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文章标题:
基层社会治理法 治化的宁德启示
编者按
宁德,地处福建省东北部,曾经是“老少边岛穷”的沿海欠发达地区,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
1988年6月至1990年4月,习近平同志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刚到宁德赴任,他就一头扎进了基层。古田县、福鼎县、周宁县、寿宁县……到任不到3个月时间,习近平同志走遍闽东9个县,后来又跑了绝大部分乡镇。
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把工作重心放在改善宁德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水平上,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带领闽东百姓努力摆脱贫困。建立“四下基层”制度,提出“弱鸟先飞”理念,倡导“滴水穿石”精神;提出“三库”绿色发展理念以及“山海联合、优势互补、相互辐射、共同腾飞”等重要指示,留下“三进下党”“七进古田”等实践足迹和感人故事……这些重要探索和实践,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领域,对当下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30多年来,宁德干部群众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接续奋斗、苦干实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蜕变。2023年,宁德地区生产总值3807.33亿元,同比增长8.6%,增幅连续5年居福建省首位,经济总量跻身全国百强城市。从落后到领跑,宁德人民不仅找到了摆脱贫困的金钥匙,还触摸到乡村振兴的幸福密码。
2024年10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强调要扭住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
为解读宁德人民的幸福密码,记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足迹,深入宁德古田、福鼎、寿宁、周宁等县市采访,以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视角,从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四个方面,探寻城乡综合治理、融合发展、共同繁荣的“宁德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