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宁德启示”系列报道之二

福鼎:打造社会治理的“闽东样本”

  干净整洁的街道上,一对情侣挽着手轻轻走过,旁边公园里小孩儿正在嬉闹。微风吹来,几片树叶飘落下来,河水泛起阵阵波纹……金秋九月,在福建省宁德福鼎市城区每天可见的日常场景,显得那么宁静悠然,如诗如画。
  这样的温馨氛围,来之不易。地处闽东北的福鼎,与浙江温州接壤。彼时的温州是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经济发展已经走在全国前列,而福鼎还在苦苦寻找闽东北人民摆脱贫困的“金钥匙”。
  1988年8月,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福鼎调研时指出:福鼎要主动靠向温州,搞活边贸,通过边贸脱贫致富。后来,他在福建工作期间,又亲自指导闽东北区域协作工作,作出“山海联合、优势互补、相互辐射、共同腾飞”等许多重要指示,以期加快推动闽东北经济发展。
  2024年10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强调福建要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健全深化山海协作机制,加强山海统筹、强化功能互补。
  多年来,宁德、福鼎两级党委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山海协作工程”“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等系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指引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带领闽东北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终于实现了“共同富裕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才有了今天福鼎人民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国以安为宁,业以安为兴,民以安为乐。近年来,福鼎市坚持党建引领,改革创新,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具有闽东特色的社会治理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福鼎市也因此成为目前福建省唯一获得全国平安建设最高荣誉“长安杯”的县(市)。
  
  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的“柏洋实践”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 
  引领闽东人民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幸福之路,绕不开一个地方——福鼎市柏洋村。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习近平同志带领闽东人民开启摆脱贫困历史进程时,柏洋村坚持和发扬“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闽东精神,先行先试,率先在福鼎乃至闽东实现全部脱贫。2010年9月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来到柏洋村调研,勉励当地干部围绕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光荣任务,围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继续努力。十余年来,柏洋村不负殷切希望,率先在闽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成为宁德市首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0万元的乡村。 
  柏洋村30多年的巨变,来自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得益于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五心”工作法、“三盏白茶”平事工作法、“穿针引线”德治止纷工作法等创新举措和机制。 
  记者了解到,多年来,柏洋村坚持“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不断总结提升乡村治理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办事有公心、工作有信心、发展有恒心、为民有爱心、团结有诚心”的“五心”工作法和德治止纷“穿针引线”工作法,坚持“党建+有序村风培育”,组织新时代文明志愿者队伍走街串巷大力宣传文明乡风,发动村民参与修订村规民约,不断提升群众在村庄建设发展、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参与度,营造崇德向善、平安和谐的乡村新风尚。
  不久前,记者到柏洋村采访,在宽敞明亮的村委会大厅里,看到一间“群众说事室”不时有人出入。原来,柏洋村为了畅通干群联系的渠道,每月10日、20日、28日定期在这里开门“说事”,不定期召开“民情恳谈会”,搭建与群众面对面的沟通桥梁,将党建引领、村民自治融合并运用到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实现了“有话请你说、有结我来解、有难我来帮”。
  与此同时,福鼎凭借白茶品牌的美誉度,提炼出“三盏白茶”平事工作法。即,依托本地特产“福鼎白茶”的特殊功效,在矛盾调解初期,调解方为矛盾双方泡上一盏清热除燥的陈年贡眉,平复矛盾双方烦躁激动的情绪;在调解尾声时,泡上一盏清新淡雅的新产牡丹,预示着矛盾转向平和;在调解成功后,矛盾双方为对方互斟一盏滋味醇和的白毫银针,象征着干戈化解。2022年至今,通过群众说事、喝茶聊事,以茶为媒,共开展145次“说事”活动,受理群众各类诉求228件,化解征地拆迁、茶园确权、农民工欠薪等领域126件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群众满意率均达100%。
  另外,为实现“矛盾纠纷及时调、就地解,共建共享平安乡村”的目标,柏洋村还建立起“干部问事、民主议事、分工办事、公开诺事、跟踪督事、考核评事”等“六事”制度,确保矛盾纠纷有人调、调得好、好评多;设立“民情恳谈日”,通过“访、问、谈”等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听取群众呼声;在村里村外、田间地头开展“干群开门大谈心”活动,消除隔阂促和谐……
  柏洋村党委书记王兆品告诉记者:“为凝聚干事创业合力,我们设立社会事务、农业科技、非公企业联合等6个党支部,下设村务监督、民事调解、群众说事等10个党小组,将党组织覆盖到各个领域,建立组织‘目标管理’和个人‘设岗定责’机制,全力投身平安建设各项工作中。”
  纠纷越来越少,发展才会越来越好。如今的柏洋村,在2022年实现了工农业总产值23亿元,是2010年的近5倍;村集体经济收入1032万元,是2010年的近10倍;村民人均收入3.75万元,是2010年的近4倍。同时,柏洋村还先后摘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福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
  
