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建宁发挥省际优势打造新时代“边界枫桥”

  地处闽赣边界的建宁县是著名革命老区,曾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与江西广昌、南丰、黎川等多个县市毗邻,两省边界线长达170多公里。多年来,因两地群众交往频繁,矛盾纠纷时有发生。
  为维护两地平安和谐,早在2015年,建宁县与江西省多个县市共同探索出“五联”工作机制,打造“边界枫桥”品牌,共创“无界枫桥”,有效将边界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促进了省际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为全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建宁样本”夯实了基础。
  2023年9月,建宁县闽赣边界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同年,建宁县“边界枫桥”入选福建省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
  
  闽赣省际纠纷化解
  由“有界”变“无界”
  
  阿英和阿强终于握手言和了!
  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的阿英与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的阿强,因一块位于省际两县交界处的竹林地使用权问题产生纠纷。在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的情况下,他们来到了“由赣入闽第一村”——建宁县里心镇上黎村的“闽赣边界(建宁)平安建设联动中心”。建宁县司法局设立在这里的建宁县闽赣边界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启动“五联”工作机制展开耐心调解,最终圆满化解了这起纠纷。
  阿英和阿强纷争的竹林地,位于建宁县黄坊乡和黎川县樟溪乡交界处,约80亩。调解员到达现场,除了要历经40分钟左右的车程外,还要在大山深处的密林中艰难穿行近半小时。
  闽赣边界(建宁)平安建设联动中心受理该纠纷后,立即启动 “五联”工作机制(即“联建”“联通”“联防”“联调”“联治”),安排有20余年调解工作经验的闽赣边界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资深调解员、黄坊司法所所长谢洪日负责,联合樟溪司法所、调委会人员共同开展调解工作。之后,肩负使命的谢洪日等工作人员走进大山密林,到实地走访调查。
  记者了解到,闽赣边界(建宁)平安建设联动中心的调解员,多年来坚持实地考察走访,坚持“纠纷不上交”,尽最大努力就地化解纠纷矛盾。“想要搞好调解工作,除了‘迈开腿’,还要‘会动嘴’,只有把话说到当事人的心坎里,才能让纠纷得以化解,因此这里的每个调解员都有一手调解绝活儿。”谢洪日说。
  所涉竹林地,阿英持有建宁县相关单位发给他的土地使用权证;阿强有黎川县林业局给他的林权证。在现场,黄坊乡、樟溪乡两地林业站的工作人员就双方材料显示的地形进行比对,并对纠纷地块逐一核查,发现两本证件内林地信息确实重叠了。“一块林地两本合法证件,双方各执一本,这才导致纠纷发生。”谢洪日说。
  由于历史久远,佐证材料严重缺失,两地调解员经过协商后,建议双方暂时搁置争议林地,都不再经营,待相关单位核查清楚后,重新裁定山林地的归属权。
  长期心结难解的阿强和阿英,没想到闽赣边界(建宁)平安建设联动中心这么快就派人来解决问题了,二人的态度也渐渐开始缓和,对工作人员来到现场实地调解的工作方式表示理解和认可,内心充满感激。
  当事双方的握手言和,只是福建、江西两省深度融合协同打造平安边界的一个缩影。
  类似纠纷,还发生在建宁县溪源乡村民丁某与黎川县德胜镇村民郭某之间。2013年,丁某从上一任承包人蔡某处签下为期20年的山林承包合同,不料在经营中遭遇当地居民阻拦。更让他感到气愤的是,2017年这片山林被蔡某私自交给德胜镇的郭某经营。
  2023年6月7日,丁某到溪源乡人民调解委员会求助,要求收回该片山林的经营权,并要求蔡某、郭某赔偿其2013年至2023年未能正常经营的经济损失。同年6月15日,溪源乡人民调解委员会、德胜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同组织当事人丁某、郭某以及相关村干部进行当面核实调解。
  调解员经过走访调查后认为,丁某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与村委会订立了承包合同,拥有合法的承包经营权。而郭某、蔡某的私下交易行为,实际上已经侵犯了丁某的合法权益,除将这片山林交还之外,还应该共同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在对郭某、蔡某二人释法说理后,调解员又做丁某的思想工作,鉴于郭某的经济状况以及日后丁某经营这片山林还需与周边群众和谐相处,建议丁某放弃对郭某的赔偿诉求。
  经过闽赣双方工作人员从法律、人情两方面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丁某与郭某开始平心静气地协商,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实现了案结事了。
  记者了解到,自2015年闽赣边界(建宁)平安建设联动中心成立至今,建宁县排查调解各类边界矛盾纠纷875件,涉案金额6700多万元,调解率和化解成功率均达100%。同时,建宁县与江西广昌、南丰、黎川等三县成立了15个乡镇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24个驻村调解室;在边界地区培养“法律明白人”370名、“法治带头人”155名,建立“蒲公英”普法志愿者队伍58支、“明(明情理、明因果、明法纪)解纷”调解小分队62支,全面提高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水平,促进了边界地区的和谐稳定。 
  “建宁县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建设运行‘四中心一平台’〔即闽赣边界(建宁)平安建设联动中心、公共法律服务共治中心、种业振兴法治护航服务中心、幸福启航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数字建宁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数字平台〕,打破地域、行业、部门等‘边界’,推动闽赣省际边界矛盾工作由‘有界’变‘无界’,初步探索出符合本地实际的‘边界枫桥’基层治理模式,维护了一方安宁,助力边贸经济高质量发展。”建宁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邱春祥说道。
  
