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文章标题:
深化媒体融合发展 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有效维护了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2023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坚定法治自信,积极阐释中国特色涉外法治理念、主张和成功实践,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化媒体融合发展,着力加强法治领域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法治领域国际传播效能,扩大中国法治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一、充分认识重大意义,准确把握融媒规律,积极对外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展示法治中国建设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提升我国法治体系和法治理论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①。今天,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之多、交流之广、交融之深前所未有,国际社会对中国声音、中国方案的期待前所未有。要准确理解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的首要任务,深刻认识对外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的重大意义,精准把握和运用全媒体时代对外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的传播规律,广泛宣介新时代伟大实践中法治领域的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促进人类法治文明交流互鉴,向世界更好展示法治中国形象。
第一,深刻理解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的核心要义,就是积极对外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核心要义就是积极对外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升我国法治体系和法治理论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展示我国法治大国、文明大国形象。
全面展现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伟大进程中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有益成果,在理论上有许多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作出了重大原创性、历史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原因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有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
充分彰显习近平法治思想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天下情怀和责任担当。当前,个别国家坚持冷战思维,推行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使国际法治面临严峻挑战。法治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球治理体系正处于调整变革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做全球治理变革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②习近平法治思想不仅总结中国法治经验、指引中国法治实践,而且为各国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贡献中国方案,为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第二,充分认识对外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特别是宣传阐释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走向世界,以负责任大国参与国际事务,必须善于运用法治。”③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特别是全面、准确、生动地对外宣传阐释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阐释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运用制度和规则协调各国关系和利益、坚定维护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对于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赢得更加良好的国际法治环境,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推进世界法治文明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方面。法治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④。加强涉外法治建设,必须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特别是要不断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国际传播。全面提升对外法治宣传效能,积极主动发声,有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法治的认识和认同。讲好中国共产党追求、探索、推进法治建设的故事,讲好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成就,有利于更好展现前进中真实、立体、全面的法治中国,更好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法治中国形象。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⑤。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在参与全球治理变革过程中,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着力提升议题议程设置、舆论宣传等能力,有利于促进国际规则的完善和发展,提高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的话语权,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促进法治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途径。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⑥习近平法治思想植根中华法治文明沃土,有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中华法治文明新的时代内涵。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译介阐释,加强各种法律文化跨地域传播,有利于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促进人类法治文明不断发展。
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理论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涉外法治理论和实践前沿课题研究,构建中国特色、融通中外的涉外法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彰显我国法治大国、文明大国形象。”⑦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国际传播,充分彰显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伟力、真理伟力、实践伟力,不仅能够向世界充分展现我们党对法治不断深化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更为人类法治文明发展注入充满活力的中国元素。
