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文章标题:
“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系列报道之三
以实为基,向实而行,确保做“实”
“平墟境里寻吴事,梅里河边载酒船。”
漫步梅里古镇巷弄,倾听伯渎河水潺潺,仿佛穿越千年时光,品味着吴地独有的韵味与悠长。古往今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未停歇。而在江苏无锡新吴区,这片融合了古典神韵与现代活力的热土,正赋予这份美好以新的时代内涵。
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按照“资源整合、功能融合、力量协同”要求,聚焦“实体、实战、实效”导向,通过强化机构整合、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处置流程,高水平建成实体化运行综治中心,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处置在萌芽。以“实”为基,向“实”而行,确保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每一个环节都紧密衔接,每一项工作都落到实处。
强化实体构建
打造“一站式”解纷综合体
综治中心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其实体化运行对于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体化运行,综治中心能够更有效地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提高效率,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新吴区综治中心在区委政法委牵头统筹下,本着让人民群众办事“最多跑一地,服务零距离”的理念,整合多方资源,积极打造“一站式”解纷综合体,持续推动规范化建设,有效提升服务质量,为深化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新吴区综治中心汇集各方力量,不仅仅是外部的‘物理整合’,还通过机制的有效运转,实现内部的‘化学融合’,从而真正发挥综合治理强大作用。”新吴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王松介绍道。
新吴区综治中心着力做强实体架构,建立“一体五翼,多方联动”的运作模式,即以1个综治中心为主阵地,汇集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A厅)、人民来信来访接待中心(B厅)、诉讼与非诉讼对接中心(C厅)、公共法律服务中心(D厅)、网格化服务管理指挥中心(E厅)等5个中心资源力量,联动区公安、法院、检察院、纪委、人社、住建、教育、民政、卫健、城管等多个部门,整合信访、调解、仲裁、诉讼与非诉讼等各种化解方式,设置调解、接待、咨询等各类功能室11个,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定位、完善机制、优化流程,形成“1+5+N”多元解纷体系。
同时,新吴区综治中心做实平台功能,按照“前店+后厂”工作模式,大厅为“前店”,接待现场来访、咨询,提供调解、信访、诉讼、仲裁等20余项服务。“后厂”为功能集中区,根据“前店”业务需求,提供矛盾纠纷全口径受理、全周期调解、全要素服务,日均接待群众240人次,办结率超过98%。
“真没想到,拖欠我们的工资能够这么快解决,而且还这么方便,在综治中心里就完成了所有的程序。”水电工赵某感慨道。
某工程有限公司承包了位于无锡市新吴区新城中央公园某酒店整体改造装修工程。2023年5月初,赵某等经人介绍至该工程做水电工,2023年12月,工程竣工,但工程公司以资金不足为由,拖延支付赵某等工资。2024年4月16日,赵某等9人到新吴区综治中心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A厅)寻求帮助,中心受理研判后,考虑赵某等人都是从外地赶来无锡,即协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D厅)申请法律援助,开辟绿色通道及时指派律师承办,承办律师当天就为赵某等拟写诉状、提交法院(设在C厅)立案,并与工程公司负责人联系,询问有无调解可能。工程公司表示对于拖欠的工资数额没有异议,希望约定期限分期履行。面对工程公司的态度,承办律师一方面与赵某等人分析案件审理流程,一方面和法院沟通能否及时安排双方进行调解。经过多方努力,当天下午,赵某等9人、工程公司在法院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工程公司确认共拖欠赵某等9人工资282530元。承诺于2024年4月底由公司向每人支付1万元,剩余工资于2024年6月底付清。2024年4月17日,法院出具民事调解书。这场欠薪纠纷就此得以圆满解决。
服务好不好,还得看窗口。综治中心窗口服务是直面群众展现党委政府形象的一面镜子,也是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坚持人民至上,使窗口服务更加精细、规范、高效,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一环。
