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妇女儿童权益的维护撑起一片法治晴空

  在我国,女性人口超过6.88亿,0至17岁人口约为2.98亿,二者合计约占总人口的七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妇女事业发展、儿童权益保护,把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作为坚定的国家意志,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工作也跃上新台阶,实现全方位进步。
  反家庭暴力法出台,民法典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接连修法……通过立法先行,为妇女儿童织就严密保护网、撑起权益保障伞。与此同时,司法机关高度重视妇女儿童权益的司法保护工作。2019年1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最高检”)与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以下简称“全国妇联”)联合发布《关于建立共同推动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合作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持续保障妇女儿童权利奠定坚实基础。

  过去五年间,最高检携手全国妇联共护芳华,守护妇女儿童向阳花开。从严厉打击家庭暴力到执业权利平等,从人身权利保障到涉案孤儿帮扶,一起起典型案例的办理见证了检察机关守护妇女儿童的决心和用心。


  家暴零容忍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2023年4月17日,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娜在办公室整理卷宗,突然窗外一句“天理何在,还我公道”的呼喊声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她急忙跑到检察院门口,发现喊冤之人正是检察机关提前介入的一起案件的当事人李军(化名)。
  情绪激动的李军嘶吼说,他被同居女友田华(化名)刺成重伤,连医药费都是自己出的,今天来必须得讨个说法!稳定好李军情绪后,张娜马上和控申部门、案件承办人会合,研究梳理案件。
  案件初步证据显示,田华捅伤李军时已身怀两个月身孕,什么原因让一个孕妇下重手捅伤自己的男友?检察人员认为案情并不简单,立刻全面梳理笔录、调取监控。
  警方笔录显示,案发前一天,田华报过警,表示被李军殴打。随着调查的深入,案情渐渐明晰。案发当晚,酒醉的李军不满田华报警,对刚回家的田华实施暴力,不仅掐她脖子、扇她耳光,还用枕头捂住其口鼻。明知女友有孕,仍用脚使劲踹其肚子。田华想逃出房间,怎奈体力不及李军,被拽倒后硬生生拖回房间。“你还敢报警是吧,我今天就把你搞死!”慌乱中,田华抓到一把水果刀刺伤了李军。眼见鲜红的血液汩汩涌出,田华意识到大事不好,赶忙把李军送到医院,并主动投案。
  复盘完整起案件,张娜和同事们更加坚定:田华才是受害人!同时让他们痛心的是,田华被打不是一两天的事,天真的她还以为自己的怀孕能让男友改过自新,没想到最后结局会是这样。
  “田华到底是有罪还是无罪” “她的行为用法律如何去评判”这成为摆在检察人员面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他们分析认为,虽然二人尚未结婚,但长期稳定共同生活,李军的行为是典型的家庭暴力。从起因、时间、对象、意图等条件看,田华的行为是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具有防卫性。
  张娜表示:“案发现场,田华和肚子里的孩子处在紧急、现实的危险中,那把够得着的刀成了她保护自己和孩子的唯一希望。立足她当时所处的情境,虽然造成了李军重伤结果,但并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条,属于正当防卫,不应该追究刑事责任。”
  接下来的问题是,田华被认定无罪,李军能不能接受?从他激进的做法来看,此事并不容易。经过检察官调解、苦口婆心劝说,李军最后同意田华付给他一笔赔偿,检察机关对田华作出相对不起诉处理。