第三,精准把握对外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宣传阐释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⑧。要下大气力加强法治领域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强对外法治话语和叙事体系建设,更加鲜明地展示中国法治道路,从深层次上增进国际社会对法治中国的认识和认同。
媒体融合发展为对外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带来新的机遇。随着信息化迅猛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对外法治宣传必须紧跟时代,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国际传播叙事方式改变给对外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带来新挑战。当下,国际传播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传播主体日益多元、传播资源更加丰富的新形势下做好国际传播工作,必须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推进中国法治故事和中国法治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法治领域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加强法治领域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设,需要打造融通中外的法治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对中国法律文化产生兴趣,希望了解法治中国建设的成功经验,必须加强对外法治话语和叙事体系建设,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法治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逻辑和价值追求。必须依托我国法治建设的生动实践,立足数千年中华法治文明,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底色,把中国的法治道路、法治理论、法治文化等寓于故事之中,既展示中国法治实践的世界意义,又阐释世界关切的中国法治主张。
二、发挥主流媒体作用,担当神圣职责使命,在融合转型中着力对外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
人民日报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日报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特别是法治领域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努力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在融合转型中着力对外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
第一,完成好首要政治任务,持续强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外宣介。人民日报社始终坚持把报道好习近平总书记和宣传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最重要的政治责任。始终坚持把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对外宣介,作为完成好首要政治任务、履行好最重要政治责任的重要内容,结合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突出核心,持续强化。新闻覆盖突出“全”。人民日报社通过采用图文、视频、海报等多种形式,利用对外合作供稿供版、人民日报多语种专栏、社交媒体平台等多个渠道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外宣介。由人民网承建的“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网站利用10语种平台和英文脸书账号对外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生动实践。理论阐释突出“深”。人民日报海外版积极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旗下“学习小组”和“侠客岛”是全网主流新媒体平台中宣传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发稿量最多的账号之一。人民网重点建设“人民领袖”多语种网络专题平台,目前平台语种数量已达到12个,收录稿件超过10万条。呈现方式突出“新”。人民日报新媒体逢重要节点精心制作大批新媒体产品,为海内外网友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提供权威、系统、丰富的学习资料。人民网以“学法时习之”专题为依托,创新运用图文、短视频、动漫、表情包、可缩放矢量图形(SVG)、人工智能等形式,搭建起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融媒体产品矩阵。
第二,聚焦新时代法治实践,努力加强法治中国建设成就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巨大成就,这是我们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的基础和底气。人民日报社聚焦新时代伟大法治实践,结合主流媒体定位和报道优势,注重以“外向性”为切入口,大力宣传新时代法治建设成就。围绕关切,有针对性地报道海外关注的法治建设成就。聚焦热点话题。针对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安全、环境保护、经贸规则等海外关注的话题,人民日报在对外传播时重点介绍中国在相关领域取得的法治成果。澄清误解误读。人民网“读懂中国”特别访谈节目解码中国发展,中外嘉宾以“1+1对话”形式平等交流,解析西方在法治等领域对华的固有偏见和歪曲误解,6期视频境外总浏览量约2700万。突出重点,高质高效地宣传阐释中国法治建设和法律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报优势。人民网、“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网站等用好人民日报内容资源,重点对人民日报反映新时代法治建设成就相关文章进行多语种转化并推送。抓住有利节点。围绕每年全国两会等重要节点,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等平台及时推出法治领域报道、解读,特别注重面向海内外年轻群体开展视觉化传播。打造“拳头栏目”。人民日报新媒体“人民锐评”栏目将司法案例、法治故事等作为重要选题方向,形成一大批既有分量又有“音量”的评论文章。
第三,注重创新内容与表达,充分利用新媒体实现精准传播。以新媒体作为主阵地、主渠道,充分利用各类平台渠道、技术手段,实现对外精准传播、触达更多受众。注重用海外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好中国法治声音,努力成为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创新传播内容。精选角度策划制作。人民日报新媒体对海外推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00个金句•法治篇”,根据海外受众认知特点精心设计,充分展现法治中国的制度特色、文化底蕴。加强中国元素运用。人民网推出系列水墨动画《民法典版成语新说》,用成语故事配合中国水墨画风讲好民法典故事,全网总浏览量超5亿,转评赞超100万。提升传播艺术。主动“造船出海”。海外网全平台粉丝总数超7800万,脸书主账号粉丝量超766万,成为讲述中国法治故事的好平台。适应短视频传播趋势。人民网推出“看见中国”项目,坚持一次采集、多语种生成、多平台分发,注重为海外社交媒体平台量身定制优质短视频内容,目前脸书账号粉丝数超过2400万,成为对外传播重要阵地。深化融合传播。目前,人民日报英文脸书主账号粉丝数超过8530万,英文推特主账号粉丝数666万,在国际报纸类媒体中名列前茅。人民网实现对国际主要社交媒体平台全覆盖,运营的海外社交媒体官方账号达62个,矩阵总粉丝数超过1.9亿。坚持传播方式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新媒体探索宣介中国法治建设新思路、新方法,开设专题直播课,数百万海内外网友同时在线“听课”。
