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文章标题:
“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系列报道之一
把百姓的事解决在百姓的家门口
群众事,无小事。认真倾听群众生活中的“烦心事”“操心事”“扯皮事”,积极组织多种资源力量,及时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是新时代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百姓家门口”,是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长期坚持的基本理念和实践目标。近年来,面对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新变化,汉阳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盯源头、把牢关口,依托各级综治力量,系统构建以五级综治构架、三种专业解纷路径和三项矛调维稳机制为主体的“533”综治工作体系,深入基层一线发挥综治作用,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作出有益探索。
建支点,搭建“五级综治构架”
市域社会治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按照城市发展规律,统筹建设治理架构,同时,还要发挥社会合力,动员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在市域社会治理中释放巨大能量。
汉阳区大力推进区、街道、社区三级综治中心全覆盖建设,同时整合各方面资源力量,在小区、楼栋发挥作用,创新搭建“区级大联盟-街道指挥部-社区作战室-小区桥头堡-楼栋前哨岗”五级综治构架。
在区级层面,按照“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思路,建成“平安大楼”——汉阳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以下简称“区中心”),整合“区综治中心、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区信访接待中心、区行政复议服务中心、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区社区矫正中心”六大中心进驻,以区委为统领,联合辖区内机关、单位、企业等各类党组织及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机构党组织,集法律援助、综治、信访、矛盾调处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统筹调度公检法司和相关职能部门及街道快速响应、联合调处、破解难题,形成“区级大联盟”,实现多功能聚合、多场景服务、高效率指挥,力争将重大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控制在区域,化解在区域,推动“难事不出汉阳区”。2024年以来,区中心接待来访群众近万人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7330件,受理法律咨询3495人次、提供法律援助案件1370件,办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558件,最大限度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处置、早化解”。
在街道层面,全覆盖建成11个街道综治中心,配齐11个街道政法委员一线指挥,统筹街道平安建设办、司法所、派出所、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站所,定期研判涉稳形势,对较大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及时研判调度,提高矛盾化解质效。自2021年开始,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城管、市场监管、司法行政三支力量实质性下沉街道,建立街道行政综合执法中心,由街道统一调配,快速处置群众反映的问题。
2024年4月,王某某通过信访形式,反映对拆迁补偿方案不满意,且小区物业已撤离,房屋水电及电梯时常停用,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经查,王某某的房屋属于小产权房,因房屋周边均地处城中村改造范围内,大部分已顺利拆除,房屋所在公寓楼目前无物业公司继续服务,周边水电管网因建设及道路施工已损坏,电梯设备老化、故障频繁。王某某要求拆迁补偿的意愿强烈,且要求短时间内补偿款项到位,问题一时难以化解。汉阳区永丰街道坚持群众至上,联动相关部门、重大项目办公室、村委会成立工作专班,多次搭建平台,与王某某反复沟通解决方案,高效化解了其诉求问题,王某某对解决方案表示满意。