  这起案件给承办检察官带来很大感悟:“我们经手的每一个案件,对我们来说是成百上千份案件中的之一,但对当事人来说,却是她人生的全部(大事)。如果认定田华有罪,对遭遇家暴困境的女性将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施暴者便更加猖狂、受害人则更难维权。家暴是错,不放任‘谁伤谁有理,谁闹谁有理’,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直击女性职场困境痛点
  开展平等保护 
  招聘时要求“限男性”“男士优先”,因怀孕被辞退或违法调岗,职场性骚扰投诉无门……针对这些女性职场困境,检察机关近年来在个案中能动履职,直击妇女权益保障痛点,为她们撑起法治蓝天,助其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2023年2月21日,某网络平台上一则实名维权视频发布不久,当晚点击量便超过了百万,跟帖回复也高达上万条。发布者张慧(化名)控诉自己在公司兢兢业业工作近10年,却因怀孕从管理岗位被调至体力劳动岗位,甚至被要求搬运几十公斤重的板材。祸不单行,在同一家公司工作的丈夫也受到牵连,二人不仅被移出公司微信群、删除指纹打卡权限,就连电脑和办公椅等办公用品也被一并撤除。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妇联了解相关信息后,即刻将线索移交至新北区检察院。随着检察机关调查的深入,张慧一家的现实困境让承办人员唏嘘不已。
  39岁的张慧是名二胎高龄孕妇,三年前,她四岁的儿子不幸患上脑瘤。治疗过程的两次大手术、42次放化疗给夫妻二人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但二人从不缺勤、旷工,坚守岗位勤勉工作。此次新生命的降临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公司的无情做法却将二人再次推入了无助又绝望的深渊。
  张慧知道此番种种刁难,皆因公司想逼迫自己主动辞职。在长时间的对峙中,为了一家生计的丈夫被迫选择辞职,但张慧却打算坚持留下来,捍卫自己的权益。她的遭遇并非个例,该公司拥有女职工近200人,以往很多相似经历的女职工选择隐忍和退让,但不妥协的张慧站了出来。
  了解案情后,新北区检察院以行政公益诉讼正式立案,打响这场女职工权益保卫战。2023年3月16日下午,检察机关组织召开听证会,该公司坚称:“我们对张慧是正常调岗!”张慧既委屈又愤怒:“公司让我一个孕妇到车间搬重物,也算正常调岗吗?这分明是逃避赔偿,逼我辞职!”她对公司存在的未组织女职工妇科体检、对产检请假设置障碍等侵害女职工特殊权益的行为进行一一举证说明。办案检察官现场出示了前期公益调查取得的证据材料并对相关法律规定进行了解释说理。
  听证会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最后听证员一致认为,公司侵害了包括张慧在内众多女职工的特殊权益,建议检察机关履行公益诉讼监督职能。新北区检察院依法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相关职能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及时约谈了公司负责人,督促公司制定了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制度,将女职工特殊保护条款补充列入劳动合同。
  案件办理过程中,涉案公司认识到问题并主动和张慧和解,一次性支付了补偿金9.4万元。同时,检察机关依法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向张慧一家发放救助金3万元。新北区妇联、团委也对张慧家庭进行了结对帮困。2023年8月15日,张慧的小女儿顺利出生,取名小苹果,寄予她平安长大的爱意和期望。
  以个案办理促类案监督,进而推动诉源治理,是检察公益诉讼的制度优势。《通知》明确提出,针对相关单位招聘工作中涉嫌就业性别歧视,相关组织、个人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贬低损害妇女人格等问题,检察机关可以发出检察建议,或者提起公益诉讼。近年来,检察机关和妇联组织同心同力,在一个个具体案件中纠正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行为,切实解决职场女性急难愁盼问题。
  
  司法救助  扶危济困暖人心
  2022年5月,浙江省仙居县检察院通过数字模型,对辖区内刑事司法救助线索进行查漏补缺。检察官在比对过程发现应救助线索为98条,而实际办案却是97件。检察官们不禁疑惑:“还有一条线索哪里去了?”
