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文章标题:
“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宁德启示”系列报道之一
古田:“一朵小菌菇,幸福千万家”背后的法治密码
“我是看准了才来的。”
时光追溯到1988年7月2日,时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宁德工作不到一个月,第一次走进古田县调研。在汇报会上,他这样说道。
古田县是他上任后到基层走访调研的第一站。
在福建,一东一西,有两个“古田”,一个是闽东宁德的“古田县”,一个是闽西龙岩上杭县的“古田镇”,它们各自在历史的长河中抒写传奇。
彼时,为支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工程古田溪水电厂建设,千年古田县城被水电厂库区淹没,古田人民面临第一次库区移民;习近平同志任宁德地委书记时,恰逢国家“七五”计划建设水口水电站,古田人民又面临第二次库区移民。彼时,习近平同志为寻找闽东人民摆脱贫困的良方,常态化下基层走访调研,在实践中提炼出“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
习近平同志非常看好古田县发展食用菌这个富有前景的产业,希望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找到破解古田“移民”的发展难题。此后,他又多次深入古田调查研究,对古田县农业农村发展、乡村脱贫、库区工作以及食用菌产业发展等方面都作出重要指导,留下了“七进古田”的实践足迹和感人故事。
如今,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古田的支柱产业,其中银耳产量占到全国90%以上,“古田银耳”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古田县被誉为“中国食用菌之都”。勤劳朴实的古田人靠山种菇,闯出了一条以特色经济强县的发展道路。
多年来,在宁德市委政法委的指导下,古田县委政法委及政法部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汲取“七进古田”精神力量,扑下身子干实事、求实效,为“一朵小菌菇,幸福千万家”贡献法治力量,努力谱写古田现代化建设新时代华章。
生态警务护航“绿色颜值”
盛夏8月,翠屏湖畔,菌菇香飘与湖光山色相得益彰,“2024年古田食用菌直播节”在古田县城东街道发竹湾村成功举办。
源起于环翠屏湖区域的古田县食用菌产业,近年来成为古田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古田公安主动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公安主责主业,持续创新优化服务举措,成立食用菌产业生态警务服务中心,建成“中国银耳第一村”坂中村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在2385.2平方公里的绿水青山间不断输入“共富密码”,为企业、农户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服务,全力护航古田县“绿色颜值”。
“多亏你们,今年生产才没耽误。”
原来,古田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民警魏丽梅在早前走访时发现,吴老伯打算扩建菇棚的地块可能属于永久基本农田,她当即告知其要先暂停建设计划,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是违法行为,还是先了解清楚用地性质后再扩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吴老伯虽然有丰富的种植经验,但对法律却是一知半解。
魏丽梅发挥生态警务服务中心作用,第一时间联系了县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和大桥镇执法大队,详细了解情况。在确认吴老伯拟建地址为永久基本农田后,为方便就近生产作业,她还邀请相关部门技术人员在吴老伯现有菇棚附近进行了实地踏勘,选了几块可以扩建的地块。魏丽梅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吴老伯,耐心地为他解释,给出建议,提醒他在临河生产生活,不要将废弃的菌筒堆放在河道旁,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吴老伯虽然有些担心成本增加,但听到民警说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保护食品安全和家园环境,他毅然决定按照她的建议去做。在民警的协调下,相关部门为吴老伯提供了技术指导,帮助他设计安装了光伏菇棚及规范的废料临时堆放点,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施工,新的菇棚建成了。
为吴老伯释法解惑、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是古田县公安机关护航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记者了解到,为推进生态富民,古田县公安局联合生态环境、市场监管、金融办等部门,成立了古田县食用菌产业生态警务服务中心。中心成立后,古田县公安局抽调警力,定期为企业、农户“上门服务”,走访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需求。针对工作中发现的影响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县食用菌协会通报情况,提出警务建议、预警,并及时将问题划分、反馈到驻服务中心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探索致富产业路子。截至目前,生态警务服务中心已服务企业10余家,为食用菌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0次,企业满意度提升至97.6%。
与此同时,古田县公安与税务、市场监管、金融办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交流、情况反馈机制,着力打造“服务宣教联动、知识产权联保、基础要素联采、矛盾纠纷联调、产业发展联护、安全隐患联消”的一站式生态警务模式。