  用心用情用法
  守护每一粒“金种子”
  
  享有“北张掖,南建宁”之称的建宁县,作为全国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从事杂交水稻制种生产的农户有2.35万户,持证制种经纪人389位,制种企业有140多家。“全国每10粒杂交水稻种子就有1粒来自建宁”小小的“金种子”,已成为闽赣边界小城推动农民致富、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我在江西制种完成后,老板没有按照说好的价格给我结账怎么办?”
  “我在江西采橘子,如果受伤了雇主要赔偿吗?”
  ……
  除了纠纷发生后的及时调解,普及法律知识也是闽赣边界(建宁)平安建设联动中心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更好地推动普法到基层,建宁县司法局成立“建宁县12348”法律服务热线管理平台,及时向前来咨询的群众提供帮助。
  不仅如此,2023年8月,建宁县司法局还在全国首批农业产业强镇——溪口镇的枫元村成立“金种子”普法工作室,打造“家门口”的种业法律服务驿站。
  该村是全国杂交水稻制种示范核心基地,先后获得省级文明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等称号。
  据建宁县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股股长张海平介绍,“金种子”普法工作室把“种业司法服务护航乡村振兴”理念与“蒲公英”志愿服务有机结合,成立了一支由镇综治分管领导、法官、司法行政干部、派出所民警、农业执法人员、“种业法律明白人”等人员组成的闽赣边界“种业蒲公英”普法志愿服务队。“种业蒲公英”普法志愿服务队围绕种业法律服务需求,从基地保护、权益保障、法律援助、普法宣传等方面强化协作配合,为种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打造法治化沃土和摇篮。
  自“金种子”普法工作室成立以来,“种业蒲公英”已经开展涉种业专题“三进”普法宣传20余场次,参与各类种业纠纷调解30余起。比如,每逢春耕时节,“种业蒲公英”深入乡村农舍、田间地头,开展“司法为民护春耕”普法宣传活动。每逢夏季管护时节,“种业蒲公英”普法志愿服务队到溪口镇、里心镇、均口镇等制种大镇,开展近距离全覆盖的普法讲座。每逢秋收时节,“种业蒲公英”以建宁县丰收节为契机,搭乘普法助农“直通车”到溪口镇、里心镇、均口镇,以“摆摊点、挂海报、赶大集、入田野、进庭院”等普法形式开展“庆丰收·促和美·与法同行”专题种业普法宣传活动,让农民群众体验丰收欢乐的同时,也能切实感受到法律服务就在身边。
  另外,为有效防范和化解制种企业、制种经纪人与农户之间的各类涉种矛盾纠纷,2022年9月,建宁县委政法委还破除部门“边界”,牵头整合政法各单位力量,在建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立了种业振兴法治护航服务中心。
  “我们依托设在该中心的法律服务联络点积极开展种业执法培训,推动辖区律所与种业协会联动共建,同时开展法治体检和种业专题普法,从县内种业公司、制种经纪人及制种农户中定向培养出一批兼具专业性和接地气的‘种业法律明白人’,切实为制种企业、制种经纪人、制种大户纾困解难。”建宁县司法局副局长林成勇介绍。
  以黄坊乡为例,据记者了解,黄坊乡鼓励具有一定文化知识、有责任感、遵纪守法、办事公道且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的村民,来担任基层调解组织调解员,村“两委”班子成员、“五老”人员以及乡村人民调解员、综治员、基层网格员、致富能手等积极投身“种业法律明白人”队伍,精准选拔高质量“种业法律明白人”。截至目前,黄坊乡已选树培育25位“种业法律明白人”。
  “他们做活线上普法产品,积极打造村民种业法治宣传‘空中课堂’,定期发布种业案例培训资料,以案释法,常态化开展种业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林成勇告诉记者,同时,黄坊乡“种业法律明白人”还积极参与本地种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针对具体案件,采取面对面、背对背调解,用“土话”讲人情味,与当事人交心谈心,有效引导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从而达到了“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小小‘金种子’,造福‘大民生’。我们将深耕‘种业法律明白人’‘种业蒲公英’等‘边界枫桥’服务品牌,以法治力量守护好建宁这片红土地上的每一粒‘金种子’,为农林经济发展、农民群众增收贡献司法行政智慧和力量。”邱春祥说道。 
  