  经过调取数字卷宗仔细比对,杜鹃(化名)的信息浮出水面。杜鹃系该院2021年办理的一起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当年的故意伤害案给她造成多处轻伤,但因施暴者无经济赔偿能力,她未获得任何赔偿。让人费解的是,办案人员当初询问她是否需要申请司法救助,她却坚决拒绝了。
  “杜鹃,60岁,单身母亲,无固定收入,和两个女儿租住在本县城乡接合部……”结合系统显示的相关信息,检察人员推测,杜鹃受刑事伤害后,生活很可能已陷入困境。
  于是当天下午,检察官们约上县妇联的同志一起,几经寻找,在城乡接合部一处偏僻的地方找到了杜鹃的租住屋。走进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阴暗潮湿、空气流通不畅的不适感扑面而来。屋子前半间用来洗衣做饭,后半间摆放着一张床,作为杜鹃和女儿们的“卧室”。杜鹃看起来很瘦弱,头发花白、佝偻着身子,检察官们登门时正做着彩灯手工艺品,补贴家用。
  说明来意后,检察、妇联工作人员关心询问杜鹃家里的经济状况。她表示还能应付:“只是这几年自己受伤治疗和两个女儿读书开支比较大,陆续向亲戚借了二十多万元,不过我们会想办法还完的。”
  “您这种情况是完全可以申请司法救助的……”“不用麻烦政府,我能还上的。”还没等检察人员说完话,杜鹃便打断了他们,再一次谢绝了司法救助的建议。
  检察人员并未就此止步,经过数次走访核实,他们更加坚定司法救助的决心。原来,这段时间以来,沉重的生活并没有压垮这位单身母亲。为增加收入,她每天早晚都坚持出摊卖煎饼。然而,据检察人员观察,因受过伤她做煎饼的速度很慢,一天下来最多卖几十个,收入微薄。
  为弄清楚杜鹃拒绝救助的真实原因,检察人员找到杜鹃的亲戚,进一步了解情况。亲戚们说,杜鹃曾表示找亲戚们借钱已经很难为情了,检察官们跟她非亲非故,她不想成为“手心朝上”接受施舍的人。
  杜鹃这种“要强”的个性,也遗传给了女儿。2022年,大女儿大学毕业后,县妇联曾联系当地专业对口企业,帮她找到一份月薪5000元的工作。出乎意料的是,大女儿没去,而是自己找了一份月薪3000多元的工作。她说:“不想别人误会自己靠走后门找到的工作。”
  懂事的小女儿看着妈妈拖着病躯四处借钱为她筹大学学费,好几次产生辍学的想法。杜鹃不同意:“大学都考上了,哪有不读的道理?”虽然小女儿的学校每年都有困难学生补助,但要开具各种证明,她办不下来。县妇联的同志得知这一情况后,经多方奔走,协助小女儿申请了困难大学生救助金,并请县红十字会安排专业心理辅导师,为小女儿进行心理疏导。这一次,杜鹃没有拒绝。
  接触的次数多了、时间久了,杜鹃跟检察人员聊天不再如先前般拘谨。检察人员看准时机,继续耐心劝导:“最高检和全国妇联对困难女同胞有专项司法救助,没有人一生都是一帆风顺的,总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亲戚的帮是帮,国家的帮也是帮。”“大姐,我们在您身上看到了自强不息的力量。国家帮助您,就是想防止像您这样的家庭因案致困,正是为了在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落下!”……
  几天后,杜鹃主动找到检察官:“我想通了,救助不是施舍,接受帮助也不是乞讨。过去是我脑子转不过弯,辜负了你们的好意。”
  取得杜鹃的理解后,仙居县检察院随即提请台州市人民检察院联合救助,并申请下来4万元救助金;对接街道协调县民政局,将杜鹃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县妇联为杜鹃一家联系女企业家协会结对帮扶;2023年初,又帮她们申请了带电梯的公共租赁住房。
  2022年以来,最高检与全国妇联持续开展“关注困难妇女群体,加强专项司法救助”活动。截至2024年2月,检察机关对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权,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生活面临急迫困难的近5.6万名妇女予以司法救助。
  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没有终点。检察机关会同妇联组织,强化部门协调配合,通过推出全面保障妇女权益的“法治套餐”,对妇女儿童权益全方位保护,对侵害妇女儿童权益问题全链条治理,筑牢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治屏障,“未”“她”撑起一片法治晴空。
  ● 责任编辑:刘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