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书写平安中国建设的浙江新篇章

  21世纪初,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浙江率先遭遇“成长中的烦恼”,“更早地感受到一些新的带有普遍性的矛盾和问题”,对社会和谐稳定与发展带来挑战。面对这些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立足浙江、放眼全国,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意义,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了宽领域、大范围、多层面的平安浙江建设战略。20年来,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贯彻平安浙江建设理念,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省域平安度持续提升,形成了平安中国建设的先行样板。要深刻领会平安建设逻辑,精准把握平安建设重点,系统构筑平安建设保障体系,持续书写平安中国建设的浙江新篇章。
  
  深刻把握平安建设逻辑
  忠实践行平安浙江建设理念
  
  深刻把握平安建设价值逻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平安理念。习近平同志在提出平安浙江建设战略时指出:“人民群众企盼生活幸福,幸福生活首先必须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强调:“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近年来,浙江坚持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平安浙江建设的基本原则,2023年出台的《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基本要求,突出显示了平安浙江建设的基本立场。根据国家统计局全国安全感抽样调查数据,实施平安浙江建设战略当年,浙江省受访群众安全感满意率由2003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39个百分点的90.8%,提升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9个百分点的92.33%,2007年达到95.9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7个百分点。2020、2021、2022三年分别为97.25%、99.19%、99.28%,连续18年居全国前列,以人民为中心的平安浙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深刻把握平安建设的场域逻辑,坚持大平安理念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习近平同志指出:“‘平安浙江’中的‘平安’,不是狭义的‘平安’,而是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宽领域、大范围、多层面的广义‘平安’”。广义的“平安”不是泛化的平安,不能理解为把经济、政治、文化建设都包含在“平安浙江”建设之内,大而化之地把它作为一个框,而是着眼于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之间的有机统一和内在联系,综合考虑各方面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使之统筹兼顾,同步推进。因如此,平安浙江建设将经济更加发展、政治更加稳定、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安康的“五个更加”作为总体目标,将确保社会政治稳定、确保治安状况良好、确保经济运行稳健、确保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确保社会公共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的“六个确保”作为具体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原创性地提出覆盖全领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浙江坚决贯彻落实,逐步形成了以人民群众平安需求为导向,涵盖政治稳定、社会治安、经济秩序、安全生产、食药安全、生态保护、基层治理和人民生活等八个维度共100项指标的大平安建设体系。在平安浙江建设20周年大会上,省委书记易炼红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建设重要论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以大平安理念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为持续书写平安浙江建设新篇章指明了方向。
  深刻把握平安建设的辩证逻辑,正确处理平安与发展的关系。建设平安浙江,决不是就平安论平安,就稳定论稳定。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既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这体现出他对待平安与发展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指明了平安建设必须遵循的辩证逻辑。2017年9月,在会见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与会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稳定也是硬道理,抓发展、抓稳定两手都要硬。”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都将平安浙江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与政绩的重要指标,要求各级党政主要领导都要把“平安报表”和“经济报表”放在同等地位,做实做好经济、平安“两张报表”,形成“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持续全国领先的良好格局,实现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的平安浙江建设。今后,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平安与发展的关系,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实现平安与发展两相宜、双促进。
  