在社区层面,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117个社区综治中心,全部实现“一社区一民警、一社区一律师”。从2022年起,在全区范围内创新打造140个“阳小驿”户外工作者服务驿站,为外卖小哥、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群体提供服务,并把他们发展成为“平安合伙人”,推动从被动“堵风险”向主动“查漏洞”转变。2023年,结合户外工作者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在“阳小驿”的基础上,由区委政法委牵头,统筹公检法司各部门力量,升级打造最基层的法治服务平台——“阳法驿站”,推动政法服务进一步向基层延伸。2024年,又以法学会基层服务站建设为契机,在全市率先设立了驻户外工作者驿站的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实现了“阳小驿”“阳法驿站”“法学会基层服务站”三站合一,实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驻站服务,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为骨干力量,以社区律师、社区民警和网格长为核心团队,将法律服务送到户外工作者和社区群众身边,基本实现“大事不出社区”。
在小区、楼栋层面,充分运用汉阳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深根工程”建设成果,将法律服务、民调服务延伸至居民“家门口”。在378个小区设立“红色驿站”,统一布局民调服务室,大门常开,让居民的矛盾纠纷有处说理,成为离居民最近的民调阵地。将以往的591名网格员提档升级为网格长,由网格长带领5581个楼栋党小组和1.2万余名党员在楼栋里面挂牌亮身份,统筹小区党员、志愿者、物业人员等各类力量,组建了600余支矛盾调处、治安巡防志愿队,在群众家门口开展服务。2024年,聚焦入室盗窃、毒品问题、电信网络诈骗、传销等“四大”治安难题,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小区遍访行动”,由区领导访小区党支部书记,街道领导访楼栋党小组组长,社区“两委”、网格长、民警等带领小区党支部书记、楼栋党小组组长对全区43万户小区居民进行遍访。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同时,也及时发现并解决了群众的实际问题。同时,打造居民家门口的“知音调解员”队伍,吸纳1000多名有调解意愿和能力的志愿者加入人民调解队伍,健全完善人民调解“知音调解员”队伍的选、育、管、用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队伍的专业性,有力推动“小事不出小区”。
汉阳区五级综治构架向下扎根,贯穿区、街、社区、小区、楼栋,联通相关职能部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让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深入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立足源头预防,推动更多治理资源从“纵向”延伸向“横向”拓展,着力打好全区上下纵横、同频共振的综治“组合拳”。
治痛点,探索专业解纷“三种路径”
“化解矛盾纠纷遇到重大、疑难、复杂问题,不是一般社会调解力量能够解决的,需要借助专业力量进行调解。”汉阳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罗琴介绍,为更好破解矛调工作中的难点痛点,汉阳区组织信访、法院、检察院等职能部门,主动“脱鞋下田”,抓“源头”、通“茬口”,探索出访调、诉调、检调联动的三种路径。
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提升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汉阳区积极开创“信访+调解”访调对接,畅通信访调解渠道,组织专业律师和调解员参与初信初访办理、重复信访治理、信访积案化解,促进信访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区领导挂点街道,2023年以来,分组包保近300件重复信访积案,成功化解一批遗留多年的“骨头案”“钉子案”。
段某班组在武汉市某地铁建设工程中从事土方开挖工程施工,在施工后期,由于签约的建筑工程公司涉及案件,其实际控制人、公司公章及财务电脑被公安机关控制,公司账户被冻结,导致无法结算支付段某班组工资。
2023年底,段某班组近10人赴省、市及汉阳区有关部门反映欠薪问题。区中心主动担当,协调区劳动监察部门对段某班组工资予以审核,并在相关街道设立专用账户,畅通支付渠道,又考虑到该项目是市管项目,且涉及公安部门,汉阳区请求武汉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召开相关协调会议。经三次协调,市、区、街三级共同商定处理意见。2024年春节前,段某班组32名农民工全额收到拖欠工资,信访问题得到完满解决。
司法调解是当事人解决纠纷的重要方式,大大减轻了当事人的解纷成本。汉阳区着力深化“诉讼+调解”诉讼兜底格局,设立“知音·周晶法官工作室”和速裁法庭,法官、书记员、特邀调解员常驻办公,实行类案示范、诉非对接机制,行业专业性调解组织与司法调解、诉讼服务相互衔接,调解不成的现场指导网上立案转入诉讼程序,确保“件件有着落”。
某长租中介公司与戎某等17名业主因房屋装修费产生纠纷,向汉阳区人民法院起诉17名业主,要求支付装修折旧费。考虑到该批案件涉及人数众多,且多次调解未果,驻区中心调解法官周晶采取示范诉讼模式,选取其中1件具有代表性的案件进行开庭审理,并通知其他业主旁听庭审,力争通过示范诉讼带动其他案件快速解决。通过庭审举证质证、法庭辩论及释法说理,双方当事人对案件事实、案涉法律关系有了清楚的认识,并当庭达成调解协议。此后,其余16名业主均比照示范案件调解结果与该长租中介公司达成调解协议。
周晶表示,“我们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以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司法效果。”