第四,全方位提升传播效能,不断提高中国法治故事传播力影响力。始终秉持开放包容,不断加强国际传播的渠道建设、阵地建设和人脉建设,通过媒体合作、论坛研讨、人文交流等形式,提升中国法治故事在国际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定制推送,合作供版。搭建“海聚”稿件全球分发平台,向全球各类媒体推送稿件,每年实现10余万篇次稿件落地。通过“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10语种网站、推特账号、联盟移动端聚合分发平台等进行对外传播,与联盟成员单位开展新闻互换。利用重要时间节点或结合重大主题活动与几十个国家的媒体合作推出专版。人民网境外合作媒体数量达到101家,形成了日本、韩国广泛覆盖,中亚、俄罗斯、非洲重点布局,欧美高端突破的媒体合作格局。拓展渠道,打造阵地。持续办好国际性媒体交流合作论坛,如“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理事会议、东盟与中日韩(10+3)媒体合作研讨会、中日韩名记者对话会、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媒体峰会等。人民日报海外版主办“海外华文新媒体高峰论坛”“全球华人生活短视频大赛”等活动,宣介中国法治建设成就,展示中国法治建设的生动实践。加强交流,增进合作。积极推进与合作媒体互派代表团访问交流。与外国主流媒体、知名智库和学术机构等联合举办论坛、研讨会、展览等,专设“习近平法治思想”讨论环节,鼓励与会嘉宾分享中国法治建设成就相关案例。人民网发起“一带一路”青年友好交流项目,邀请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青年记者、友华学者、网红等来华交流,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法治建设成就的理解和认可。
三、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不断提升中国在法治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面对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发展趋势,面对时空、语言、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等的迥然差异,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做好法治中国建设理论与成就的对外传播,必须加快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持续在内容和技术上“破壁”“过桥”,努力实现与更多海外受众连接、共振,不断提升中国在法治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第一,坚持聚焦首要政治任务,精心谋划持续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国际传播。拓展阐释广度深度。紧密结合新时代伟大法治实践,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全面系统阐释。坚持用中国法治理论阐释中国法治实践,用中国法治实践升华中国法治理论,向世界充分展现我们党对法治不断深化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创新做好融合传播。用好各外文语种网站和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群,以新媒体作为主阵地、主渠道,运用新技术、新平台、新手段,不断提高多语种内容制作水平,多语种多平台多形式对外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生动实践,增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强化对外宣介时效。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国内考察、出席重要会议、参加重要活动和出访、出席重要双多边活动等重大活动和重要时间节点,精心做好涉及法治领域内容的宣传报道和对外推送,讲好体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动故事。
第二,构建中国话语叙事体系,守正创新不断提高法治领域国际传播针对性。有针对性地加强法治话语规范化建设。让海外受众更好认识法治中国形象,需要科学构建法治领域的对外话语体系。要引导法治理论研究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法治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推动加快培养更多法律外语专业人才与法治传播人才,提升法律翻译质量,增强法治话语精准性,增进海外受众对法治中国的认识和认同。有针对性地破除对中国法治的歪曲误解。针对美西方基于利益倾向和价值观输出产生的有意偏差,有效开展法治领域的国际舆论斗争。主流媒体特别应在新媒体平台上积极主动发声、及时澄清谬误,增加报道深度和说服力,对不实言论予以坚决回击。同时,要克服“答辩心态”,加强运用议题和议程设置主动权,避免进入美西方预设的舆论陷阱。针对国外受众由于生活范围、经历等局限性产生的认知偏差,要增强法治领域软性内容输出,增加感性认识、拉近情感距离、建立沟通纽带,引导其发现一个真实的法治中国。
第三,区分不同受众习惯特点,立体全面充分展示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成就。做好精准翻译,打造经典案例。相关内容的翻译应以权威部门的译文为准,同时要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对国外高度关注的法律文件,及时发布多语种文本。针对海外关注的法治议题,要深入挖掘中国法治建设的“新闻富矿”,既选取具有中国特色的典型案例,也选取产生国际影响的涉外法治案例,针对海外受众的习惯和特点开展集中对外宣介。坚持靶向施策,开展精准传播。善于“借嘴说话”,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借海外权威人士、专业人士之口讲述中国法治故事,往往更有说服力,也更有利于海外本土化传播。要区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阶层的不同关注点,为其设定不同的议题,以通俗化、接地气的语言,讲述法治中国建设中的动人故事,切实提高传播的针对性、适配性和有效性,立体全面地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
第四,强化技术赋能渠道拓展,顺势借力积极推动国际传播整体提质增效。紧跟发展趋势。应当遵循全媒体时代基本传播规律,深化媒体融合发展,积极打造移动化、可视化、互动化、智能化的传播产品,特别是利用短视频等更多生动、直观、鲜活的传播形式,推动法治领域国际传播产品和服务在海外落地开花。积极“借道行车”。打造海外社交媒体集群,并积极把粉丝数量转化为传播质量。同时,要加强对外合作,借助不同海外媒体的平台渠道,努力在海外主流媒体的各类新媒体平台渠道实现机制化落地,不断拓展覆盖面,真正做到面向全球受众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夯实自有平台。目前,受限于非自有平台的歧视性规则,中国媒体在海外社交媒体的账号运营仍面临一些阻碍。要集中优势资源,不断夯实和用好自有平台尤其是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媒体平台,不断拓宽受众群体,更好掌握主动性,为有效推送法治类新闻产品提供更好条件。
第五,发挥多种资源综合优势,努力扩大共同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朋友圈”。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激活有生力量。把中央和地方、官方和民间、国内和国外、机构和个人、国企和民企等与法治有关的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发动起来,共同讲述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青年群体是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主力军,不少海外年轻人对新时代中国充满好奇。应丰富传播主体,加强同“洋网红”、留学生、海外华人华侨等群体合作,将其吸纳成为开展法治领域国际传播的有生力量。强化法治交流合作,放大传播声量。组织法治领域专家学者、法律从业者、法治报道资深媒体人等,积极对外发表贯通历史、连接国际的研究成果,提升中国在法治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定向组织外籍律师、法学专家学者等特定群体深入中国法治现场、开展国际合作。创新外宣体制机制,形成传播合力。树立法治领域国际传播的系统观念,强化“一盘棋”理念。协调各方面国际传播资源、资金、平台和人才,建立部门联动、多方参与的工作体系,建设规模适宜、布局合理、素质过硬、梯次有序的人才队伍,推动业务重塑和流程优化,构建法治领域国际传播事业发展新格局。
作者: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