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忠诚践行初心 用生命诠释使命

-- ——记全省“铸忠诚警魂”第二批政法楷模杨成
  杨成,生前系兰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河北大队一级警长。2023年7月20日,在辖区元通黄河大桥周边道路巡逻时,突发急性心梗,经抢救无效因公牺牲,年仅49岁。
  杨成同志参加工作31年,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他对党忠诚、爱岗敬业,善于学习、勤于钻研,敢于担当、乐于助人。平凡的岗位、非凡的职责,他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舍生忘死、冲锋一线。

  杨成同志生前受到多次奖励,其中2019年至2021年连续三年公务员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并荣立个人三等功,2023年荣获个人嘉奖。杨成同志去世后,被追记个人一等功,追授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评全省政法系统政法楷模、甘肃省第七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特别奖。


  战友口中的“万能”班长  
  杨成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朴实淳厚的家风培养了他不图名、不为利,一心只为人民服务的宝贵品格。1992年,19岁的杨成光荣参军入伍。新兵训练结束后,他当上了工程兵,铺路架桥、抢险救灾……干的都是急难险重的活儿,但他一句怨言都没有。有人调侃当工程兵最没面子,他反而自豪地说:“一切服从组织安排,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部队离不开工程兵,抢险救灾也离不开工程兵,我们这个岗位具有专业性,更能锻炼人,咱们就是要善战善成,再难也要上!”
  转业之前,他已经是正连级助理员,负责军需后勤保障。柴米油盐、吃穿用住、军需物资、住房分配等大小事务都是他一手负责。在别人眼中,这应该是个被人求着的岗位。可是他从来都是先考虑大家。有了分房指标,总是第一时间想着那些没房子的同志;得知哪个战友的亲属要来部队探亲,总是提前把招待所安顿好,事无巨细。士官小牟回想起当年说:“我刚到部队还没津贴,要不是杨助理帮忙,牙膏都要买不起了!”现在已经是副县长的宁干事说:“我永远忘不了杨班长挠着头思考学习的样子,还有遇到事情总说的那句‘没事有我呢’。这些年,我遇到困难,都会想到当年他的话,他就是我的榜样和力量。”
  
  群众口中的热心“小杨”  
  2004年,按照组织安排,杨成从部队转业到兰州市公安局。入警后,他积极主动向战友请教、虚心与辖区群众交流,不断问计于民,把群众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汇总,深耕精研解决办法,很快就从一名公安业务的门外汉变成了所里公认的业务骨干和辖区群众口口相传的“热心小杨”。2005年,兰州市公安局成立交警支队河北大队,通过全局遴选,杨成成为第一批队员,这一干就是19年。
  杨成有一句口头禅:“我们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每当调解群众矛盾受了委屈的时候,他总是用这句话开导大家;在带队冲锋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的时候,他总是用这句话激励大家,这句话好像给了他和大家无尽的勇气与动力。大队辖区庙滩子市二院区域人员复杂、交通繁忙,秩序管控难度大,执法中稍有处理不当便会引发争议和诟病。杨成立足实际,把维护辖区交通秩序的“公事”当作自己的职业追求认真研究谋划,紧紧围绕事故预防“减量控大”目标任务,紧盯“人、车、路、企”各个环节,积极防范化解道路交通领域各类风险隐患,和周边各族群众成为了好朋友好邻居,建立了深厚的鱼水情。
  在杨成眼里,群众利益无小事。为扎实开展道路交通环境综合治理,有效维护全市交通安全秩序,重点整治16类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和4类重点区域,全市交通秩序大整治全面启动,各项专项整治行动梯次展开。面对辖区“黑摩”载客泛滥的问题,他敢于担当、刚柔并济,设身处地了解非法营运人员现实困难,逐一耐心沟通、讲解法律法规,教育引导他们不再非法载客。2022年,兰州旅游热度提升,来兰旅游人数不断增多,公安交警作为与群众接触最广最多的第一服务窗口,积极响应市公安局“立足岗位服务群众,在保障交通、守护平安基础上积极探索‘旅游警务’”的工作指令,积极优化工作机制,建立外地来兰游客警情快速处置通道,用实实在在的温情帮护,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杨成更是充分发挥他辖区“识途老马”的专长,指路带路、协助旅客就医住宿,那都是家常便饭。有一回,他在巡逻途中遇到一名北京女游客的汽车爆胎,杨成二话没说,将故障车辆推到不影响交通的安全区域,顶着烈日帮忙换了轮胎,并指引正确出行路径。女游客十分感谢,要求留电话、加微信再行感谢,他婉言谢绝。事后,女游客向大队寄来一封感谢信,大家才知道还有这么一段“做好事不留名”的故事。信中写道:“因为您无私为民、热心帮助的光辉形象,让我一回想起兰州这座城市,都倍觉温暖。”而这种类似的小事,基本每天都在他用生命维护的辖区里上演,他更是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带出了很多个“热心小杨”。
  
