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营商”到“赢商”用法治力量打造宁波“实践样本”

  营商环境是稳定市场信心、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把握宁波民营经济发达、市场活跃度高的特点,从政策落实与现实需求双向发力,创新成立全国首个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以法治力量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宁波“实践样本”。
  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截至目前,宁波市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已接收各类投诉事项2300余件,实质化办理投诉事项691件,回访满意率达到98%以上,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1.3亿元,盘活资产3.6亿元,促成1家企业成功上市。
  
  精准发力
  织密涉企矛盾纠纷化解“法治网”
  
  作为民营经济大市,宁波市场主体超过130万户。近年来,宁波不断强化“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理念,聚力浙江省委“一号改革工程”,着力把优化营商环境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要求把法治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内容,保证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依法正确行使,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2021年9月,宁波将行政执法监督、检察法律监督和纪检监察监督融于一体,探索建立宁波市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为一站式解决涉企矛盾纠纷提供了新平台,进一步健全企业矛盾纠纷投诉监督体系。
  宁波市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是宁波市委、市政府的议事机构,受市委政法委领导,主要职能包括受理市场主体反映的各级机关或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职或不正确履职等7种投诉事项。涉企矛盾纠纷的解决必须兼具专业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检察机关作为专门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具有天然优势,宁波将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交由市检察院代行日常运行管理职责,并将办公地点设在市检察院。为避免企业办事或投诉举报出现“多头跑”“重复跑”现象,中心搭建起“3+9+N”工作体系,市纪委监委、市检察院、市司法局等3家单位入驻联合办公,市信访局等9家联席会议成员单位、N个涉企矛盾纠纷行政或司法单位,通过联席会议机制,共同协调、推动涉企矛盾纠纷解决。
  走进宁波市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大厅入口处右侧墙上,清晰标示着中心业务主要职能、工作流程、投诉途径和所需材料等内容,何为受理范围以及终止办理情形、办理终结情形等内容清晰明朗,一目了然。“中心除了实体平台运作外,还拓宽了信、访、网、电四种渠道,全面收集法治类投诉举报线索。构建的数字化营商环境投诉监督平台,精准对接浙江省‘民呼我为’统一平台,互通12345投诉平台、8781企服平台数据,实现线上线下多口径归集投诉事项。” 宁波市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负责人、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吕海庆介绍道,中心通过开发建设线索受理、案件办理、结果回访3个应用场景,对监督平台推送的投诉事项进行特征抓取、数据碰撞、统计分析,快速归集排查关联信息,高效研判分析问题根源,及时处置办理投诉事项,确保市场主体只进一扇门就能解决投诉问题。
  这项融合创新的工作,先后获评浙江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第一批“最佳实践案例”、浙江省有辨识度有影响力法治建设成果、浙江省改革突破奖银奖等多项荣誉。
  如今,宁波一体推进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全面铺开,按照市级中心模式,10个区(县、市)统一主要职能、组织架构、建设标准、议事规则、处理办法,按权限处理本区域案件和上级交办案件,引导涉企矛盾纠纷在法治化轨道上及时高效解决,实现工作流程优化和协同效应最大化。
  
  依法履职
  当好服务企业健康发展“老娘舅”
  
  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宁波先后制定及修订了《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处理办法》《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条例。
  作为中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报告显示,宁波市位列省会及副省级城市前10,连续5年稳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一方阵,并首次入围最佳口碑省会及副省级城市前10。宁波的成功“出圈”,法治建设功不可没。在肥沃的法治土壤中,宁波市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生根发芽。
  实行涉企投诉监督事项案件化办理,即把投诉监督事项纳入法定程序,建立从监督线索接收、分析研判、登记受理、案件分流、协调办理、结果反馈到案件回访的完整流程及“动态跟踪、备案监督、清零销号”的督办制度,对受理投诉事项建立独立案卷并编号管理,全程跟踪办理进度,让投诉举报处理从办事模式向办案模式转变。
  为保护投诉人,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实施投诉保密、商会或行业代为投诉等7项制度机制,让市场主体打消顾虑、大胆投诉。向先生(化名)是一名电动自行车经销商,在给国标电动自行车上牌时,被要求强制绑定某保险公司的失窃保险,如不想购买保险,则由消费者自行前往车管所上牌。向先生认为该做法违反法律规定,致电市营商中心请求监督,并希望对其身份进行保密。市营商中心启动保密投诉机制,向市公安局移交事项时隐去投诉人信息,并作为第三方进行程序性回复以及结果性答复,在反馈回访时,向先生反映强制保险措施已经取消,企业的负担得到了减轻。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宁波市两级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做法正在不断续写。
  慈溪市民营经济发达,中小微企业众多,甲公司就是众多中小微企业中的一家。2023年2月,甲公司投诉称自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向乙公司租赁厂房过程中,乙公司通过故意提高变压器互感器倍数的方式,多收电费200余万元。投诉受理后,慈溪市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联合检察机关,以向公安机关调取书面卷宗、向厂房所在地供电所调取整体电费缴纳情况、现场走访核实租赁情况的方式,了解案件详情。经综合审查,确定案件为租赁合同中产生的民事纠纷,遂引导甲公司提起民事诉讼挽回损失,并在法院立案后将相关审查材料移交给法院。通过积极参与诉前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调解结案,甲公司要回了多缴的电费,成功化解矛盾。
  曾经犯了错、走过弯路的企业,是否还能重回发展赛道?如果可以,怎样帮助企业摆脱困境?在涉企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案中,江北区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给出了答案。2023年4月,江北区检察院针对某企业在政府采购中行贿,因未达到单位行贿罪的构罪标准而未被立案调查,也未被追究行政违法责任的情况,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理。可调查发现,涉案企业有近4成业务涉及政府采购项目,若处以行政处罚,将被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直接影响企业生存经营。江北区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联合区检察院对涉案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逐条进行“法律体检”,引导涉案企业完善反商业贿赂管理机制,努力让企业“活下来”“经营得好”。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对激励和保护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镇海区营商中心负责人、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庄梅颖介绍道。2023年6月,安徽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诉称公司商标被侵权,要求及时修复“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品牌的商标信誉。接到诉求后,该中心与区检察院知识产权办公室相关人员联系,借助中心“9+N”工作机制,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区公安分局对买到假酒消费者说明情况,让侵权者公开向消费者、企业道歉并赔偿损失,及时帮助企业挽回品牌声誉,消除不良影响。同时,检察机关通过行刑衔接机制,向区市场监管局制发检察建议书,建议对侵权者进行行政处罚,最终5名侵权人被立案调查并依法受到行政处罚。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环境优则企业强。营商投诉监督体系已成为维护企业权益的“新保险”,成为宁波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张“金名片”,为助力宁波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提供强大支撑。
  
