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为民 首席建功”系列报道之三

浙江:探索推进站点融入“141”体系 奏好服务法治实践“协奏曲”

  初夏时节的杭州,满目青翠,一步一景。在萧山区社会治理中心的大厅里,前来办事的人络绎不绝。在这里,入驻着区委政法委和区法学会、司法局、信访局、法院、检察院等多个部门。该中心集信访和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社会治理事件处理、社会风险分析研判、重大维稳应急管理、执法监管协调指挥、基层社会治理业务指导等六大平台于一体,是杭州市规模最大、功能最为齐全的一站式服务中心。
  在中心的二楼,萧山区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内,前来咨询的群众正在向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反映诉求,认真听取专家的分析意见。萧山区法学会将基层服务站深度嵌入区社会治理中心,突出了机制融入、力量融合、保障融通。据了解,该中心现入驻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和调解员40余名,2023年参与调解案件700余件,为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信访工作法治化提供了有力支撑,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相关工作费用纳入区人民调解经费专项预算保障。
  窥一斑而知全豹。这里是浙江省法学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国法学会部署要求,加强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深入开展县(市、区)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的一个缩影。 
  郡县治,天下安。浙江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法学会会长王成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基层既是产生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协调利益关系和疏导社会矛盾的‘茬口’。我们始终把强基固本作为一项根本性、战略性任务,率先推动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型,创新构建‘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的基层治理体系(以下简称‘141’体系),完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模式,积极推动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全面融入‘141’体系,有效促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向基层一线延伸,最大限度把矛盾风险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进一步丰富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内涵,让新时代‘枫桥经验’更加熠熠生辉。”
  
  站点布局因地制宜     
  浙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重要萌发地和法治中国建设重要实践地。近年来,浙江省法学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法学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推进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等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县级法学会规范化建设,全省90个县级法学会机构编制人员均已配备到位,工作经费全部纳入本级财政预算;高起点谋划构建覆盖省市县三级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库,1946名优秀法治人才被各级法学会选聘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紧紧围绕省委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三个“一号工程”等重大部署,通过扎实推进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为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搭建起服务法治实践的重要平台。   
  浙江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省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卫中强告诉记者,我们充分发挥法学会“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作用,特别是用好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宝贵资源,积极为浙江省争创法治中国示范区、平安中国示范区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3年,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写入《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2024年,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和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工作写入《浙江省公共法律服务条例》,给予了立法保障;省委办公厅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纳入省委综合考核;省法学会先后出台文件,连续三年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和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情况纳入平安浙江建设考评体系,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法学会主责、部门联动、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
  “141”体系是浙江基层社会治理的“金名片”。浙江省法学会立足“141”体系贯通到底、运行成熟、群众认可度高的实际,主动加强与省委社工部、省委政法委、省委依法治省办、省信访局等部门沟通对接,探索把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融入该体系之中,嵌入县级社会治理中心、乡镇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
  浙江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叶新向记者进一步介绍:“‘141’的第一个‘1’指社会治理中心,‘4’指党建统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等乡镇街道基层治理平台,第二个‘1’指村社网格。浙江省法学会在县级社会治理中心设立服务站,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进驻‘坐诊’;在乡镇、村社建立法学会服务联系点,安排法学会会员参与重大矛盾纠纷排查,根据实际需求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巡诊’,打通了供需两端堵点。”
  据了解,目前浙江省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已覆盖90个县级社会治理中心,覆盖杭州市萧山区盈丰街道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区、诸暨市枫桥街道、舟山离岛片区等600余个乡镇街道及重点产业园区。
  在杭州市拱墅区,法学会依托社会治理中心、民办非政府组织“运和调解中心”等建立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发挥法学会组织协调作用,使其成为法学会会员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的新平台、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服务党委政府决策的新载体、法学院校培育青年法治人才的新基地。
  杭州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梅云霞告诉记者,自“运和调解中心”成立以来,已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37件,其中一般纠纷110件,涉众合同纠纷481件,提级调处基层调解失败疑难案件46件。
  在绍兴市上虞区,区法学会立足实际,紧盯基层法治需求,充分释放组织力量优势,将站点设立在南丰平安共同体内,与辖区警务站、社区便民服务站、矛盾纠纷调解室、红色物业等纳入一体化管理,一站式解决基层治理一揽子问题。据上虞区法学会专职副会长王一争介绍,上虞区重点打造了护企优商服务、知识产权调解等两中心,两中心辐射带动全区20个法学联络站、277个联系服务点、34个学会品牌调解室的站点网络系统。全区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经费每年15万元,已经列入区财政预算保障。
  上虞区法学会注重夯实基层基础,高标准推进镇村联系服务站点和品牌工作室建设。按照“有人员、有阵地、有制度、有活动、有台账”的“五有”标准,在全区所有镇街、村社设立法学会联络站、联系服务点,由镇街政法委员担任站长,政法综治办主任担任联络员,统筹辖区内会员发展、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等活动,健全完善信息报送、联系服务、履职报告等制度,确保各联络站点实体化运作。
  舟山是我国第一个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除了本岛以外,离岛众多,法学法律资源共享难度较大,但基层干部、渔区渔民的法治需求同样迫切。
  据舟山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杨宏伟介绍,舟山立足本岛一体化,体现“中心辐射周边、周边互补中心”的布局原则,在定海区域设白泉、金塘、城东3个站点,在普陀区域设沈家门、东港、六横3个站点。6个站点设置既有城市街道,又有中心镇,更有周边功能区乡镇,服务范围基本覆盖了本岛区域。此外,还在岱山县、嵊泗县等离岛片区建立了3个乡镇工作站,立足海岛海洋特色开展法治服务,积极融合引导市县两级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法律实务部门和专业律师团队的骨干会员,在工作站定期“坐堂”,充分发挥了工作站“融”服务的积极作用。据了解,这些工作站由乡镇(街道)政法分管领导担任站长,平安法治办公室副主任担任联络员,辖区内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综合行政执法队、律所等基层法律服务单位的相关法学会会员为成员,站与站之间相互沟通合作,共同提升质效。
  不仅是在线下,浙江省法学会还牵头推进“云上法学”综合应用开发建设,通过现代数字技术,让用户随时随地享受专业化、高质量、便捷式法治服务。据记者了解,“云上法学”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政府法律顾问、执业律师等法治人才信息全量归集,并通过数据模型算法,实现法治人才与法治服务需求精准匹配。对近年来最高法、最高检等部门公布的典型案例、判例,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逐个解析,形成类案知识库,对常见涉法问题提供专业解读。用户可通过相关平台,随机访问、自行选择、客观评价,着力为党政机关、市场主体、人民群众提供即时、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
  在温州、在湖州、在衢州、在丽水……在浙江各地,不管是线下还是线上,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有效发挥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作用,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
  
