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庭所+网格”矛盾联调工作法

  白银路街道地处甘肃省兰州市中心城区,老旧楼院集中、企业门店繁多、流动人口密集,是典型的老街区、老城区,针对辖区物业矛盾多发、家庭邻里纠纷易发的实际,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构建党建引领的“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为主旨,服务保障群众、畅通诉调表达、排查化解矛盾“三条线”协同发力,着力推进综治中心、网格管理、诉调警调对接、信息平台“四个实战化”,建立“综治中心+一庭一室两所+网格”矛盾联调机制,充分发挥综治中心在主动创稳中的矛盾纠纷集散地、“三调”对接主阵地的独特作用,通过全领域过筛、全过程管控、全链条发力,实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街道“刑转命”案事件零发生,矛盾纠纷化解率保持在98%以上。2024年2月荣获“甘肃省新时代‘枫桥式’基层单位”荣誉称号。
  全领域过筛,汇聚矛盾纠纷。派驻街道庭所采取建制入驻、岗位常驻、人员轮驻等方式进驻中心,在按职责开展矛盾排查化解工作的同时,分条线梳理疑难复杂、对抗性强的矛盾纠纷,经当事人同意并经政法委员审核后纳入联调机制,做到繁简分流、难案联调。一是全量排查汇聚。健全完善“网格+”工作模式,网格员依托“陇情e通”App、“小兰帮办”和三维数字手持终端,做好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等各项工作,通过“小网格大联勤”的模式,实现力量在网格聚合、信息在网格采集、问题在网格解决、纠纷在网格化解、服务在网格提供。综治中心全量汇集网格员排摸及群众信息平台或现场反映的矛盾诉求,研判后属于反映强烈、反复出现或因区域、责任划分不明确导致无单位承接的纠纷,填写联调纠纷审核单后提交政法委员审核。二是对接诉调纠纷。按照“诉前甄别、属地流转、分层递进”原则,在当事人起诉或登记立案时,法官和书记员鼓励和引导前来起诉的当事人优先选择成本较低、对抗性较弱、利于修复关系的非诉讼方式解决,并将未进入诉讼渠道的婚姻家庭、邻里物业、劳资借贷等领域易引发个人极端案事件的纠纷推送综治中心。中心以法庭“派员入驻、以案带训”的方式,推动诉前矛盾纠纷就地调处、就地化解。2023年以来,辖区诉前可调案件首次分流率达到60%,调解成功率保持70%以上。三是对接警调纠纷。建立公安派出所与综治中心警调对接工作机制,实现辖区纠纷类警情100%全量对接。特别是对派出所在日常走访排查或出警时发现的经治安调解无果或矛盾冲突强烈但未构成犯罪的矛盾纠纷,以个案形式审核推送中心开展跟踪调解,纳入长效管控,避免问题反复、发酵升级。
  全过程管控,形成闭环管理。综治中心构建“研判推送—联动调处—办结分流—反馈归档”闭环处置流程,确保联调专业有序、结果各方互认、纠纷实质化解。一是调前会商研判定策略。在每月召开联调机制联席会议通报情况的同时,每次启动联调机制时,至少提前1天召开调前会商会,找准矛盾焦点、理清法律依据、制定调解策略,提高联调针对性、专业性和实效性。二是调中释法说理促和解。由街道政法委员统筹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检察室以及相关部门、律师等各方力量,必要时邀请区直单位以及各类群团组织、行业协会参与矛盾纠纷联调,充分发挥法庭专业优势、派出所属地优势、司法所调解优势、检察室监督优势。同时,尽力劝导当事人有话好好说、有事细细谈、有理慢慢讲,做到矛盾解决到位、法律解释到位、帮扶解困到位、积怨解气到位,成功联调了综治中心上报的天然气供暖改造纠纷、更换电梯纠纷等一批涉众型矛盾纠纷,真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属地、止步于未诉。三是调后分类处置保成效。对联调达成和解的纠纷,引导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对联调不成功的纠纷,上报区综治中心协调政法单位和民政、妇联等部门上提一级联合调处;对联调的离婚、家庭暴力、邻里积怨等领域矛盾纠纷,无论成功与否,均由综治中心推送至社区,由社区书记牵头,按照网格区域划分责任范围,成立工作小组,指定一名社区干部任组长,网格员、楼院长、民警为成员,确保跟进疏导劝解和人员稳控责任到位,辖区“民转刑”案事件连年零发生。
  全链条发力,筑牢源头管控。坚持关口前移、源头预防,以网格员为核心,联动社区和网格打造三大协商解纷阵地,依靠基层组织和群防群治力量筑牢矛盾排查化解前沿阵地。一是“友邻议事室”中化纷争。在街道5个社区全覆盖打造“友邻议事室”,由社区书记统筹“两代表一委员”、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力量61人,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协调处置利益问题。用好“四民六议三结合”民主协商议事法,将群众诉求划分为民娱、民事、民生、民意四大类型,按照集议、附议、定议、论议、示议、践议六个步骤实施协商议事,推动民主议事与集中决策相结合、民主协商与问题解决相结合、民意表达与舒心解忧相结合,先后协商解决铁路沿线居民如厕难、老旧楼院下水管网改造等各类民生事项,切实把党员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形成“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的生动局面。相关工作方法入选第二届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十大精品案例”。二是“楼院议事会”上断是非。由网格员牵头负责,打造以“五老”人员、物业管理人员、热心群众、志愿者等为主体的评议团,及时就地协商解决邻里矛盾、环境美化、停车划线等“院内纠葛”,让小问题就地解决、小矛盾就地化解。楼院议事的方式不仅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到小区治理中,而且助推了党组织引领下的居民自治工作。比如,在甘家巷社区第三网格党支部的推动下,辖区38号家属院的居民围绕院内民生实事,主动组建业主委员会,形成“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业委会”的小区治理模式,通过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按照大事共议、矛盾共解、问题共决、难题共治的原则,解决了小区楼院水泵、供暖泵、供电变电站低压箱等器械设备维修;结合院内独居老人多的实际,形成了结对助老的邻里互助小组;借助院内参战老兵多的优势,组建了红色革命故事传承的宣讲队伍。退休党员们不仅乐在其中地享受着退休后的社区生活,更加助推了小院的和谐共融,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底色融入自治共治。三是“网上四合院”里听民声。网格员在自管网格内建立“网上四合院”微信群202个,邀请社区干部、民警、人民调解员进网入群,构建集排查收集、法治宣传、线上调处于一体的矩阵群,实现各类矛盾问题10分钟内预警到位、排查到位、上报到位,及时回应处理如上下楼漏水、公共管网破裂集资维修等应急突发小事件;协商处理如噪音扰民、不文明养犬、乱堆乱放等日常小矛盾;帮助解答如医保缴费、老年人用餐、好保姆推荐、街巷门店招工等邻里小诉求,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参与矛盾联调的工作人员切身感受到了这种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的优势,通过最大限度地统筹各类资源,立足于如何让群众生活办事更方便、让群众诉求更畅通、让群众生活更幸福,真正解决好社区居民实际困难、满足社区居民实际需求,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努力打造“服务有温度、党建有维度、治理有深度”的美好街区。
  群众对小矛盾得到迅速反应、迅速解决给予了充分肯定,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日常网格员巡查化解不了和群众直接上门反映的各类矛盾纠纷非常重视,由街道统筹民警、法官、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共同搭建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推动形成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基层平安联创的治理模式,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的不断加强,助推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
  ● 责任编辑: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