新吴区综治中心着力做优窗口服务,优化设置综合受理、行业受理、特色办理等窗口36个,结合区域实际,重点打造银行金融、征地拆迁、知识产权、商事调解、公证仲裁等特色服务窗口9个,配置21台行业自助服务设施,实行登记受理、分流转办、办结归档、回访了解“全链条”闭环流程。人民来信来访接待中心(B厅)被评为全省信访系统“人民满意窗口”。
在诉讼与非诉讼对接中心(C厅),记者看到该厅分为三大区域——受理区、调解区和审判区。受理区设有4个窗口,主要负责案件的诉前分流和立案受理工作。工作人员介绍,自2023年8月运行以来,已立案21000余件,其中8800多件在诉前分流立案,截至2024年10月,全院诉前调解成功超过4700件。
该厅还设置了自主服务区域,配备各类智能查询终端,当事人可以自主进行文书查询、庭审录像查询、归档卷宗查询。每台机器侧面都有流程图,当事人只需要刷身份证就可以进行操作,十分便利。
深化实战协同
上下联动织密为民服务网
充分发挥综治中心力量,统筹协调是关键。新吴区以区综治中心为枢纽,全面建强街道、村(社区)两级综治中心,整合各类专业力量、优质资源,形成环环相扣、无缝衔接的闭环链条,构建“一统多联、高效融合”解纷新格局。
新吴区按照“梯次过滤、逐级分流、三级联动、多元化解”原则,进一步厘清区、街道、村(社区)三级中心功能定位,建立“1+2+3”逐级移送委托调解流程,即村(社区)调解员初次调解无法解决,则上报村(社区),村(社区)调解2次以上且村(社区)支部书记介入仍无法解决的上报街道,街道调解3次以上且主要负责人无法解决的上报区综治中心。同时,实时联动6个街道、120余个村(社区),指挥调度608个综合网格、298个专属网格,形成“广覆盖、全要素、大联动”三级矛盾多元化解联动体系,实现简单矛盾就地化解、一般矛盾多元化解、复杂矛盾联合化解。
2019年12月,吕某某与某公司签废品回收协议,期限一年,并交10万元保证金。2020年3月,吕某某因故重度残疾,家庭生活困难。协议期满后,吕某某家属便向某公司追讨押金,但公司仅退3万元,余7万元未退。2023年10月,吕某某无力请律师,在社区综治中心的指引下,反映至硕放街道综治中心。硕放街道综治中心经调解无果,上报至新吴区综治中心。
新吴区综治中心受理此案后,迅速组织区法院、司法行政、街道进行会商,采取三级矛盾纠纷联合化解处置方式,指派街道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朱振雷承办此案。朱振雷第一时间向社区调解室了解案情,搜集证据,书写起诉状,递交法院。在接到法院开庭(调解)通知后,朱振雷根据案件证据及法律依据,向法院提出了专业代理意见。2024年1月,在法院主持下,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新吴区综治中心组织区法院、公安分局、司法局、人社局、信访局等19家单位、121名工作人员,采取常驻、轮驻、随驻等方式开展工作;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参照区综治中心模式,整合多方力量,指挥调度608个综合网格、2915个微网格、9000余名微网格联络员、3万余名平安志愿者参与社会风险排查、矛盾化解、治安防控等工作。充分发动人民调解员、“三官一律”、村(社区)干部等力量,统筹基层“平安前哨”、协商议事室等,实现源头防范、综合治理。全区网格知晓率及网格满意率均位于省市前列。
结合区域外来人口多、出租户多的特点,新吴区推动街道和村(社区)打造“桑梅工作室”“大玫法官家事调解室”“伯渎善治工作室”“老乡会调解室”一批品牌调解工作室,就地化解矛盾纠纷。
“大玫法官家事调解室”是新吴区梅村街道综治中心重点打造的家事纠纷多元化解品牌。“大玫”本名顾玫,是新吴区法院旺庄人民法庭的一名审判员,她从2014年起就开始参与审理家事案件,至今已化解各类家事纠纷数千件。工作之余,她还结合个人兴趣爱好,创作“大玫法官说家事”系列普法漫画,以轻松幽默的风格、生动鲜活的案例,为社区居民普及家事案件中的法律知识。
王某怡与叶某伟于2024年1月26日登记结婚,未办婚礼,因男方有多次过错且双方未共同生活,女方提出离婚。由于涉及彩礼返还,双方产生纠纷,于2024年5月向新吴区梅村街道综治中心申请调解。
新吴区梅村街道综治中心接到调解申请后,立即联系顾玫介入调解,并联合街道司法所、民政、妇联部门,同当事人所属社区矛调室一起调解。顾玫与相关部门协同配合,三次到双方当事人家做调解工作,经过多次沟通,最终找到了最佳的解决方案。在确认双方确实无法共同生活继续婚姻关系后,开始梳理彩礼问题。顾玫首先依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有关法律规定对当事人进行解释,指出双方属于已办理结婚登记但没有共同生活的情形,彩礼返还应予以支持。双方当事人随后在彩礼的数额认定上产生分歧。顾玫就双方的矛盾分歧点,对症下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彩礼的认定范围向双方当事人做了解释。在调解员的协助下,双方当事人对财物往来进行了梳理,最终确定了彩礼的金额。
“化解这样的纠纷,关键在认真对待当事人的情绪,穿透面上的争吵、了解底部的事实,依法给出一个可接受的解决方案。”顾玫说。
此外,新吴区企业多、外商多,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十分重要。新吴区综治中心重点打造“劳动争议联合调处”“海外法律服务”“商事调解”“刘文晓金牌调解工作室”等工作品牌,有力护航地区经济发展。
2023年,新吴区综治中心、新吴区旺庄街道、江溪街道综治中心分别获评无锡市示范市(县)区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调处中心)、无锡市示范镇(街道)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调处中心)。
注重实效导向
优化机制实现纠纷化解“全闭环”
