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文章标题:
宁夏:“三官一师一员”助力基层工作站建设
202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启动“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机制品牌建设,提出“巩固拓展‘三官(法官、检察官、警官)一师(律师)一员(法学会会员)’服务模式”,探索创新法学会基层工作站建设。
截至目前,宁夏法学会设立基层工作站243个,预防化解基层矛盾纠纷15230余件。法学会基层工作站在全区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得到自治区有关部门充分肯定。
法学会会员
进入“三官一师”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宁夏“三官一师”制度在这一期间逐渐发展完善,带给基层治理新的生机。
近年来,宁夏法学会会员人数持续增长,为服务基层法治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践中,宁夏法学会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探索将法学会会员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加入“三官一师”机制。
“三官一师一员”工作机制推行后,宁夏法学会采用“首席+法院”“首席+诉前调解”“首席+预防犯罪”“首席+信访”等方式,紧紧围绕经济、金融、劳资、生态环境、征地拆迁、交通、安全、房地产、教育卫生、婚恋、网络等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积极参与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主动服务全区基层治理,找准了服务地方法治实践、参与社会治理的切入点。
《吴忠市乡镇(街道)综治中心村(社区)“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机制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明确将法学会会员纳入“三官一师一员”工作体系。
宁夏自治区党委以及党委政法委从人力、物力上给予相关工作高度关切与支持。2024年3月,宁夏自治区党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印发《关于将市县级法学会机关纳入机构编制管理序列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将市、县(区)法学会机关纳入机构编制管理序列,赋予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职责;规定市、县(区)法学会依托同级政法委所属综治中心开展日常工作,明确1至2名专兼职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加强工作力量;规定市、县(区)法学会常务副会长由综治中心主任兼任,进一步理顺关系、压实责任。这一文件是实现基层法学会组织和工作实体化的新举措,为法学会开展基层法律服务站工作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也为“三官一师一员”机制提供了保障。
“三官一师一员”
进驻基层服务站点
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是法学会有效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作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的重要工作平台。
“法学会基层工作站设置在综治中心,邀请‘三官一师一员’入驻,并提供办公场地。这样一来,老百姓有事情跑一趟就够了,既方便了大家办事,也方便我们在遇到疑难问题时讨论解决。目前,依托综治中心建设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54个,打造闽宁司法所、银川市经开区营商环境法治工作站、蓝山名邸社区、富宁村‘塞上枫桥’等特色工作站12个。”宁夏法学会秘书长王启贺说。
“他家用无人机喷洒农药把我家瓜苗喷死了,这必须赔偿,我家的收入全靠这片瓜田!”吴忠市利通区高闸镇某村村民向镇法学会基层工作站反映。
据基层工作站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了解,侵权人认为几户瓜农主张的赔偿金额过高,而被侵权人认为是对方不想进行赔偿,以此为拖延,调解工作陷入了困局。
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从情理法的角度耐心疏导,向侵权人阐明事理,告知其责任划分较为清晰,如果继续拖延会造成更大损失,现在对农田进行补种,对收成影响较小。双方从开始的剑拔弩张渐渐平静下来,最终达成协议。
除了当事人上门求助,宁夏法学会还将“三官一师一员”与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相结合,广泛开展“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法学研究下基层”等普法宣传活动,主动深入社区、农村、田间地头,传播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不断提升基层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银川市法学会依托法学会基层工作站、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将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就业群体作为重点普法对象,围绕劳动合同、劳动保障、工伤认定、交通安全等,通过讲座、咨询及线上直播等方式向从业者普及法律知识,着力解决好基层群众身边的揪心事、难心事和烦心事。
宁夏法学会还支持具备条件的法学会基层工作站,借助本地区社会治理云平台等信息化支撑平台,打造网上调解中心,实现矛盾纠纷线上线下同步调处,不断延伸公共法律服务触角。
“首席”为化解基层矛盾开良方
宁夏法学会将“首席”制度融入“三官一师一员”,着力解决当地党委政府最关心、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宁夏自治区经济不断发展,入驻银川经开区的企业越来越多。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在银川市西夏区委政法委的研商下,银川市公安局和经开区分局以及西夏区法学会、司法局、法院、检察院等单位,共同入驻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商环境法治工作站,建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一站式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法治服务,并指导相关地方和单位健全完善协同工作机制。
该法治工作站将法学会基层工作站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有关工作相结合,开展涉企纠纷诉前调解、普法宣传等工作。
“法学会基层工作站真是个好地方,我提出的问题和诉求都有专人解答。”经开区某企业负责人张先生说。
原来,张先生的企业长期向经开区另一家企业供货,但近一年多时间未收到货款。无奈,张先生报警求助。
接警后,派出所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赴现场了解情况,并将双方当事人约至派出所进行面对面协调,同时帮助张先生联系经开分局营商环境法治工作站。工作站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为张先生详细解读了相关法律知识,经过该法治工作站以及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一周多的沟通协调,双方表示愿意尽快将问题解决。
如今,营商环境法治工作站逐步形成“矛盾纠纷联调、法治活动联办、规范执法联动、特殊人群联管、基层基础联创、源头预防联治”的“六联”工作模式,不断提升“政治、法治、德治、自治、综治、智治”的“六治”服务效能,为经开区企业高质量发展搭台子,以高质量法治服务保障经开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发展。
为更好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作用,宁夏法学会还制定了《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的实施方案》,对于入选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库人员的产生、工作职责、从业限制、解聘情形等方面作出明确要求,杜绝挂名、搞噱头等行为。
“我们严格落实中国法学会《县(市、区)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指引》关于选聘条件的规定,从政治立场、法学功底、从业时间等方面对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选聘作出进一步细化。由于本地区法学院校较少,我们采取聘任司法所所长、派出所所长、法庭庭长担任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实现了自治区、市、县(区)、乡镇四级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队伍全覆盖。目前,全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及专家库成员共有850名。”王启贺告诉记者。
此外,宁夏法学会还注重跨层级整合,将自治区级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资源库向市、县(区)级法学会开放,使优质法治资源向基层服务站点下沉。
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在市县乡(镇)综治中心、调解中心、法律服务站等平台,按照“一事一首席”“一事一专家”“一事一方案”的方式,开展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等多种形式的法律服务,助力“塞上枫桥”建设。
“宁夏法学会通过开展法学会基层服务站工作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参与社会治理,探索出了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合作的新方案,为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了重要力量。”王启贺告诉记者。
截至3月31日,工作站共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551件,结案253件,涉及纠纷标的6698.6万余元,通过“走出去”服务企业230余次,覆盖企业209家。
“我们将进一步聚焦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基层服务站点,积极服务法治宁夏平安宁夏建设,全力推动宁夏法学会工作取得新成效、再上新水平、实现新发展。”宁夏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任正涛说。
● 责任编辑:孙雅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