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紧盯法治薄弱处发力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的基础在基层。
  2024年,江苏省法学会在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中,坚持从薄弱处破题,在法治薄弱村整治基础上,结合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工作,让法治宣传服务延伸到基层最小治理单元,努力打造“基层行”活动的江苏品牌。
  
  推动志愿服务力量
  向法治建设薄弱地方下沉
  
  近年来,江苏不断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法治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持续推进城乡法治文化服务均等化,不断满足群众法治需求。“基层行”活动正是优化基层法治文化服务和法治文化产品供给、参与基层法治服务的生动实践。
  “在‘基层行’活动中,江苏将法律资源和法治服务给最需要的地方,重点解决部分地区法律资源短缺和法律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从而更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法律服务之间的矛盾。”江苏省法学会秘书长高源说。
  为何要从薄弱处破题?对此,江苏省法学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吉巍表示,全民守法是法治社会的基础工程,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针对偏远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群众法治意识不强等实际情况,江苏省法学会坚持从法治建设薄弱地方破题的工作思路,推动专业法治力量和优质资源下沉法治薄弱村(社区),紧密结合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等工作,推动法治观念在群众中生根发芽,为基层法治建设增添活力。
  截至目前,江苏省法学会依托各级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等,建立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1569个,仅今年以来进驻法治薄弱村66个,发挥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的辐射带动作用,组织法律咨询专家和法学会会员下基层、解民忧、暖民心,努力提升基层群众法治素养,助力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聚焦不平衡不充分发展
  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
  
  桦墅村位于南京市栖霞区西岗街道。在栖霞区法学会的大力支持下,桦墅村以基层服务站点为阵地,汇集广大青年普法志愿者力量,实现法治薄弱村升级改造,使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成为居民法治教育的阵地。
  “普法工作重点针对薄弱环节,提升村干部的法治工作水平,也培养老百姓的法律监督意识。”桦墅村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负责人、桦墅村党委书记朱宇表示。
  为深入推进“基层行”活动,栖霞区法学会协调多方力量,联合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机关,汇聚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高校资源,成立法治宣讲团,推动法治宣传进基层服务站点。站点配备了两名法律工作人员,为群众提供日常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纠纷调处等法律服务。每周二下午,工作人员驻点为村民提供法律服务,对村内日常事务给予法律建议。
  “薄弱的地方更需要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朱宇认为。如今,桦墅村立足城市近郊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江苏省法学会充分发挥基层服务站点功能,做到站点有实体、有服务,软硬件双管齐下,成为居民法治教育“打卡点”;站点对接公证处、律所、法院等资源,每周有政法网格员进驻社区坐班,为辖区居民提供便利的“服务点”;站点通过广场宣传、送书进村、法治授课等活动,营造百姓家门口浓厚的“学法点”氛围;聚焦群众烦心事、闹心事,站点发挥矛盾调解、议事协商作用,打造居民心头矛盾“着陆点”。
  
  聚焦法治建设薄弱环节
  推进社区事务治理法治化
  
  “基层群众普遍盼望借助‘基层行’活动等载体,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改变社会面貌。”溢馨苑社区党委书记倪艳红说。
  溢馨苑社区位于江苏省靖江市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内有溢馨苑小区,属规模较大的拆迁安置区,周边规模企业较多。小区交通便利,且房屋售价不高,吸引了不少外来人口在此购房,房屋买卖交易行为频繁,买卖民事纠纷也相应增多。
  为加强社区有效管理、规范居民安置房买卖交易行为,靖江市法学会接到社区基层服务站点请求后,及时组织法律咨询专家实地走访、调查研究,经反复沟通交流、征询社区干部及居民意见,指导溢馨苑社区制定《溢馨苑社区居民安置房买卖管理公约》。公约从社区备案登记、签订书面房屋买卖合同、禁止一房二卖等违法犯罪行为、恪守诚实信用原则、纠纷解决、社区管理等六个方面作出规定。公约的制定加强了买卖双方合法权益保护,也向社区居民普及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进一步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此前,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是小区的一间样板房,房屋售罄后就一直闲置着。如今,通过规范安置房买卖,相应的房屋资源也得到了合法管理和有效利用。为了“屋”尽其用,社区将样板房改造成了居民共享的文化服务中心,提供学习、休息、娱乐场所,广受群众欢迎。
  倪艳红表示,有了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基层行”活动开展得更加扎实有效、更加贴近基层群众,社区的薄弱法治事项得到了针对性的系统整治,通过查问题、补短板、精细化管理,扎实解决民生问题,为“基层行”活动提质增效。
  在江苏大地,“基层行”活动持续如火如荼进行。南通市通州区川姜镇在法治薄弱村设立法治长廊、法治小游园、法治文化广场、法治图书角、法治文化墙等,营造浓厚法治氛围。南京市高淳区量身打造一批法律书架,积极开展送书进村活动……通过优化法治资源配置,扶弱助强,实现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整体跃升。
  ● 责任编辑:孙雅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