  不断擦亮群众家门口的“党建红”
  
  柏洋村是福鼎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标、扎实推进基层平安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在福鼎、在宁德、在福建乃至全国,柏洋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声名远播的“明星村”“样板村”。
  柏洋村有今天的发展成就,与该村长期坚持党建引领是分不开的。如今,以“党建红”为底色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在福鼎已成全域覆盖之势。
  “有了‘红色物业’,不仅邻里关系更加和谐了,小区也越来越安全了。”日前,福鼎市桐山街道岙里社区梅湾新村小区居民张大爷对“红色物业”赞不绝口。
  近年来,福鼎市政法综治部门聚焦做实做细基层治理,推动“党建+法治”深度融合,通过建立“六位一体”平安建设议事协商机制,成立市社会工作联合会,物业协会党总支创建“红色物业”等,不断提升基层服务精细化水平,筑牢平安建设根基。
  福鼎市织密组织体系,推进“支部建在网格(小区)上”,全面构建“村(社区)党组织-网格(自然村、小区)党组织-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全覆盖组建村(社区)网格党组织1173个、小区党支部70个、楼栋党小组173个,推行“红色微家”“小巷书记”等做法,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
  不仅如此,福鼎市还统筹288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近邻红色驿站等资源,打造兼具医疗、餐饮、休憩、学习等功能的“红色加油站”26个。择优遴选40名综合素质好、社会责任感强的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担任兼职网格员,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积极发挥“城市探头”“小巷管家”作用,反映解决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等问题70多个。
  法治建设,农村是关键。柏洋村的成功起到了崇法向善的示范作用。同时,福鼎市还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党建+法治政府建设”等多种“党建+”法治新模式,搭建“乡贤参事会”“村企议事会”“小巷公议会”“逢十说事”等议事平台,培育“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法治乡村创建工作新模式,以法治乡村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此外,为破解边界治理难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平安闽浙边界,福鼎市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深化闽浙边界党建联盟,整合区域资源,积极健全与浙江温州泰顺、苍南两省三县(市)以矛盾化解、平安建设为重点的“六联”机制,建立闽浙边界联防联调中心、海上综治中心,对疑难矛盾纠纷开展集中会商、联合调处,确保矛盾纠纷就地实现“一站式”化解。 
  
