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文化遗产  传承红色基因

-- ——延安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的检察实践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
  为了促进历史文化资源的共同保护与共享,陕西延安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综合运用提请抗诉、再审检察建议、纠正违法通知、督促起诉等手段,对黄河流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文化以及英雄烈士纪念设施开展保护行动。
  
  摸底子 建立革命文物数据库
  
  自2021年以来,陕西省三级检察机关常态化开展“寻访革命旧址 保护革命文物 传承革命精神”专项活动,共寻访革命旧址2400余处,办理公益诉讼案件590余件,推动认定文物19处,确定文物等级25处,纳入革命文物名录68处。
  为什么红色资源保护一定要强调寻访?陕甘宁边区很多红色资源都在山区的人迹罕至之处,只有开展寻访工作,亲眼所见、身临其中,才会发现还有未被有效保护利用的 “沧海遗珠”。所受的触动和教育,远不是坐在机关办公室上两堂党课所能比拟的。
  “所以,我们有个口号,就是把革命旧址当教室,以革命文物为教材,请当地群众为教师,把‘寻保传’专项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课堂。”陕西省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检察官刘源源向记者介绍道。
  同样,延安检察机关把寻访革命旧址作为传承革命精神、弘扬革命传统的具体行动常抓不懈。
  在寻访之初,延安检察机关结合党史检察史常态化学习,通过走访退役军人事务、党史、文物等部门,摸清本地区革命旧址底数和重大革命事件以及革命路线图,针对辖区内革命旧址现状,细化寻访路线。自专项活动开展以来,延安检察机关共寻访革命旧址440处。
  尤其对宝塔区、志丹县等革命旧址比较集中、丰富的县区,常常通过走访当地群众,与有关部门和党史专家共同研究,查明未登记在册的革命旧址,学习其承载的一段段革命历史。
  
  办案子 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
  
  “太煞风景了,严重破坏了革命文物的历史风貌。”看到毛泽东旧居上方兀然建起一座近400平方米的房屋,前往志丹县保安革命旧址瞻仰参观的游客十分诧异。
  志丹县是中国革命的第二个红色首都,保安革命旧址是珍贵的革命文物和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重要见证。听到游客的吐槽,当地检察机关即刻关注到这个线索。
  经查,1985年,当地居民臧某购买了位于炮楼山下、保安革命旧址上方的一处建筑面积为78.87平方米的房屋。2008年,臧某在购买的原房屋外的保安革命旧址上畔(旧址建设控制地带内),违法又修建了一座两层水泥结构的楼房,房屋建筑面积386.96平方米,建筑物外墙涂成乳黄色。该房屋位于毛泽东旧居的左上方,直线距离仅7.65米。臧某还在其圈占的保安革命旧址建设控制地带内搭建了30多平方米用于摆放杂物的平房及厕所,甚至多次将生活垃圾丢弃撒落于革命旧址院内。
  “通过实地勘查、无人机航拍取证、走访并邀请文物和环保等方面专家参与调查考证、查阅资料等方式,查明臧某修建房屋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且该建筑就在保安革命旧址的建设控制地带内。”志丹县检察院在寻访保安革命旧址时发现本案线索,于2020年4月21日立案。
  据查办此案的志丹县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王景山介绍,志丹县城市管理执法局对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违章建筑未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志丹县文化与旅游局对在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破坏历史风貌的违法行为未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发出检察建议后,我们对工作进展情况高度关注。”王景山说,检察机关经跟进监督调查,查明行政机关虽然制定了整改工作方案,但一直未采取强制措施,书面回复中承诺的履职期限届满后,该项工作仍未有实质性进展,违章建筑仍未拆除,国家和公共利益仍持续处于受侵害状态。2021年4月,陕西省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对该案挂牌督办,经督促履职,当地行政机关拆除了违建房屋,并对拆除后的土地进行复绿。
  1947年4月,西北野战军在子长羊马河地区歼灭国民党胡宗南部76师135旅4700余人。位于延安子长市余家坪乡羊马河村的羊马河战役遗址,是西北野战军在转战陕北中以弱胜强著名战例的战场,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纪念意义和教育意义。该遗址于2008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开展“寻保传”专项活动中,子长市人民检察院发现羊马河战役遗址保护范围内,纪念碑和纪念广场周边存在种植玉米、堆放秸秆等杂物的行为,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破坏了革命文物的历史风貌。
  随即,子长市检察院向子长市文旅局提出检察建议,建议依法制止非法占用革命文物保护范围内土地的行为,恢复革命文物历史风貌。收到检察建议后,子长市文旅局及时制止了村民在遗址保护范围内种植农作物的行为,清理了遗址保护范围内堆放的杂物。
  针对涉案土地属羊马河村集体所有的问题,子长市检察院多次组织市文旅局、余家坪镇政府与羊马河村委会召开圆桌会议,就遗址保护与整体规划问题进行座谈。最终,羊马河村委会研究决定,将纪念广场周边约1900平方米土地无偿提供给文旅局。子长市文旅局聘请市园林绿化站制定园林规划方案,对战役遗址广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绿化修复。
  经过绿化,纪念广场周边种植了连翘2000棵、榆叶梅500棵、蔷薇1000棵,较好地维护了羊马河战役遗址的历史风貌。
  延安检察机关突出办案重点,围绕未依法划定、公布革命文物的保护范围,违法在革命文物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违法危害革命文物安全、破坏烈士纪念设施、妨害革命文物管理等违法行为和问题进行专项监督,共办理红色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件108件,推动3处革命遗迹列入文物保护名录,督促65处红色革命文物进行修缮保护。
  
