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奏响和谐曲 甘做百姓解忧人

-- ——记全省“铸忠诚警魂”第二批政法楷模盛勇群
  在基层司法所工作十二载,他始终以勇于担当、恪尽职守、正直公平的工作作风和迎难而上、心系群众的工作态度受到镇辖区居民的高度好评。2021年7月,他被甘肃省司法厅评为“甘肃省枫桥式人民调解员”;2021年11月,被司法部评为“全国司法所模范个人”。他,就是白银市会宁县司法局郭城驿司法所的司法助理员盛勇群,也是老百姓口中的“湖南娃娃”“盛司法”。
  
  到大西北去,扎根基层履职责 
  从部队退役后,盛勇群经历了三年的警校学习,以全优的专业成绩毕业后,就职于会宁县司法局郭城驿司法所,从事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和普法宣传等工作。从人民解放军到人民调解员,身份虽然发生了转变,但责任和使命没有改变,盛勇群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人民子弟兵,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崇高的革命理想,时刻保持着高昂的工作热情。在人民调解等日常工作中,他不畏难、不懈怠、敢担当、敢碰硬、敢钻研,熟练发挥并运用自己所学的法律专业知识,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调解、以理服人、依法调处。他耐心细致、坦诚相待地面对矛盾各方当事人,处事公平正直,结果不偏不倚,让矛盾纠纷当事人心悦诚服,经他化解的矛盾纠纷真正做到百分百履行,无异议、无反复。
  一个湖南伢子来到大西北,语言、风俗和生活习惯都不一样,即便有满腔的工作热情,盛勇群的调解工作在初期也并非一帆风顺。事情的转机要从一张“过期”的欠条说起。2012年初,一位大娘听说司法所分配来一位学过法律、懂打官司的小伙子,专门负责调矛盾、断是非,她便来到调解室掏出一张泛黄的纸条,请求盛勇群帮忙看看欠条是否“过期”了。原来大娘清理衣柜时,无意在一件夹袄口袋中翻出一张欠条,钱是大娘的老伴儿生前借给亲戚的,大娘毫不知情。现如今,大娘持欠条找亲戚要求还钱,亲戚却说欠条是十年前出具的,已过诉讼时效,就算到法院打官司,他也不用偿还。
  孤立无援的大娘便来到司法所申请帮助。受理该申请后,盛勇群耐心了解矛盾细节,并积极寻找当时在场的证人加以佐证,认定该欠条有效。面对据理力争的另一方当事人,他劝说道:“大娘的老伴儿在他本身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将家中为数不多的存款借给你渡过难关,这是因为你们之间亲情非常深厚,所以他才信任你,才将辛苦钱、养老钱、应急钱借给你。做人要知恩、感恩和报恩,善待在你遇到困难时愿意借钱给你的人。”当事人听了盛勇群的话,回忆起艰苦往事深受触动,带着惭愧向大娘偿还了2000元欠款。
  通过这次矛盾的调处,盛勇群意识到矛盾纠纷的处理并非单纯用法律来判断是非对错,更要从事实缘由和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出发,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拉感情来打开当事人的“心结”。
  从此,在田间地头、院墙村落、尘灰飞扬的工地,都有了他调解矛盾纠纷的身影。2023年7月,“小盛调解室”经会宁县司法局批准正式挂牌成立。参与矛盾调解至今,盛勇群参与调处婚姻、邻里、土地、劳务、合同等纠纷850余件,为人民群众制作调解协议、代写法律文书1000余份,调解成功的纠纷履行金额超700万元,参与化解疑难重大积案13起,真正做到“牢记使命初心,投身调解为民”。
  
  到人民中去,甘做百姓解忧人 
  十几年来,在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工作中,他帮助过的村民不计其数。当地群众一有大事小情,总要找他唠一唠,听听他的意见。
  辖区村民胡某曾因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服刑三年六个月,盛勇群在一次上门查访时了解到胡某情绪消极,想和妻子商谈离婚及探视孩子事宜,但遭到拒绝。回家后,胡某愤愤不平,意欲报复妻子并夺回孩子。经过促膝长谈和普法教育,胡某打消了极端想法,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将会酿成大祸。尔后,盛勇群又耐心说服胡某的妻子来到人民调解室参与婚恋矛盾化解,在确定双方感情已无和好的可能后,盛勇群帮助双方就离婚、监护、探视和债务等问题进行协商,最终双方签订离婚协议办理了离婚。
  事后,胡某发来短信:“哥,如果不是您毫不嫌弃地温暖我、开导我,及时出现,制止我的极端想法,帮助我解决婚姻危机,我将酿成大错……”
  后来,在盛勇群的热心帮助和鼓励下,胡某逐渐萌生肉羊养殖的想法。盛勇群继而与畜牧、工商等单位争取畜牧帮扶政策,特事特办,帮助胡某办理了养殖家庭农场营业执照。目前,胡某已经信心满满地投身到创业当中。
  从1800公里外的潇湘大地扎根艰苦的西北小镇,长期忍受着与亲人两地分居的相思之苦,盛勇群就是这样十余年如一日在司法行政的基层战线上默默耕耘,在基层司法所的平凡岗位上发扬着老黄牛精神,无怨无悔用自己的忠诚和担当践行着共产党员、退役军人的初心使命,脚踏实地付出青春与汗水,致力于平凡岗位,致力于基层的和谐稳定,用自己的青春和热忱诠释着对党的忠诚和对事业的拼搏。
  ● 责任编辑: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