近年来,古田县公安局还积极推动“企业联络站”建设,通过定点联络、常态联络、定期联络,完善企业诉求响应、知识产权保护、涉案线索移送等工作机制,依法惩治侵害企业利益的不法行为、涉企刑事犯罪。2023年4月21日,古田县首家“经侦驻企工作联络站”在福建省三优农业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挂牌运行;2023年11月10日,首家“知识产权保护联络站”在福建屏湖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挂牌运行。“联络站的服务既有力度也有温度,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现实问题,保障了企业的合法权益。”福建省三优农业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程德华说道。
目前,古田县公安局已建立生态警务警企联络点4个,解决企业生态类重点难点问题100余件。
司法之力守护“舌尖上的幸福”
“法官,我们上个月刚租了6间光伏菇棚,资金实在紧张。两周后这批银耳上市,便可先还部分欠款。”
近日,某菌农因拖欠某金融机构10万元贷款,被诉至古田县法院。该金融借贷纠纷经古田县菌银多元调处中心诉前调解,最终成功化解。
类似这样的纠纷,自该中心成立以来,截至今年6月底,已经以非诉方式成功调解69件,为当事人节省诉讼成本等费用12.33万元,调处成功总标的额达5200多万元。
近年来,随着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发展,古田县金融纠纷案件数量增多,衍生出商标侵权、无行业标准、价格混乱、恶性竞争、以假乱真、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等问题,严重影响古田银耳的信誉,扰乱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古田县法院积极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出台了《服务保障食用菌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并在2020年12月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古田县支行、宁德银保监分局古田监管组,共同发起成立了古田县菌银多元调处中心。该中心旨在立足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对金融服务的实际需求,以非诉方式处理金融纠纷,有效降低诉讼成本,提高纠纷解决效率,防控金融风险,优化古田县域营商环境。
古田县菌银多元调处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调处中心的特邀调解员都参加包括沟通技巧、心理疏导等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专项业务培训,通过业务指导、法条讲解、观摩调解、旁听庭审等方式,不断提升调解员定分止争的综合素质。“在中心融入社会心理服务,是古田县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他说道,“志愿者对来这里的菌农,先安抚坐下来聊聊天,唠唠家常,打开他们的心扉,解开他们的心结,事心双解对化解纠纷矛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成立古田县菌银多元调处中心是古田县法院回应人民群众需求、深化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古田县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涉食用菌矛盾纠纷调处化解,通过内外并举、标本兼治,形成了“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裁判终局”的实践经验。
为“菌”解忧,古田县法院诉非联动中心也成为人民群众解决民事纠纷的好去处。早前,菌农小郑因生产食用菌需要,向小陈购买棉壳、麦皮等原材料,但因为拖欠货款,小陈将小郑起诉至古田县法院。因纠纷涉及金额较小,调解成功的可能性较大,该案受理后,法官立即转入诉非联动中心予以诉前调解。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小郑当场偿还了剩余欠款28282元。
与此同时,古田县法院还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建立常态化府院联动机制,召开服务食用菌产业发展府院联席会议,积极搭建起法院与相关职能部门、企业协会的协同服务平台,更好地服务食用菌企业发展。另外,古田县法院组建“服务企业法官库”,定期集中解答食用菌从业者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经营风险等问题,还邀请食用菌企业家代表参观法院、旁听典型案件审理,以案释法,以庭代训,促进食用菌企业合法经营合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优化辖区营商环境、护航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古田县法院联合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县食用菌协会于2023年4月28日成立了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司法协同中心。最近,古田县法院依托该中心,深入古田县黄飞食用菌辅料经营部等六家食用菌企业,从食用菌辅料销售、产品精加工到生产经营等各环节,开展“法治体检”活动。
“企业现在的生产情况怎么样?”“目前有没有用工方面的矛盾纠纷?”……活动中,“法治体检”团队在企业负责人带领下,实地参观了企业的库房车间和生产车间等地,认真听取了企业在发展历程、生产经营、企业用工等方面的基本情况,通过面对面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多维度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和司法服务需求,零距离“把脉问诊”,助力企业找生产经营“痛点”、堵住法律风险“漏点”。
同时,针对企业主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的知识产权保护、合同签订、违约诉讼、劳动争议等问题,详细介绍了法院在涉食用菌产业纠纷诉前调解、商事审判、善意执行等多方面的司法服务举措,并就企业如何进行风险防范化解等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
“古田县丰富的食用菌资源,让人民群众对‘舌尖上的幸福’有了更高的司法期待,我们紧紧围绕‘一朵小菌菇,幸福千万家’的美好愿望,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司法力量。”古田县法院相关负责人说道。
