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主动创稳:习近平法治思想 基层治理实践的典型样本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之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甘肃主动创稳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基层治理实践探索中的典型案例之一,是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法治样本,系统呈现了新时代社会治理中的制度创新内涵,蕴含着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大法治价值与走向。
  
  生动具体的基层治理实践是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价值所在 
  法治实践作为不同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社会实践,更多涉及制度变革的顶层设计,关乎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不论是基于中华传统的知行合一,还是根据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实践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实践的关键在于:决策者系统内部以及决策者和执行者之间,实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致无穷,最终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之江新语》中指出,“坚决、认真、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的精神,是我们党的组织原则和政治纪律的明确要求。”“同时,由于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贯彻中央的精神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吃透精神而不照抄照搬,‘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做到深化细化具体化,这才是真正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作为国家社会治理改革创新实践成果的结晶,源于实践,指导实践,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作为中间传导与末端神经系统的地方社会治理层,只有学深悟透、主动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才能真正体现其鲜明的实践品格和磅礴的实践伟力。只有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健全基层治理制度,依法畅通与规范基层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通道,才能真正实现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并最终建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
  甘肃省委省政府在全省部署开展的主动创稳行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基于对世情国情省情和工作规律深刻认识,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各项工作谋深抓细做实,坚定执行了中央决策部署;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高度,践行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从而掌控了维护安全稳定工作的主导权、主动权,体现了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成为省域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化、制度化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样本。2023年,全省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没有发生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案事件,刑事案件总量同比下降5.7%,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立案数同比下降28.7%,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连续30个月保持发案、损失“双下降”,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下降13.26%、10.71%、11.54%和30.67%,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4%,增速居全国第6位。
  
  甘肃主动创稳集中体现了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要求 
  甘肃特殊的地理区位和战略地位决定了在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大局中肩负着重要使命。甘肃省创新性部署开展主动创稳行动,并将其作为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甘肃、法治甘肃的总抓手,是对本省在国家安全发展大局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历史方位、职责定位的准确把握,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现实需要和人民期盼的主动回应,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实践要求的创新举措,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以思想转变创新理念体系。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甘肃发展爬坡过坎、追赶进位的关键阶段,甘肃省委省政府以鲜明的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坚持“核心是创、目标是稳、关键在主动”的基本思路,提出“西部树标杆、全国争一流”的目标方向,突出思想观念、工作体系、工作能力现代化,推动工作理念由“静态维稳”向“动态创稳”、“应急维稳”向“常态创稳”、“单一刚性维稳”向“刚柔并济创稳”、“突击式维稳”向“法治化创稳”、“专门力量维稳”向“以专门力量为主导的群防群治创稳”五个方面转变,打破惯性思维,突出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端处置、以动制动,构成了主动创稳制度创新的科学理念体系,以及对维稳工作目标导向、价值取向、实现路径的准确定位。
  以责任重构强化组织体系。维护安全稳定事关国计民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各级各部门各方面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协同发力,才能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实现安全稳定目标。面对纷繁复杂的安全稳定风险,甘肃省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从社会治理不同主体所处的地位及其在风险防控体系中应有的角色出发,创建党委主责、政府主抓、政法主战、部门主建、基层主防的“五主责任”体系,落实提示函、警示函、约谈函、通报函、督查函“五函”督办机制,完善抓实创稳成效考核评价细则,以严格严密的责任链条和监督考核,推动各级各部门共同打好责任仗、系统仗、整体仗,构建了具有全领域、全周期、全方位、全要素特征,集服务、治理、防范、打击、塑造于一体的主动创稳科学组织系统,推动了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形成。
  以任务落实筑牢支撑体系。主动创稳承载着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重大使命,其工作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甘肃省紧密结合地方维稳工作实际,正确处理预防与处置、维稳与维权、秩序与活力的关系,以提升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的能力水平为目的,紧盯突出问题、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守不发生政治性事件“一条底线”,突出涉藏、涉伊“两大领域”,打好重点管控、强基固本、网络治理“三场战役”,围绕擦亮情报信息眼睛、强化政治安全核心、夯实基层治理底板、攻坚现实矛盾难题、优化执法司法保障、抓实责任体系关键“六大板块工作”,将主动创稳重点任务聚焦到推进情报信息引领工程、捍卫政治安全工程、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工程、突出矛盾问题攻坚化解工程、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工程、安全生产体系工程“六大工程”,开展畅通群众诉求表达行动、网络安全协同处置行动、执法司法保障行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范化行动、创稳责任体系构建夯实行动、“铸忠诚警魂”活动“六大行动”上,细化提出43项具体任务,逐项明确工作目标、主要措施、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为持续开展主动创稳制定了任务单、时间表和线路图,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体系。
  以机制变革健全规则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省委将平安甘肃建设领导小组调整为平安甘肃建设暨全省主动创稳领导小组,成立主动创稳指挥部,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兼任总指挥,统筹推进全省各项工作,协调解决重点问题,部署调度重点任务。省人大出台《甘肃省平安建设条例》,监督在维护稳定工作中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专业力量的“尖刀作用”、行业部门的“感知作用”、基层单位的“前哨作用”。全省主动创稳指挥部聚焦任务落实、难题攻坚和风险化解,督促各级、各部门分级分领域建立工作任务清单、工作责任清单、现实矛盾问题清单、制度清单“四个清单”和工作台账、情报信息台账、分析研判台账、核查处置台账“四个台账”,实行日报告、月调度、季评估、年考核制度,落实统筹协调、清单台账、指挥调度、督导考评等一整套机制战法,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通、协调一致、共同发力的主动创稳工作机制,实时化、精准化、精细化推动工作落实、化解风险隐患,构建严密严格、协同高效的主动创稳规则体系。
  以强基固本夯实保障体系。任何制度在社会治理活动中应有治理能力的发挥,都离不开高效运行保障系统作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成为‘诉讼大国’”。甘肃主动创稳,注重基层基础能力建设,推进网格管理实战化、综治中心运行实战化、诉调警调访调“三调”对接实战化、信息平台建设应用实战化“四个实战化”,实施万名网格员能力提升行动,加强平安甘肃建设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和智慧政法项目建设,建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阵地,狠抓涉众金融、房地产、工程建设、民生保障、生态环境等领域违法犯罪防范打击和风险隐患治理,完善经济金融、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领域法规规章,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强化金融领域不良资产清收处置,抓实积石山抗震救灾,实施法治为民实事项目,不断加固基层基础底板,夯实维护安全稳定根基。坚持能力为先、落实为要、效能为王,深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和“铸忠诚警魂”活动,以省委名义开展政法系统政治督察,省委政法委成立案件线索管理处,按照“见人见事见责任见作风”要求办理信访案件和问题线索,严查违法违纪、失职失责干警和工作人员,锤炼广大干部政治品格、能力素质和纪律作风,推动各级政法机关与职能部门同心同德、共创平安。
  