以实效为导向,一直是新吴区建设综治中心的重要理念。通过规范化建设、信息化支撑、精细化管理,有效运用综治力量发挥作用,不断提升综治中心运作效率,真正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化矛盾落到实处,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吴区不断规范综治中心运作机制,建立排查受理、分类转办、会商会办、调处化解、回访评价等工作措施,通过“日小结、周分析、月研判、季总结”,不断提升中心与部门之间协调联动质效,推动矛盾化解主体衔接、制度衔接、程序衔接、效力衔接,构建多元协同、联动顺畅的工作体系。先后制定《无锡高新区(新吴区)深化综治中心一体化运行实施方案》《新吴区综治中心服务大厅工作机制》《新吴区综治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管理规定》《新吴区综治中心工作办公例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规范,有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新吴区还发布了《新吴区综治中心一体化联动运行机制实施意见》,明确由区委政法委牵头负责统筹协调,按照高效、协同、实战的要求,整合公检法司等19个条线,贯通区、街、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实现矛盾化解主体衔接、制度衔接、程序衔接、效力衔接。
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对于促进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在新吴区《关于建立社会及信访稳定工作联动机制的意见》中,要求建立健全社会及信访稳定工作联动机制,进一步理顺体制、整合资源,强化领导、明确职责,科学运作、提升能力,推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信访秩序,形成联合联动、优势互补、闭环运作的工作机制,提升整体工作质效,从而确保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理、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依法推进。
新吴区还注重提升综治中心的信息共享能力,汇聚网格信息系统、矛调信息系统、“阳光信访”、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信息平台,实时联动区法院、检察院、人社局等部门的“法润新吴”“暖心e站”“安薪无忧”等多个线上服务平台,最大限度掌握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实现矛盾调处的精准化和高效化,全区信息采集率、数据接入率、准确率动态保持在95%以上。
综治力量是否得以充分发挥,矛盾纠纷是否得到妥善解决、服务保障是否细致到位,需要通过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来衡量。新吴区完善衔接联动化解矛盾纠纷考评体系,树牢实干实绩实效导向,把矛盾化解工作质效与全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通过实施《新吴区综治中心综合考评办法(试行)》《新吴区综治中心窗口工作人员考评办法》等,进一步强化入驻区综治中心各相关职能部门(单位)和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服务意识,坚持依法依规办事,着力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区综治中心每半年对各中心各部门人员量化考评,各街道、各中心每季度对工作情况开展考评。全年评价结果作为评奖评优、干部推荐的重要依据。对参与矛调的志愿者等以矛盾化解量给予补贴,激励基层法治力量更多更好地化解矛盾纠纷,确保矛盾化解“件件有着落、服务暖人心”。
“在诉讼与非诉讼对接中心还有一支专业调解员队伍,这些调解员是经新吴区法院和司法局共同遴选,由新吴区司法局派驻这里开展调解工作。”新吴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许超介绍,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人民调解工作,新吴区人民法院、司法局还共同制定了《新吴区驻法院人民调解员考核激励办法(试行)》,坚持以“人事相宜”“胜任愉快”“创造绩效”为考核原则,通过细化考核标准,明确结案管理、团队建设、职业保障等内容,为稳定和强化调解员队伍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建实基层综治力量,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招。新吴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突出抓好综治中心实体化、实战化、实效化,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新格局,努力为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夯实国家长治久安坚实基础作出新吴贡献。
● 责任编辑:曹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