“大食物观”融入法治内涵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率先提出并探索实践大食物观:稳住粮食,山海田一起抓,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再次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如今的古田,全县70%以上的农民从事食用菌产销,全县70%的农业总产值和70%的农民现金收入来自食用菌产业。经营活动中,菌农、经营主体等难免产生磕磕碰碰。
今年6月13日,古田县司法局鹤塘司法所受理了一起跨县域食用菌生产矛盾纠纷案件。
高某等6人来自古田县毗邻的屏南县,2023年5月向古田县鹤塘镇一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购买了近13.7万株菌棒,在后续菌菇培育过程中发现存在质量问题,造成了重大损失。其间,高某等多次与该合作社负责人余某沟通,但未能协商一致。
鹤塘司法所受理后,第一时间快速响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调查和调解,在24小时内快速调处了这起跨县域涉农纠纷。
像这样的“小案快调”,古田县司法局总结出“一横一纵一专班”等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同时,为了防患于未然,古田县司法局用好“典入民心·典亮山海”法治宣讲解纷平台,开展送法进企业、送法进园区活动,促进企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另外,古田县司法局组织开展了对县政府及所属部门规范性文件的专项清理,对涉及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不适应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文件予以修改或废止。在大甲工业园区成立宁德全市首家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精准服务园区食用菌企业。
记者还了解到,古田县不断健全完善企业合法权益司法保护的制度机制。比如,古田县检察院、公安局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职能部门建立起“行政+司法”的知识产权双保护机制,严厉制裁涉食用菌产业的商标抢注、假冒商标、虚假宣传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形成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工作合力。
特别关注的还有,今年5月31日,由古田县委政法委牵头打造的古田县综治中心揭牌投入使用。该中心凝聚推动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法学会、信访等职能部门及各类调解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切实提升服务菌农、食用菌产业经营主体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能力与水平。
古田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在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下,食用菌产业让古田县迸发出无限生机与巨大活力。“我们在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同时,也要树立起‘大食物观’理念,古田县食用菌产业之所以能高质量发展,就是得益于我们在向山水林田湖草要食物的同时,不是在无度索取,而是在有序合理保障生态安全、食物安全的前提下,让食用菌产业发展更科学、更绿色、更低碳,更可持续。”他如是说。
法律监督助企“排忧解难”
多年来,古田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古田食用菌产业是个大文章,古田要好好总结经验”的殷切嘱托,坚持一县一品,以食用菌特色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只有瞄准靶心,才能精准施策。古田县检察院出台“检察护企”具体措施,设立工业园区检察联系点、制发检察联络卡等,为园区企业提供内部治理、对外经营、融资借贷、劳动用工等法律风险防范前端提醒服务。创新“行政+检察+企业”三位一体机制,特别针对古田食用菌企业制定了《“检察护企”食用菌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手册》,为企业打好“预防针”。深化“一企一策”帮促活动,对省重点企业,建立工作专班,一对一结对服务。
“古田检察紧紧抓住企业所需、所求、所盼,聚焦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四大检察’一体综合履职,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某食用菌深加工企业负责人说。此前,古田县检察院在走访该企业时,两名台胞技术员反映因县医疗系统无法识别台胞证,导致他们无法办理健康证,影响生产生活。古田县检察院随即主动协调卫健部门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办理流程,帮助解决了这一难题。
检察护企,解决问题是关键。“检察护企”行动开展以来,古田县检察院强化“检察+”思维,联合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深化涉企刑事“挂案”清理、“空壳公司”专项整治等“小专项”行动,清理20多家“空壳公司”,以联动方式突破职能局限,促进系统治理,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会同县司法局制定《古田县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外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监管措施》,已为13名涉企矫正对象制定了个性化矫正方案,方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检察建议送得太及时了,帮助我们发现了管理漏洞,避免企业遭受更大损失。”古田县检察院在回访某食用菌企业时,该企业负责人由衷地感谢。
近年来,古田县检察院通过检察建议、上门回访等有效措施,协助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健康前行。同时,还依托驻工商联检察联络点、“检侨驿站”“临水之光·志愿服务队”、检察讲师团等深入食用菌企业一线,开展检企座谈会、普法宣传,为企业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为“一朵小菌菇,幸福千万家”做好司法服务。
● 责任编辑:曹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