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为民 首席建功”系列报道之五

安徽:立足基层、因地制宜、借势借力推进“首席”和“站点”建设

  近年来,安徽把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和基层服务站点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法学会工作的重中之重,聚焦基层所需,积极有效服务于“四个重大”。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的落实情况,纳入平安建设考核,推动工作落实到位。省委政法委和省法学会印发的2024年工作要点,都将基层服务站点工作列为重点任务。
  安徽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省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董桂文介绍:“自服务站点建设以来,安徽省法学会认真贯彻中国法学会要求,坚持立足基层、因地制宜、借势借力,深度参与矛盾调处、风险评估、法律服务等工作,为平安安徽、法治安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安徽省群众安全感排名居全国第6,每十万人命案发案数连续13年保持全国最低省份之一。”
  
  强强联合
  “首席”与“一号工程”的双向奔赴 
  着眼集聚高端法律服务资源,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安徽正在举全省之力加紧推进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建设,作为法治安徽建设的“一号工程”,努力打造“提供高端法律服务、打造一流法律服务高地”。
  2024年3月28日,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虞爱华实地调研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建设时表示,建设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是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有力举措,是服务安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突出“创新发展”的金字招牌,突出“高端服务”的价值导向,用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优势。
  创新法务区建设的高定位和高标准,为安徽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和基层服务站点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增长点。如何实现二者的双向奔赴,已经成为安徽法学会系统需要考虑的重大课题。

  安徽省法学会和合肥市法学会提出,要进一步融入创新法务区建设。其中,省法学会承担了建立长三角区域法治人才联盟基地和参与建设习近平法治思想安徽研究宣传基地两项任务,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与人才联盟库结合起来,参与创新法务区建设重大项目论证、商事争端化解等工作,突出疑难复杂信访案件化解工作,务求取得更大成效,努力把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打造成全国的精品名牌。


  围绕中心
  以高水平法治主动服务高质量发展 
  2023年7月,中共安徽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明确了安徽“三地一区”(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的战略定位,建设“七个强省”(自立自强的科技强省、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高质高效的农业强省、山水秀美的生态强省、英才荟萃的人才强省、人民满意的教育强省、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
  自2022年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以来,合肥市法学会围绕“四个重大”为市委市政府提供了非常专业精准权威的决策建议。据合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介绍,在服务“四个重大”中,专家组围绕“老百姓的需求是什么”“我们的法律政策在哪里”“通过什么路径去解决”三方面来进行论证。他认为:“我们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报告非常管用,为市委市政府依法科学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截至目前,围绕“四个重大”,合肥市法学会共组织了16个重大案(事)件的咨询服务,出具了法律意见书。其中,在有效服务重大公共决策方面,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围绕本地重要地方性立法《合肥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其内容和形式的合法性、创新性、规范性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法律论证,提出具体修改意见54条,为条例起草和修改提供了权威的专业性意见。在有效防控重大法律风险方面,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紧盯一批“骨头案”“钉子案”,为“皖维”“长鑫”“南二环西延”等省市重点工程提供法律咨询,避免决策和实践中的法律风险。在有效化解重大信访积案方面,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为某大厦3000多万元工程费破产财产定性提供法律咨询,助力化解了一起延续十余年的重大群体上访积案。
  芜湖是拥江发展的省内第二大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芜湖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未来五年“聚焦高质量、冲刺八千亿、建成副中心”的奋斗目标,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融入全市中心工作高效推进。
  芜湖市法学会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主动服务经济发展大局,服务高质量副中心城市建设。对标芜湖“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聚焦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制药、电子电器、新型材料等主导产业发展,组织参与“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企业法治体检”“护航高质量发展”等工作,主动上门助力奇瑞汽车、海螺集团、三只松鼠、凡臣优品等企业依法解决“疑难杂症”,为各类经营主体“跨山越海”献计出力。
  芜湖无为市委政法委联合六部门出台《关于依法打击缠访闹访越级访违法信访行为的通告》,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全程参与制定,并提供了法律支持。芜湖市镜湖区委政法委对省交办的47件信访案件,落实一案一专班推进化解,圆满完成了省交办化解任务,化解率100%。特别是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不懈努力下,成功化解了30余年的许某某信访案件,该案件被安徽省高院作为典型案例在全省进行了经验交流。
  
