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为抓手打造首都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新阵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关乎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对法治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基层群众对法律需求的呼声越来越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的基础在基层。”法学会如何把首都丰厚的、优秀的法律人才资源充分调动起来,深入基层,送法进基层、普法进基层,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而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重要载体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正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举措。北京市法学会立足“三新三点”,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为抓手,积极打造首都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新阵地。
  
  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回应首都基层法治需求
  是新的工作发力点
  
  北京市法学会多次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发现首都人民对法治的需求量大且多层次,尤其在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婚姻继承、拆迁补偿、土地承包等方面法治需求较为迫切。北京市法学会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意见》和中国法学会《加强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 深入开展县(市、区)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的指引》为行动指南,积极致力于加大全市各级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的推进力度,建立覆盖区、街道(乡镇)、村(居)的法学会基层法律服务站点。
  自2021年伊始,北京市法学会率先在全市16区建立了基层工作联系点,作为开展法律服务和法治宣传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北京市法学会进一步扩大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在基层法治建设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积极推动各区法学会充分依托各级综治中心、政务服务中心、调解中心、会员之家等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层面组建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
  
  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深入基层社会治理
  是新的工作增长点
  
  北京市法学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各区法学会充分发挥基层服务站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主渠道、主力军作用,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乡/街道),将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
  一是依托法学会基层服务站,打造矛盾纠纷化解“新阵地”,不断拓宽基层法律服务覆盖面,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的“第一道防线”。大兴区法学会选派业务能力强、精通各领域法律法规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入驻基层服务站点,解决来访群众在家庭婚恋、征地拆迁、交通事故、物业、劳务、债务、医疗等诸多领域的矛盾纠纷,着力打造矛盾纠纷化解“一站式”实战平台。西城区法学会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围绕基层服务站点开展多元调解工作,累计参与合同审查2200余份,提供各项法律咨询17600余次,化解抚恤金纠纷、物业纠纷、消防管道维修纠纷等各种矛盾纠纷970余起,真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源头,切实为区域安全稳定、发展繁荣贡献力量。
  二是依托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全力打造普法宣传“全链条”,提高法律服务的针对性和精准度,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房山区法学会成立专门的普法讲师团,依托27个基层服务站点开展120余场普法宣传活动,真正将法律知识送进活动中心、商业广场、医院学校、企业村居。现场为群众讲解法律知识、发放宣传资料、提供法律咨询,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710件,解答群众法律咨询3143人次、满意度100%;为群众提供上门服务21次,获赠锦旗20面,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674万余元。
  
  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建设基层法治实践“新地标”是新的工作结合点
  
  北京市法学会推动各法学社团、涉法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发挥服务特长,打造首都特色服务品牌。北京融商一带一路法律与商事服务中心搭建“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解纷平台,通过线上与线下、国内与国际、官方与民间等方式,和国内外政府、法院、仲裁、公证、律所、商协会等合作机构设立110个法律服务站,服务北京及全国中资企业、外企及涉外中介机构4万多家,服务能力延伸至80个国家(地区),全球720名调解员办理涉外商事案件3万余宗,调解结案成功率达60%。北京睦邻法律服务中心在东城、西城、海淀、朝阳、丰台、通州、怀柔7区建立了14个公益法律服务站,本着“深耕基层,化解矛盾”的理念,主动参与街道和社区矛盾调解23起,成功调解19起,调解成功率达82.6%。海淀区田村路街道公益法律服务站帮助遭家暴30余年的妇女圆满解决婚姻家庭问题,受到当事人和社区居民的高度称赞,获赠锦旗;田村路街道公益法律服务站还用5年时间成功化解了一起进京上访长达14年的“钉子户”难题。
  北京市法学会将在中国法学会的精心指导下,有效发挥群团组织优势作用,把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整合矛盾纠纷化解资源和力量,助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更好服务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
  (作者系北京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
  ● 责任编辑:陈致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