  队员口中的“铁人”队长 
  河北大队辖区青白石附近区域多发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灾害,队上的老同志都说:“只要有险情,杨成肯定冲在最前面。以前大队人员少,他算年轻的,总是要求第一个冲锋;后来队伍壮大了,他说自己是党员、是组长、有经验,总是带着年轻民辅警坚守在最危险的岗位。”
  当交警,既有平凡的坚守,也总能遇到急难险重任务。2018年7月的一天,全市突降暴雨,杨成第一时间响应号召、离家返岗,迅速组织警力,在城关黄河大桥下开展紧急交通疏导。因雨势迅猛但地势低洼,桥下路段积水严重,致使过往车辆熄火无法通行。杨成不顾自身疾病,踏进淹没膝盖的积水,带领同志们帮助过往司机,将隐患车辆一辆又一辆推到安全区域,持续到半夜。等任务结束脱了鞋子,才发现腿脚都已经泡肿。
  2018年11月,兰州突发暴雪极端恶劣天气,交警支队吹响“降车速、压事故”集结号,他第一时间放弃休息,主动请战到任务最繁重艰巨的国道212线参加保通保畅任务。在凛冽的寒风中、在漆黑的夜里,和战友们每日站岗超过12个小时,用一腔热血温暖寒冬,用一抹荧光黄在过往司机心中点亮人民警察的形象。
  2023年,白塔山隧道工程进入攻坚阶段,施工牵扯多次交通导改。为确保施工期间北滨河路交通畅通,大队组织数次实地踏勘,认真反复研究方案。杨成再次主动请缨,牵头组织交通导改工作。他充分发挥熟悉路面情况、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积极向大队建言献策,总结提出交通导改精细化、隐患治理精准化、事故处理便捷化的“三化”工作法,早出晚归带领组员在施工现场指挥疏导,尽全力保障市民通勤。如今,白塔山片区交通拥堵缓解了,群众出行方便了,可他却不能看到隧道正式通车的那一天。
  和他共事14年既是领导更是战友的河北大队副大队长刘卫说道:“为了辖区隧道早日通车,他日日熬、夜夜盼,掐工期催进度,全力保障这项便民工程,从没听他说过‘累’字,可最后他自己倒下了。现在隧道通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完成他的遗志,把他的辖区共同给守好。”
  
  战友口中的正气“杨哥”  
  北龙口卡口点是夜间管控劝返大型货车的重要岗位,有不少大货车司机和老板都想和杨成交朋友行个方便。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大家都知道了“公事找杨成准保没问题,违法违规的事儿找杨成准保办不了”。他不仅严于律己,更是以身作则,在单位,无论年纪大小,都会称他一声“杨哥”,这不仅是对他19年从警生涯的认可和尊重,更是他团结同事、照顾引领年轻战友们积攒的威望。
  交警的岗位在路面一线,杨成辗转在河北大队辖区所有路段,带领队伍在强化路面管控上持续发力,抓住重点时段、路段、车辆、人员有效执法,全力消除路面安全管理的不安全因素。面对北滨河路白塔山隧道施工导致高峰拥堵的路况实际,杨成反复研究提出分点分段、定岗定人定责疏导的解决措施,带领队伍做到了快速反应、及时疏导、高效配合,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
  “不管工作、生活,师傅都是个大好人,任何事情他都能乐观应对、耐心解释,他心态好、脾气好,化解矛盾有一套,可是他就这么走了……”和杨成共事11年的辅警李军红说道。
  在单位,他是“人民警察”;在父母眼中,他是“见不着影子”的儿子;在妻子口中,他是聚少离多的丈夫;在孩子记忆中,他是“总在加班”的父亲。漫漫从警路,十几年如一日,杨成用服务为民的情怀,将执法的力度与温度、做事的原则与情义融为一体,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公安交通管理事业。
  ● 责任编辑: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