  精准把握平安建设重点
  扎实推进平安浙江建设实践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建设平安浙江,习近平同志强调既要抓住重点,又要把握全局,做到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信访工作是建设平安浙江的基础性工作,“枫桥经验”凝聚了浙江广大干部群众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践中的智慧和创新,是加强政法综治工作的有效载体,也是浙江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经验,要求坚持发展“枫桥经验”,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要求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遵循这一要求,浙江各地在平安建设中积极创新工作方式,不断赋予“枫桥经验”新元素、新内涵,建立了多元化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
  推进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夯实平安浙江建设的基石。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基层工作,认为“基层既是产生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协调利益关系和疏导社会矛盾的‘茬口’”“没有基层的平安,就没有全省的平安”“各级党委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认识到基层干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到基层干部在整个党的事业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到中央工作后,他多次强调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推动服务和管理力量向基层倾斜。按照平安浙江建设“关键在基层,关键在基础,关键在落实”的基本要求,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着眼固本强基,把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基层社会建设,作为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的战略性、根本性任务,坚持“统筹兼顾、治本抓源”“强化基础、依靠群众”“完善制度、注重长效”,着力推进资源整合、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倾,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有效夯实了平安浙江建设的基层基石。
  聚焦发展第一要务,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习近平同志强调,“不能以为我们现在强调‘平安’,改革与发展就可以放松了;更不能以为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影响‘平安’的问题,就因噎废食,不事改革,不抓发展”。平安浙江建设强调平安和稳定,但更强调发展,或者说,建设平安浙江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保发展、促发展。正是基于对发展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了实施“八八战略”的重大战略决策。沿着习近平同志制定的“八八战略”,浙江近年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积极推进对外开放,省域国内生产总值(GDP)连续27年稳居全国第4位,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制造业增加值、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迅速,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太阳能电池、光纤等绿色智能产品产量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实现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平安浙江提供了有效支撑。
  
  系统构筑平安建设保障体系
  打开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
  良性互动新局面
  
  强化党的领导,强调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重大政治责任,构筑建设平安浙江的领导保障体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保证。平安浙江战略决策出台后,浙江省委成立了建设平安浙江领导小组,习近平同志任领导小组首任组长。省委设立建设平安浙江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明确了“平安办”工作职责。明确省平安办主任由省委政法委主持工作的副书记担任,建立健全综治委、平安办和维稳领导小组例会制度、五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会商会议制度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嗣后,历届省委都把平安浙江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要求市、县相应建立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党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政府主要领导、党委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负责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督查指导平安建设工作。2005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每年都高规格召开建设平安浙江工作会,研究部署平安浙江建设工作,总结表彰平安市、县(市、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和省级平安创建先进单位。省、市、县各级都建立社会形势分析会、平安综治工作会等,研究、部署平安建设工作,为建设平安浙江提供了坚强的领导保障。
  创新民主参与形式,强化制度规范建设,构筑建设平安浙江的民主法治保障。只有在民主与法治的轨道上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才能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民主与法治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保障,也是建设平安浙江的重要内容。实施平安浙江建设以来,浙江积极创新民主恳谈会、村民说事、“三治融合”、民主评议政府等参与形式,引导企业、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参与平安浙江建设,出台《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浙江省信访条例》《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浙江省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施办法》《浙江省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若干规定》《全省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试点工作方案》《浙江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规程》《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法规文件,为平安浙江提供了民主法治保障。
  强化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开发应用新兴技术,构筑建设平安浙江的支撑体系。为形成平安浙江建设整体合力,浙江省委省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层层建立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和单位责任制,建立平安建设明察暗访制度、平安建设情况模拟测评通报制度、领导干部下访制度,推出乡镇综治工作中心、领导干部离任平安责任交接制度、社会治理大联动等创新性举措,出台《浙江省平安市、县(市、区)考核办法》,重视利用互联网和新型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手段与平安建设深度融合,在“数字治理”和“数智治理”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围绕建设“数据强省”“云上浙江”“数字化改革”,大力推进“互联网+”“数字治理”行动,实施“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雪亮工程”,以数字技术与数智技术撬动流程再造、制度重塑,提升治安防控能力、社会治理水平和司法办案能力,为平安浙江建设提供了体制机制和技术支撑,不断增强平安浙江建设的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为数字时代的社会治理提供了浙江经验、中国方案。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平安浙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在不断解决新矛盾新问题中螺旋上升、迭代跃升”的基本规律,在平安浙江建设20周年之际,浙江上下正在深入贯彻省委平安浙江建设20周年大会精神,深刻认识把握平安浙江建设的新时代特征,以“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使命担当,持续放大平安和法治建设一体推进优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平安浙江建设的社会参与,不断提升平安建设法治化、社会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打开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新局面。
  (作者系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
  ● 责任编辑:虞文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