  站点功能多元一体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加强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创造更多经验。”浙江各级法学会紧扣平安中国示范区、法治中国示范区建设和政法工作现代化目标要求,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等法学法律工作者深度融入大局,建成了一批集引领型、联动型、预警型、研究型、枢纽型、智能型于一体的基层服务站点。
  杭州市钱塘江南岸的滨江区是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这里,聚集了国内近70%的头部“多频道网络”(MCN)机构,被誉为“直播产业第一区”。伴随着直播电商行业高速发展,不少购物纠纷随之而来。消费者购买到不合格产品、售后维权难、权益无法保障等,成为行业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2023年“双11”购物狂欢节前夕,滨江区直播产业联合会在行业内率先发布了《杭州市滨江区直播电商合规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这是滨江区打造预防性直播电商产业合规体系、全面加强直播电商产业合规增值服务体系建设迈出的重要一步。记者了解到,这份《指引》的背后,也有滨江区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蓝颖团队的身影——走访调研各企业、积极协调各部门,为《指引》提出的二十余条建议,最终都被采纳。这便是浙江省法学会探索打造的“研究型”站点,在参与加强重点产业预防性合规体系建设上寻求新的突破。
  浙江省出台重点产业预防性合规改革试点工作方案,鼓励支持法学会建立合规研究机构、支持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在合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我们以此为契机,推动基层服务站点建设融入各地重点产业、新兴行业和龙头企业发展大局,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加强对产业发展和企业经营高频涉法风险的系统性、深入性研究,参与编写重点产业合规指引,助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浙江省法学会党组成员、秘书长赵年国说。
  为推进宁波市轨道交通7号线(体育馆站至曙光路站区间、曙光路站)项目建设,宁波市鄞州区政府拟对该项目范围内国有土地上的房屋依法予以征收。但是,该项目涉及被征收总户723户,在征收过程中,一旦处理不当,很可能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鄞州区东胜街道拆迁办公室委托鄞州区法学会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开展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团队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形成了150余万字的法律风险评估报告,被相关部门采纳,提出了多项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实现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减少了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保障项目稳步推进。宁波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沈振科告诉记者,该项目最终完美收官,开创了宁波市首个500户以上巨大体量的国有征收项目提前三天100%签约的先例,实现零投诉零诉讼零上访的超预期社会效果。   
  当前,基层矛盾纠纷量大面广,成因复杂。浙江省法学会主动介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志愿服务等形式,发动法学法律工作者积极参与,帮助党委政府打好依法防控风险“主动仗”。法学会努力探索打造“预警型”站点,在助推深化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同时,浙江省法学会注重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红色法治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牵头会同相关单位联合开展法治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培育选树工作,首批命名了杭州“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沈家本历史文化园、沈钧儒纪念馆等9个法治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作为基层服务站点,探索打造“引领型”站点,着力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研究宣传阐释上求突破。
  浙江省法学会主动与省委政法委、省委依法治省办及省信访局对接,充分调动资源,努力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发挥作用搭平台、建机制,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所具有的专业权威、依法依规、一锤定音、不易反复为特色,促进各类争议实质性化解,各种矛盾纠纷案结事了、定分止争,探索打造“联动型”站点,着力在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信访工作法治化上求突破。
  浙江是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面临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法律规则、营商环境的挑战。为此,省法学会根据省政法系统与浙江大学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开展涉外法治建设省域制度机制研究、建立健全以实践为导向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协同完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还建立了中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着力提高涉外法治服务能力。浙江各地法学会结合本地涉外经贸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开辟涉外法律服务新路径,义乌市法学会聘请两名外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参与涉外经济贸易纠纷联合调解,成效明显,探索打造“枢纽型”站点,在加强涉外企业合法权益保护上有了新的突破。
  