  老树新芽
  “六尺巷”与“首席”碰撞出了火花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康熙年间,桐城籍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千里传书,巧妙化解了家人和邻里因建墙引发的纠纷,双方主动各自退让三尺,这首短诗生动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的内涵精髓。
  桐城也是清代桐城派文化的发源地,桐城派讲求以义理为主导。安庆桐城市将六尺巷典故和桐城派文化蕴含的和为贵精神融入基层治理,创新推出“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2021年,桐城市获评平安建设示范县;2023年,“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同年,桐城市委政法委荣获“新时代政法楷模集体”称号,“六尺巷调解法”被写入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21年,安庆市被确定为全省“首席”试点市,随后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并推动基层服务站点建设列入市委、市政府依法治市“一规划两方案”《市委政法年度工作要点》《市法学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六尺巷式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将站点建设与市委政法工作、法治安庆建设同部署同推进,持续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在工作中,安庆市法学会积极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为该市重要文件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疑难涉法事务等建言献策、提供咨询和法律服务。截至目前,共办理涉法事务82件,参与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275件,有效将各类风险隐患控制在源头。组建破产重整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团队,助力退市企业安徽盛运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行破产重整,150亿元债务风险有效化解,超过3.6万名中小股民合法权益得以保障。成功调解一起涉及约300亩土地、历时6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合同纠纷,实现了案结事了。
  调研中,时任桐城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中龙介绍,今年7月份即将举办“‘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研讨会”暨“六尺巷‘和’文化征文大赛”,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和基层站点建设是该活动的重要内容。继续加强法学研究,今年拟聘请高校类型的专家和实务型专家作为桐城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和六尺巷社区治理学院的客座教授。依托桐城异地商会,建立14个异地“六尺巷工作站”,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西安、广州、深圳等城市。这些工作站也作为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之一,都设立商事调解委员会,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涉法服务。

  随着“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的深入推进,与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和基层站点建设也碰撞出越来越多的火花,如何进一步加速融合、不断形成生动实践,总结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工作模式,已经成为安庆不断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目标。


  深入基层  把“首席”和“站点”送到最需要的山村去
  芜湖市精心选聘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将首席与群众工作、基层行活动双结合,在全省率先设立湾沚区桃园村、南陵县长乐村两个村级法律服务站试点,多触角延伸、全方位下沉,打通法治为民实践的“最后一公里”。
  芜湖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韦秀芳介绍说:“之所以选择湾沚区桃园村、南陵县长乐村两个试点,而没有在乡镇和街道一级全面铺开,是因为当前芜湖各地差异较大,比如湾沚区正在弱化镇的职能,湾沚区总人口30多万,但在5个镇中,有的镇常住人口不到2万人。行政村也差异很大,有的村人口都有1万多人,且在主城区旁边,法律诉求非常多。第一批选择试点的这两个村,一个是治理非常好的村,一个是矛盾复杂的贫困村,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在站点布局方面,为了缩小后发、人才等方面的劣势,芜湖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没有完全按照行政区划和行政层级来布局,从开始就按照“哪里有特别急需,就在哪里布局”的思路来推动基层站点工作,首先考虑如何“一插到底”。
  韦秀芳认为,虽然基层对法律服务人才的需要是最大的,但最顶级的法律服务人才都在大城市,到区县这一级,法律服务人才较为匮乏,法治需求和人才供给两者是“倒挂”的,矛盾突出,所以把法律服务人才引流到基层发挥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2023年7月,芜湖市法学会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湾沚区桃园村设立了全省首个村级法律服务站,为村“两委”和村民提供“点单式”法律服务,与“法治文化进基层”、“润心”法治宣讲、“首席进基层”活动结合,组织法学会会员主动走到村民身边,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疑难法律问题。
  “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联系点”指派专人值班,负责委托事项受理、信访接待、协调、反馈工作。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团队每月到“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联系点”“坐班”服务一天、每季度进村提供一次“面对面”法律服务。
  在服务村民方面,村级法律服务站突出“靶向”和“智囊”优势,采用“1+1+N”模式(即1名政法干警+1个首席专家团队+镇政法委员、驻村人民调解员、村分管干部、行业主管部门人员等),形成“四位一体”基层法律服务新机制(即以包村政法干警为中心、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团队为智库、若干业务骨干为纽带、农村群众为服务对象)。
  2024年1月,芜湖市法学会又在无为市姚沟镇南湖村改建法学会村级法律服务站。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联系点”与“百姓评理说事示范点”和“新城村百姓评理说事点”融合共建,打造了服务基层的法学会法治基地。
  该基地以“法治文化”为主题,建设法治文化长廊、室外图书馆、墙体法治彩绘、法治宣传栏、宪法宣传日雕塑等设施,内容贴近群众生活,集最新法律条文、以案释法、法律名言警句、法治文化名人、法律小故事等多种形式开展普法宣传,让“法治味道”浸润水乡空气,让当地村民“学着法律出门,读着法律回家”。
  南湖村基层法律站点成立以来,已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宣传10余场次,化解矛盾纠纷34起。该基地已成为姚沟镇“法律服务提供点”“政策法律宣传点”“社情民意收集点”“矛盾纠纷化解点”。
  