  搭台子 共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做得好,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行政机关有力的举措。
  延安市安塞区是中国腰鼓之乡、剪纸之乡、民间绘画之乡、民歌之乡、曲艺之乡。五张响亮的文化名片,汇聚成新时代安塞的非遗文化名片。
  从传承保护现状、传承保护法律法规和行政机关履职三个方面,安塞区人民检察院对“五张名片”等非遗项目进行了深入调研,主动联系走访宣传、文旅、教体等部门负责同志和各级非遗传承人代表30余人,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5次,全面梳理总结,形成调研报告,并以送阅件的形式呈送区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同志及有关单位。
  安塞区委书记曹振宇对此表示:“安塞是文化大县,非遗保护传承是历史赋予各级各部门的职责。检察院开展非遗保护调研,选题很准,抓住关键,对于检察院建议,相关责任单位在工作中要全力落实到位。”
  安塞区检察院紧盯“五张名片”发展,针对非遗传承发展中遇到的保护力度不够、传承传播不规范、保障制度机制不完善、品牌创建意识淡薄等问题,积极发挥公益诉讼检察等职能,推动齐抓共管、综合保护。在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中,安塞区检察院加强与宣传、文旅等部门的协同协作,初步形成了“行政部门+社会团体+非遗传承人+检察助力”的非遗保护合力。
  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旅游开发等多方面,需要政府、文化机构、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多方共同参与和努力。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推动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
  为共同推动黄河“几字弯”生态保护与荒漠化防治检察协作和共同推动历史文化资源检察保护工作突破地域限制,2023年10月18日,陕甘宁蒙晋毗邻地区7个地市检察院共同签署了《陕甘宁蒙晋毗邻地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荒漠化防治检察监督跨区划协作协议》。2024年4月17日,陕西延安和榆林、甘肃庆阳、宁夏吴忠等4市检察机关签署了《陕甘宁毗邻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检察监督跨区划协作机制》。
  文物保护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部分,保护自然环境也是促进或直接保护文物。“守护秦岭一方青绿,守护黄河岁岁安澜,都是在守护其中的文化遗产。”刘源源说。
  ● 责任编辑:吴怡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