  充分发挥“一中心统筹、
  多部门联动”作用
  
  “没想到,我们的诉求在第一时间就有了回应。”
  前不久,某超市员工因被欠薪来到福鼎市综治中心(福鼎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求助,受到“高规格接待”。当天,该中心了解情况后,劳动、仲裁、监察、信访等部门立即联动、协力处理。
  今年5月10日运行的福鼎市综治中心(福鼎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是集信访接待、法律援助、诉前调解、劳动仲裁、人民调解、案件快调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治理服务平台,也是该市大力推进社会治理与行政服务合并融合的创新之举。
  2023年10月,福鼎市委书记林青在调研市综治中心(福鼎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建设时提出:“要让群众找政府部门办证办事、请求解决矛盾纠纷和信访诉求时,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一年来,福鼎市委政法委牵头整合综治、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信访接待、诉讼服务等资源力量,按照“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建设理念,将原本分布于不同区域的社会治理服务部门整合在一起,与政务服务中心、综治中心等有机融合,推行“社会治理+政务服务”一门通办新模式。
  据介绍,该中心目前以“常驻+随驻”的方式运行,常驻法院、司法行政、人社、信访等7个市直单位33人,随驻市场监督管理、民政、退役军人事务等23个市直单位46人,统一受理群众来电来信来访,建立矛盾纠纷和群众诉求“一窗受理、分流办理、归口处理、闭环管理”的办事流程,为群众提供矛盾纠纷调解、诉讼、信访、法律援助等社会服务。
  据福鼎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福鼎市综治中心(福鼎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将强化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中心统一吹哨、部门半小时内报到”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一中心统筹、多部门联动”作用,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努力打造具有福鼎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样板。
  除了融入综治中心(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福鼎市政法部门也纷纷发挥各自优势,比如,福鼎市法院大力推动“一站式”建设向基层延伸,构建群众“家门口”的解纷服务网络。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3年,福鼎市法院以赤溪村为试点,率先提出以司法服务发展为宗旨,构建“法庭-法官工作室-巡回办案点-无讼建设联络员”四位一体便民服务网络。如今,福鼎市法院不断升级推广“赤溪模式”,逐步构建以3个人民法庭、3个法官工作室、4个巡回审判点“三位一体”的乡村便民服务网,集成便民诉讼、诉前化解、法治宣传三大功能,将司法惠民服务延伸至群众“家门口”。同时,该院建立首问责任制、便民服务承诺制、电话预约制,配备远程视频系统,推广“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努力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
  “福鼎法院一站式服务,减少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又传递着司法温情,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公平正义。”福建省人大代表、福鼎市赤溪村党总支书记吴贻国说道。
  此外,福鼎市检察院健全信、访、网、电多渠道便捷受理平台服务体系,市司法局在市道路交通事故多元调处中心设立法律援助工作联系点,市公安局磻溪派出所争创全国“枫桥式”派出所,积极构建齐抓共管的平安建设工作格局,有效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为加快推动基层治理工作科技化、信息化,福鼎市公安局联合浙江苍南、泰顺两县公安局,在两省三地交汇处的福鼎市汾关村建立闽浙省际智慧联勤警务站,签订了《闽浙两省三地警务协作工作协议》,打造闽浙边界大数据智慧系统“联动中枢”,形成联动作战、主动防控、精确打击的区域警务工作合力,对边界地区群众报警求助,一律先受理后移交,大大缩短了出警时间和半径,边界群众的安全感油然而生。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还远不止于此。2023年9月5日,在福建省委政法委、宁德市委政法委指导下,由福鼎市委政法委负责的全省首个村社基层治理智能化试点正式启动运行,目前已在福鼎市全面推广。该试点工作主要依托小程序“e智理”,专项服务于乡村、社区及大型厂矿单位的平安建设和综合治理数字化领域,实行多级平台数据互通,及时管控辖区全部动态数据,解决社区“看得见管不了”、部门“管得了看不到”等痛点、难点、堵点问题。
  化解群众矛盾、激发群众参与是基层治理的关键一环。“坪安屯”系统通过智能算法区分矛盾等级和矛盾类型,片区干部或网格员第一时间点对点指导、着手处理矛盾,将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从政策层面推动“一件事”个别化解向“一类事”成批化解。村、居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公益美德、移风易俗、产业致富等项目后,可在平台上生成积分,在商城进行兑换,不断拓展“智理”场景。据了解,该系统入选2023年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治理创新论文和2024年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治理典型案例。
  从中获益的福鼎市富民社区党委书记郑向英这样评价:“引进该小程序提升了社区智能化治理水平,实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提升社区的服务能力和资源共享力度。”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和信息化工作,推动公共能力、公共数据和公共服务赋能基层,形成天上有‘云’(云计算中心)、地上有格(网格)、中间有网(物联网)的新型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支撑体系,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效。”今年5月,宁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国璋在福鼎市调研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时说道。
  ● 责任编辑:曹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