  甘肃主动创稳理念与实践的法治蕴含  
  甘肃主动创稳的理念与实践,对于深刻领悟和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探索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对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具有以下贡献度。
  主动创稳生动呈现了国家治理中的上下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和地方关系历来是我国政治生活中一对举足轻重的关系……发挥好两个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在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时把握的根本原则。”对中国这样的大国治理,科学合理界定央地之间特别是地方的基层治理角色非常关键,在党和国家顶层设计已经明确的前提下,如何将美好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关键是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善于从中央全局治理与地方基层治理的上下结合中找准定位和角色,围绕中央整体部署进行差别化探索,把握好大局中的根本,维护好全局中的大局,形成党和国家顶层设计与地方基层创新探索之间的良性互动,走出符合自身实际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甘肃主动创稳,恰恰就是甘肃地方党委政府准确对标自身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中的定位,创新性转化出独具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方案,充分体现了地方基层治理的大局观和政法工作的政治性,是地方基层社会治理方案对中央和国家战略决策部署的深度嵌套。
  主动创稳全面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利益远近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最大限度发挥广大干部群众在保稳定、谋发展、促改革中的积极作用,注意倾听社会各界意见。要推动维稳工作法治化常态化”。社会稳定是基础和前提,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是目标,改革创新则是手段。当下中国社会包括甘肃地方的特定时空与历史条件,决定了其经济发展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根本目标是:社会稳定下的经济发展,为了稳定的全面发展和以大局安全为目的的长远发展。甘肃作为一个西部省份,主动创稳就是通过深刻领悟甘肃社会治理中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间的辩证关系,不断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创新,真正贯彻落实中央“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实现维护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长远根本利益与发展地方经济富民兴陇之间的兼容,通过主动创稳的制度保障及其成效,巩固和扩大改革发展成果。
  主动创稳准确回答了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轻重关系。不管是甘肃在全国“一棋盘”中的定位角色与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地方资源禀赋间的关系,还是维护大局稳定与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远近关系,最终都要归根于我们党新时代的执政基础及其轻重关系。不管是古人政治智慧中的“民贵君轻”“天地之大,黎元为本”,还是习近平总书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的重要论述,都与时俱进地揭示了中华民族一贯的关于国家社会治理根基的认识。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既是我们党领导全体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主动创稳甘肃样本的价值取向。纵观整个主动创稳的甘肃样本,自始至终坚持从人民本位而非个人本位,从系统思维而非点线割裂思维出发,将甘肃地方基层社会治理的稳定价值而非诉讼个案的结案目标,作为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治理的法治锚点,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甘肃省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实施“四强”行动、做好“五量”文章等重大部署,统筹稳定、发展和安全,强化法治引领,通过依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预防化解矛盾风险、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正视和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正确发展观和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观。通过明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轻重缓急,将人民本位作为主动创稳工作的定盘星和矫正器,实现了传统静态维稳与“动力体制”下的主动创稳的有机结合,达到以地方的基层社会治理成效为党的依法执政固本培基的根本目标。
  (作者系兰州大学法学院教授)
  ● 责任编辑:孙雅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