  拓宽渠道
  架起护企安商法治保障“直通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宁波市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融入市域社会治理大场景,聚焦企业点多面广的实际诉求,联合市工商联、营商中心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在行业协会、商会、产业聚集区等设立营商环境直通站。目前已在全市设立118个营商环境直通站,覆盖企业2万余家,打通助企纾困“最后一公里”,帮助解决市场主体实际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联系服务企业长效机制,为企业提供全周期法治保障。
  “你们这次帮了大忙!”象山县某汽配生产企业负责人对投诉件办理情况给出了“五星好评”。2023年3月,该汽配生产企业因违反法律法规,未组织员工进行职业病健康体检,被行政机关查获后处以行政罚款。企业负责人不服该处罚决定,认为没有及时组织员工体检主观上不存在明显错过,而是因为县内医疗机构职业病健康体检公共资源不能满足现实需要,于是向营商环境直通站提交了监督申请。直通站受理后,向县营商中心移交了投诉线索,分析研判后交由象山县检察院行政检察部门跟进监督。
  为全面掌握县域职业病防治情况,解决企业困扰,象山县检察院联合县工商联进行了实地了解、会商座谈、查阅台账,得知全县已纳入职业病防治监管范围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企业320余家,接触粉尘、化学毒物等有害因素的劳动者1万余人,职业健康体检问题已关系到众多劳动者健康利益。但县内医疗机构职业病健康体检公共资源配给相对缺乏,行政监管存在盲区,部分不特定人员面临职业病风险,遂牵头召开座谈磋商会。磋商会指出涉案企业反映的情况具有一定合理性,建议行政机关依法妥善处置,并讨论如何推进解决县域内企业职工健康体检难问题。后行政机关认为涉案企业的违法行为符合“首违免罚”条件,撤销了先前作出的处罚决定,该行政争议得到实质性化解。
  为加强公共卫生资源供给,提高体检资源使用质效,县营商中心召开座谈会,县工商联、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及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受邀参加。相关行政职能部门纷纷表示积极采纳了中心提出的意见建议,将科学谋划落实,增加补充第三方医疗机构上门服务,加强具有职业健康检查主检医师资质的人才培养,健全完备职业健康检查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
  营商环境直通站相当于营商中心设立在企业的一个窗口。据宁波市检察院控申部门承办检察官姚红文介绍,一方面,营商中心通过营商环境直通站收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建议,并对相关情况进行记录和整理,认为需要介入处理的及时移送相关部门。另一方面,对于会员单位提出的需求、投诉及发现的行业内部共性问题,企业不方便出面时,直通站可作为代表向营商中心反映,并可参与投诉件的协调处理。
  从2024年2月开始,宁波市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启动“营商环境直通日”活动。每月7日左右,营商中心工作人员深入营商环境直通站,面对面为企业提供法治咨询、法治宣讲、法治体检等,提高企业规范经营和依法维权的能力和水平。目前,已开展“营商环境直通日”活动5次,服务企业260余家。
  当前,宁波市营商中心逐渐从案内审查向案外治理延伸,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形成并及时向单位、政府报送10余份案件分析报告,推动相关职能部门整改到位,实现从一案化解向类案治理转变。每月报送营商环境工作专刊,便于党委政府了解法治化营商环境全貌,及时掌握趋势性、苗头性问题。对于工作中发现的风险点,营商中心及时向企业发布预警,并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和建议600余次,帮助企业有效规避风险。今年年初,与市工商联联合部署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全面调查分析企业全周期法治保障需求,供党委政府参考。
  在宁波市金华商会秘书长胡晓宇看来,营商中心高效运行,有利于倒逼政府工作人员把责任担起来、把事情干起来,通过解难题干实事,让企业切实享受到营商环境优化带来的红利。
  宁波市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走出了一条符合时代特征、满足企业期待、具有法治特色的涉企矛盾纠纷化解新路子。新一轮民营经济政策的号角已经吹响,切实让宁波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营商中心将护航宁波民企在全国舞台乃至世界舞台上看到更多宁波精彩时刻、最美瞬间。
  ● 责任编辑:吴怡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