  部门联动、省际联建
  尽显闽赣边界特色
  
  闽赣边界(建宁)平安建设联动中心除了下设有闽赣边界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外,还设有综合协调办公室、诉非联动中心、闽赣边界司法便民服务站、闽赣边界生态检察工作室、闽赣边界警务室等机构。工作人员由省际相邻乡(镇)、政法单位等轮值派驻,共同谋划、协商推动边界治理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涉闽赣省际边界种业关联纠纷、种业市场不够规范、知识产权有效保护不足等矛盾纠纷问题,建宁县人民法院还与江西广昌、南丰、黎川等毗邻县法院建立了跨省域司法协同机制,实施“‘金种子’闽赣紧邻党建”行动。同时,为了助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种业振兴发展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的司法服务,建宁县法院还成立了福建省首家种业巡回审判法庭。该法庭在2022年办理的一起跨省种业纠纷案件就曾引起广泛关注。
  2022年5月,南丰县某合作社与建宁县的制种户饶某签订《杂交水稻种子预约生产合同》,委托饶某在该合作社承租的南丰县太和镇寨仂村种植29亩杂交水稻种子。种子收割后,该合作社要求饶某交付种子,饶某以合作社需先付款为由拒绝交付。双方协商未果,该合作社于2023年4月诉至建宁县法院。
  建宁县法院启动跨省域司法协同机制,建宁县法院种业巡回审判专庭的法官迅即展开诉前调解工作。在调解现场,当事人剑拔弩张,不断指责对方过错。而法官则迅速抓住案件争议焦点,联合建宁县里心镇、南丰县太和镇司法所工作人员、太和镇寨仂村村干部及“种业法律明白人”现场介入调解,分清是非责任,最终双方达成一致的赔偿协议。
  “建宁县法院对于处理该类纠纷,具有丰富的经验!”随着这起跨省种业纠纷圆满解决,原告合作社律师在微信朋友圈对法官处理种业纠纷的专业性点赞。2023年6月5日,原告合作社将一面印有“怀爱民之心  办利民之事”字样的锦旗送到法官手中以示感谢。
  该案的成功调解,也是建宁县政法部门联合护航边界种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由建宁县法院牵头已开展联席会议、联动执行6场次,聚合各方资源化解涉边界种业纠纷23起,跨境执行到位种子款513万余元。
  “部门联动、省际联建”还远不止于此。比如,建宁县林业局主动融入“五联”工作机制,与闽赣边界基层派出所、司法所密切协作,建立“警长+站长+护林员”“一林一警”联勤联动工作机制,有效化解边界群众林地纷争以及森林防火、毁林开荒等破坏森林生态行为引发的纠葛。同时,建宁县林业局创新“共享联办”林改综合服务机制,积极打通服务林农“最后一公里”。
  另外,建宁、南丰、广昌、黎川边界四县还联合组建了一支行走在边界线的“蒲公英”骑行队伍,通过边界骑行普法、“红色+法治”“法治+旅游+采摘”等形式,联合开展特色普法活动,全力当好边界群众的政策法规“解读员”、化解纠纷“调解员”、公共法律“服务员”。
  值得关注的还有,建宁县打破省际边界,联通闽赣边界村,共同开展边界联防联调联创工作,积极推进边界村联创“民主法治示范村”。
  “我们得充分利用边界优势,因地制宜打造符合地域特色的基层治理新品牌新机制,不断推动边界乡村‘三治融合’大发展,持续不断为闽赣边界乡村全面振兴保驾护航。”邱春祥最后如是说。
  ● 责任编辑:吴怡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