  制度先行
  把公平正义刻进老百姓的心里 
  为了最大程度彰显“首席”制度的客观公正性,合肥市坚持边实践边完善,高标准探索公平客观的评查机制,采取“六位一体”的制度设计,包括“首席负责+人员回避+形式审查+独立经费+独立负责+跟踪回访”,提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的权威性。
  一是探索建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负责制度。规定专家委员会召开咨询事项讨论会时,由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主持、组织,党委政法委和法学会的人员均不参加,专家委员会闭门会讨论意见时,委托单位不参与,确保专家委员会公平公正开展工作。
  二是探索建立人员回避制度。规定专家本人与咨询项目有利害关系的,或存在可能影响专家意见独立性、客观性、科学性和公正性等相关情形,专家应予以回避。
  三是探索建立形式审查制度。规定在专家委员会形成统一的法律意见后,成员全部签字后交由法学会备案审查。备案审查重点是咨询服务过程、服务规范和服务纪律执行情况、意见的格式规范情况等形式和程序内容,对案件事实和法律意见不作实质审查和评价,以保证专家意见的独立与客观。
  四是探索建立劳务费公共支出保障制度。规定专家劳务费均由法学会支付,无需委托方支付任何费用,保障专家们独立公平公正客观地出具法律意见,避免受到委托方意见的影响。
  五是探索建立专家签字负责制。要求建立法律意见书规范制度和法律意见书统一模板,明确参与的每名专家要在法律意见书上签字,对其提供的意见负责,确保意见是经过独立、充分考虑的。
  六是探索建立跟踪回访服务制度。对委托单位的咨询案件跟踪回访、跟进服务。在法律意见书反馈给委托单位后,不定期地通过电询、函询、现场查询等形式,了解法律意见建议采纳情况、了解是否真正解决问题以及存在的困难等。
  在调研中,合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介绍了一个案子:一位江苏南京籍的当事人在安徽马鞍山打官司,他不信任马鞍山的鉴定结果,认为南京的鉴定水平“略高一筹”。合肥方立即联系南京相关部门,请他们帮忙鉴定案卷,待结果出来,当事人心服口服。根据当事人意愿,采取这种异地检测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无独有偶,芜湖也在积极探索异地案件评查机制。芜湖市与黄山市签订《政法系统执法监督协作联动协议》,互派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开展异地案件评价工作,消除当事人顾虑,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目前,两地专家共开展异地案件评查10余起,建立了跨区域重点信访案件交叉评查、重要信息互换共研、重大风险联防联控、重点人员协查共管的互援协处机制。
  ● 责任编辑:刘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