治建设方向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以来法治建设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大同全面依法治市工作紧紧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法治建设工作走深走实。
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宣传研究阐释。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一项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将其贯穿全面依法治市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重点课程,作为党员干部日常学法的必学内容。一体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创办“平城法治论坛”,进一步挖掘整理北魏法制成就,共同探寻中华法系深厚底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开办“云冈大讲坛”和“平安大讲堂”,努力当好学习宣传、研究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排头兵”。
坚持党对法治社会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始终牢记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切实把政治考量和法治精神结合起来,确保法治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充分发挥党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的职能作用,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市的制度机制,做好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切实把党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市各项工作中来。制定出台大同市贯彻落实“一规划两纲要”的实施方案,围绕法治文化建设、法治人才培养、市县法治建设等制定工作方案举措,逐步搭建起新时代法治大同建设的四梁八柱,形成全面依法治市总体格局。
全面推动法治建设责任落实。全面依法治市,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大同市紧紧围绕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要求,将法治考核评价纳入全市绩效考评体系,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述法工作,全市2249名党政干部将法治建设工作列入年终述职内容,其中874名“一把手”撰写专题述法报告,常态化述法工作全面铺开,述法辐射效应不断增强。创新会议述法模式,将述法会议与述职述责述廉会议深度融合,同步推进,让法治考核成为推动“关键少数”履行职责的“助推器”、检验法治建设成效的“试金石”。建立法治督察与党委巡察、纪检监察监督协作配合机制,推动全面依法治市和全面从严治党协调衔接、相互促进、有机统一。
聚焦发展大局
发挥法治保障作用
当前,大同聚焦转型“四步走”战略目标,深入推进“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战略,深耕科技(先进制造业)、能源、农业和文旅消费“四大赛道”,全市转型发展态势强劲,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以高水平法治服务高质量发展。
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供给。积极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制定《大同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办法(试行)》,让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创新开展清理隐性壁垒规范审批事项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对10年来全市印发的7万多份文件进行了合法合规评估,对近4000项权责事项进行了实地核查和合法性审查,依法建议废止“红头文件”213件,取消、规范248项权责事项,为营造公平竞争法治环境扫清障碍,激发活力。推行柔性执法制度,在全省首家编制柔性执法清单,涵盖31个行政执法部门共918项行政处罚事项,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组建高端法律服务团队,为专业镇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与创新型中小民营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专业化法律服务。开展护航营商环境“清风行动”,严明公职人员涉企服务“十严禁”等执纪问责措施,推动化解“新官不理旧账”“政策不兑现”“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等问题,着力打造可预期、可信赖、可发展的营商环境。
为建强文旅赛道提供法治保障。聚焦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城市目标,全方位打造法治文旅新名片。坚持以“小切口”立法助推文旅事业发展,制定《大同土林保护条例》《大同古城保护条例》《大同市促进博物馆发展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健全文化遗产保护和监管法规政策,推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开展文旅行业市场秩序整治专项行动,针对A级旅游景区内部管理失范、旅行社不规范经营、非法经营旅游业务等问题进行排查整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冈石窟重要指示精神,创立山西首家文化保护法庭——云冈文化保护法庭,成立云冈文物保护检察室暨云冈石窟公益诉讼服务中心,设立云冈石窟、北岳恒山文旅调解工作室,为新时代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及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组建大同文旅法律服务团和普法志愿团,为商户和游客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和“面对面”的普法宣传,助力打造“中国古都·天下大同”的城市品牌和“文化古都、清凉夏都、美食之都”的文旅品牌。
为创新基层治理筑牢法治支撑。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组建完成1822个农村(社区)“警网”组合,构建起高效的“警网”融合服务体系。持续推进“五调对接”(警调、访调、检调、诉调、政调)和“两所一庭一站一中心”(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公共法律服务站、综治中心)建设,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持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创新开展律师事务所与基层司法所“所所对接”活动,高标准赋能基层法治建设。高质量完成全国司法协理员制度试点工作,全市10个县区共划转招录210人,全省“枫桥式”司法所创建暨司法协理员制度建设工作培训在大同市成功举办。深化共建共享,全方位推进法治乡镇(街道)建设、“心网助矫”工程、行政复议标准化建设等一批省市共建项目。
把握关键环节
持续推动一体建设
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要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法治领域改革任务,大同市将协同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改革,持续推动法治大同建设走在前列、法治政府建设率先突破、法治社会建设稳步提升。
推进科学立法,以良法保障善治。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一是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二是提高立法精细化水平,紧密结合大同发展实际,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保护、城乡建设与管理开展“小切口”“小快灵”立法,形成一批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的立法成果。三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立法工作中的作用,发挥好基层立法联系点民意“直通车”作用,不断提高地方性法规的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
推进严格执法,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执法工作面广量大,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直接关系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法治的信心。一是要加强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法治协调,纵深推进市县行政执法体制和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创新执法方式,鼓励和支持包容审慎监管,探索开展“企业安静期”等制度试点,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二是完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市县乡三级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体系,编制《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指引》,创新引入社会监督力量助力执法规范,首创“1+11”行政执法监督联合工作机制。三是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推动行政机关“一把手”出庭应诉,让“告官者能见官”、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又出声”成为常态。
推进公正司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一是以改革促公正,健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监察权、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二是以监督促规范,严格落实院庭长“阅核制”,更深更实推动检察建议从“办理”向“办复”转变。三是以问责促尽责,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完善有问必录、应录尽录、科学甄别、常态化核查和倒查、责任追究等全链条工作机制。
推进全民守法,培育良好法治环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全民守法。一是贯彻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创新普法形式,建强志愿队伍,持续打造沿长城普法宣传活动及“司法所长说”等特色普法项目。二是加强大同本土优秀传统法治文化建设,深入挖掘整理北魏平城时代法制建设成就,做好可视化呈现,使法治文化走近群众、融入生活。三是坚持法治为民,深化律师制度、公证体制、仲裁制度、调解制度、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实体窗口、热线电话、网络平台、掌上公众号、智慧一体机等为群众搭建多层次、高品质、全时空的智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推进涉外法治建设,服务对外开放大局。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既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长远所需,也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当务之急。为此,大同一是完善组织体系,强化涉外法治协调小组建设,一体推进涉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务,构建形成涉外法治工作大协同格局。二是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引进具有涉外执业资格的律师事务所和优秀律师,开展海外远程视频公证工作,拓展涉外商事仲裁业务,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精准法律服务。三是加强人才储备,通过选拔、引进、培养等形式,形成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涉外法治人才。
依法而治、向法而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同市法治建设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化全面依法治国的地方实践。
(作者系大同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市司法局局长)
● 责任编辑:吴怡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