汉阳区还持续探索“检察+调解”联合办案模式,成立“知音·芳馨工作室”,实施“刑事和解+多元化解”枫桥式联合办案新模式,把轻伤害刑事案件纳入调解范围。工作室成立以来,成功促成刑事和解34件,实现司法办案在政治、社会、法律三个维度上的效果最优。
“真的很对不起,我愿意赔偿被害人全部经济损失,希望能取得被害人的原谅。”在“知音·芳馨工作室”检察官的主持下,犯罪嫌疑人雷某与被害人彭某达成调解协议,并当场履行赔偿义务。
2022年10月,家住汉阳区的雷某在公交车上与彭某发生口角并打斗,致使彭某轻伤一级。尽管雷某在案发后主动投案,但他坚持认为,打斗发生是由于彭某耽误公交车发车,自己只是站出来说了句公道话,产生了矛盾,自己不应该为此负全部责任,不愿意赔礼道歉。
案件进入检察环节,承办检察官审查认为该案有一定的调解空间,遂将线索移送给“知音·芳馨工作室”。经过查阅案件材料,深入了解案情,工作室检察官认为该案的起因虽是偶发矛盾,但双方在赔偿数额上分歧较大,刑事和解工作开展十分困难。在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及其家属意见后,双方自愿申请人民调解,将案件委托到区中心予以调解。
调解现场,汉阳区公检法司均到场,还邀请了人民调解员、社区工作人员等专业调解力量组成调解组。结合被害人彭某遭受损失的情况,“知音·芳馨工作室”检察官引导其理性对待赔偿问题,合理调整心理预期;同时,综合考虑雷某的家庭经济状况、赔偿能力,多次向犯罪嫌疑人雷某及其家属宣讲法律规定和司法政策,给双方当事人摆事实、讲道理,通过法理情多角度剖析和说理,引导当事人以调解促和解,以“理性”解“怨恨”。经过多轮悉心调解,雷某真诚悔罪、自愿赔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
解难点,坚持矛调维稳“三项机制”
把难点问题解决在“窗口期”,才能防止“小管涌”变成“大塌方”。针对涉房、农民工讨薪等重大涉稳问题,汉阳区坚持矛调维稳“三项机制”,有力维护汉阳平安稳定。
重大涉稳问题,汉阳区坚持大员上阵、专班调度,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调度、分管区领导指挥、街道各部门上阵,提级超前谋划、全域协同推进。针对商品房延期交付纠纷,落实“府院联动”,组建专班,制定一楼一策,推进全区13个“保交楼”项目均拿出解决方案并有序推进。汉阳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黄江波经常在区中心坐镇指挥,接谈群体代表,推动矛盾风险得到及时有效化解。
2024年1月,某商业项目业主群体组织百余人到汉阳区政府聚集上访维权。收到预警信息后,汉阳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调度,区分管领导召开专题会议研判部署,提前拟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调集警力和街道部门工作人员现场备勤,并在区中心设立指挥部,多名区领导坐镇指挥,现场组织区“保交楼”工作专班接访业主代表,对业主提出的相关诉求逐一答复,成功化解一起大规模群体性聚集维权活动。
为确保各类风险得到有效处置,汉阳区各工作专班坚持滚动摸排、提前介入,建立重大风险“一事一报、双线下发、督导化解”闭环处置体系,有效处置各类预警信息。针对农民工欠薪纠纷,提前逐街道、逐项目进行风险研判,强化监管。自2023年,妥善化解24起聚集讨薪问题,解决金额6亿余元,涉及人数近万人。
完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汉阳区坚持立体防控、智慧管理,全覆盖收录人、房等基础数据150余万条,多场景汇聚1万余路视频监控,精准防控突出风险隐患。创新打造区级重点人员动态管控平台,全面建立全区吸毒人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人员一人一档电子信息,7×24小时自动跟踪管理,实现数字化动态管控、风险及时预警,实时掌握重点人员动态情况。同时,一体推进禁毒、心理服务、安置帮教阵地建设,建成全省示范“王群禁毒工作室”、全市首个区级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建立“5+N”包保责任体系(由民警、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精神病防治医务人员、禁毒专干、社区矫正管理人员等多支力量,按需组成服务专班),采取“家庭分担+政府兜底+社企合作”模式,全面落实“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保尽保”。开发应用“出租房人员管理智能监测预警系统”,推进“一标三实”信息采集,支撑服务治安防范工作……多措并举,汉阳区连续10年未发生特殊人群个人极端案事件。
“健全社会治理体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升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是我们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汉阳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周杰感慨道。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汉阳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深化综治作为,夯实基层基础,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努力营造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 责任编辑:曹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