  站点力量组合配置   
  “服务站点建设需要团结凝聚好三支力量,即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这一牵引力量、辖区会员这一主体力量、青年普法志愿者这一补充力量。”叶新表示。为此,浙江省法学会建立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动态管理、跟踪评估、工作晾晒、任务清单管理等机制,持续加强对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政治引领、业务指导、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估。坚持把服务站点建设与会员工作、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活动相结合,进一步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和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提供优秀法治人才支撑。
  红船启航地,南湖水悠悠。“红色”是嘉兴市最鲜明的底色,“红船精神”已成为这里的“根脉”,嘉兴市南湖区法学会将红船启航地的红色文化,作为指引全区会员积极投身平安南湖、法治南湖建设的原动力。为更有效地发挥南湖区法学会桥梁纽带作用,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广大法学会会员引领带动作用,2022年9月7日,南湖区法学会基层流动大讲堂在凤桥镇联丰村乡村培训中心启动试点。坚持“哪里需要,流动到哪里”的原则,打破设立固定会场限制,让乡村会场、法治公园、法治农家乐等基层现有场地资源成为基层流动大讲堂主阵地,用大宣讲、红色之旅等形式丰富活动内容。
  2004年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嘉兴调研城乡统筹工作时,曾坐上101路公交,亲身感受嘉兴城乡公交一体化带来的变化。2023年6月,30余名来自基层一线、地方高校的法学会理事、会员重走101红色公交初心之路,切身感受101路公交沿线城乡面貌的精彩蝶变、经济发展产业之变和环境发展生态之变。
  南湖区法学会聚力打造“红色精神学习点”“主题活动宣传点”“法律服务实践点”三大特色点位,基层流动大讲堂与联丰村、永红村、三星村三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形成优势互补。法学会基层站点建设不仅充分发挥了示范村现有资源优势,还结合三个村的法治需求,以法学会站点为纽带,衔接更多高校、律所的法学法律工作者下沉到乡村一线,为基层法治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南湖区法学会持续深化校地合作优势,与嘉兴南湖学院法学专业创新探索“会校合作”新模式,推动高校法学专家、授课教师、广大青年普法志愿者成为助力基层流动大讲堂建设,服务基层法治工作的新生力量,同时也为地方青年法治人才培养提供了实践平台。
  在台州市三门县,由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参与,以村干部和青年普法志愿者为主体的“法律明白人”法治实践工作站建设正在全面推开。2023年底,“法律明白人”法治实践工作站建设启动,目前,在健跳镇试运行工作站1家,200余名“法律明白人”已投入工作。台州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陈骏说,“法律明白人”管理实行组长责任制,分7个小组,工作站聘有常任讲师14名,每个小组设有讲师2名、小组长1名,负责5至7个村。
  “法律明白人”法治实践工作站结合工作需要、群众需求和传统节日等开展各类主题活动。今年“五一”前夕,结合某村网上受骗案例和反诈骗宣传工作需要,为村民开展反诈骗宣传讲解,邀请“流动法庭”进村开展巡回审判,组织村民旁听观摩。据介绍,在春节、元宵节、三八妇女节等节日,还组织“法律明白人”开展进村入户送温暖等活动……一桩桩一件件,都实实在在地发挥着“三支力量”的强大作用。
  此外,小组长还执行每周轮值制度,助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定期“巡诊”,开展政策法规宣传、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援助引导等工作,将法治实践与村级日常事务管理相结合,为满足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提供了一个畅通无阻的平台。
  山水灵秀,之江大地活力奔涌。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从“一方平安”到“长治久安”,浙江省法学会积极服务地方法治实践、参与社会治理,为打造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需求平台,正努力探索、大胆实践、稳步向前,在开展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推动基层服务站点建设创新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 责任编辑:曹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