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守护武夷山生态之美”系列报道之四

“生态警务”护航武夷山水常绿常新

  2023年11月下旬的一天,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南平市邵武区域的龙湖国有林场,邵武市公安局联合林业、武夷山国家公园水北管理站等相关部门,共同立下“生物多样性公益保护基地”牌并植下6株侦办案件缴获的野生金柑。
  这是武夷山国家公园“环带”武夷山市、建阳区、邵武市、光泽县等4个县(市、区)公安机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又一举措。
  武夷山是我国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是我国东南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都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高度重视、深切关注,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主张,为我国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时俱进、创新发展领航定向。在2021年10月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南平市公安机关积极探索具有南平辨识度的“生态警务”机制,在福建省率先设立市、县生态警务中心,出台生态“110”警情处置规程。武夷山国家公园“环带”4个县(市、区)公安机关立足本地实际,不断丰富“生态警务”职能,加大对武夷山生态司法保护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行为实行更为严厉的打击。
  不仅如此,为进一步提升执法效能,武夷山国家公园成立了执法支队,下设6个执法大队,与国家公园管理站合署办公。福建省公安厅森林公安局成立了武夷山国家公园分局(福建省公安厅森林警察总队直属二支队),实现了从武夷山顶到山底、从“环带”内到外、从闽江源头周边到江面的全方位立体化保护。
  
  打击涉生态环境违法犯罪“零容忍”
  “家有赤楠,万事不难。”
  美好的寓意及较高的观赏价值,使得小叶赤楠近年来身价倍增。
  2023年2月至3月期间,犯罪嫌疑人吴某、郑某、杨某发现野生小叶赤楠火爆的市场行情后,为谋取非法利益,伙同其他三人在武夷山国家公园“环带”多个山场盗挖小叶赤楠树共计15车,价值16万余元,运至外省出售,被南平警方查获。
  南平公安机关打击涉生态违法犯罪“零容忍”。2023年以来,除侦破上述非法采挖小叶赤楠系列案外,还成功侦破公安部、福建省公安厅督办“1·6”“2·21”涉野生动物专案等大要案,起到了很好的震慑效果。
  为了提升生态打击整体质效,南平公安机关发挥职能优势,助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抽调森林、治安、经侦、法制等部门精干警力,组建市、县打击生态环境犯罪专业队,专门围绕各类涉生态环境违法犯罪案件侦办,加大依法打击力度,提升生态案件的办理质量、办理效率、办理成效。
  比如,2023年3月以来,武夷山市公安机关相继组织开展了“昆仑行动”“春季整治野味餐馆”“祛火一号”“打击涉松材线虫病疫木违法犯罪”“护松2023”等涉生态领域专项行动,查获山麂、野兔、野猪等死体若干;救助、放生野生赤狐、棘胸蛙、娃娃鱼、小猫头鹰等野生动物20余只;侦破野生动物刑事案件6起,侦破火灾刑事案件2起。
  南平市公安局建阳分局在“昆仑2023”行动中,以公安部下发的两批次线索为重点,开展多维度全方位、溯源见底双向侦查,最终打掉一个持续时间长、区域范围广、严重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犯罪团伙,成功抓获12名犯罪嫌疑人,收缴大量作案工具和野生动物冻品。建阳分局还破获多起该团伙上下游犯罪,实现全链条打击犯罪,取得突出成效。
  
  扩大联防联动共治“朋友圈”
  南平市公安机关将“生态警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会同林业、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利、应急管理、信访等职能部门,构建起区域生态治理守护共同体,依托联席会商、联合执法、联动审查等“三联机制”,完善信息共享、行刑衔接等制度,形成生态执法合力。
  比如,在汇聚生态治理力量方面,南平市公安机关深化“林长+警长”“河长+警长”等机制,设置市、县、乡镇、村(居)四级生态警长,以社区网格为基点,划分生态网格,生态警长同步编入网格;整合网格员、护林员、志愿者等基层力量并赋予生态保护职能,建立警网衔接机制,凝聚生态保护力量。
  建阳公安分局建立起深化“公安+N”联勤联动执法机制,与区生态环境局、林业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水利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签订《建阳区公安机关与生态资源保护行政执法联勤联动工作办法(试行)》,畅通执法保障、情况通报、案件移送等渠道,健全检察、法院与涉生态领域管理保护部门联席会商制度,不断密切日常联动,强化工作合力。
  同时,南平市公安机关构建起常态化生态巡防网络。以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为核心,分层布设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圈层、武夷山国家公园圈层、环武夷山国家公园圈层、南平市辖区“生态警务”圈层等四个生态巡防圈,已设立生态警务站27个、生态警务驿站45个、生态检查站19个,组建专兼职生态巡护队51支。
  其中,武夷山市公安机关重点围绕武夷山辖区、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构建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全天候保护体系,实现对涉生态报警举报、线索摸排、打击整治、矛盾纠纷化解的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全力打造圈层防控“生态警务”格局。建阳公安分局在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林区重点地段和景区重要位置设立生态警务驿站。生态警务驿站充分汇聚林业站、执法大队、村级组织等防护力量,建立起“生态义警队”等基层治理队伍,并发挥人熟地熟优势参与生态资源保护工作,通过“巡、宣、救、调、守”一套“组合拳”,2023年以来已经就地调解矛盾纠纷52件、救助放生野生动物38只。“生态警务驿站”俨然成为生态警务的“宣传窗”、解决矛盾纠纷的“便利店”、野生动物的“安全站”、守护林区生态安全的“新驻点”。
  南平市公安机关还加强科技赋能,汇聚市、县两级森林、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视频数据资源,梳理整合全市道路视频卡口监控,接入各级生态警务中心、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实现生态要素“一屏展现”、情报“一网感知”、指令“一键下达”,有效监测、预警预防各类涉生态风险隐患。同时,还上线了“守山护林巡河”生态警务App小程序,实现涉林涉野涉火警情实时掌上接报、林区治安基础信息实时采集录入等功能,做到生态警情即接即处、基础信息即采即录、图片视频即拍即传。
  其中,武夷山市依托生态警务中心构建了生态警务管理指挥平台,接入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资源、林业、水利等部门视频、数据作为生态警务运行的重要信息支撑,建立了生态资源实时监测、生态警情案件数据展示、生态警务指挥调度、生态警务联动协作、重点区域视频巡查、重点人员动态预警等六大功能模块,实现涉生态重要要素、重要警务资源一屏显示、一键调取和警力点对点指挥。建阳公安分局开发了“生态e巡”小程序,在关键点位设置一键报警可视化立柱,生态警情一键直达,不断织密动态监测网,建立健全“全区域、全时空、全覆盖、常态化”生态巡护体系。
  
  发挥“武夷山国家公园110”优势协同作战
  2023年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武夷山国家公园110”生态保护联动机制在这一天正式启动。
  该机制由福建省公安厅森林警察总队与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共同发起,联合了江西省公安厅森林公安局,福建省林业局执法监督处、自然保护地处,武夷山市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农业农村局、应急管理局、林业局、地方海事发展中心、旅游服务中心、森林消防大队、蓝天救援队以及武夷山、建阳、邵武、光泽等地公安机关共17家成员单位。
  启动仪式上,福建省公安厅森林警察总队与江西省公安厅森林公安局签订了环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框架协议,武夷山国家公园执法支队和福建省公安厅森林公安局武夷山国家公园分局分别接受“武夷山国家公园110”旗帜。
  记者了解到,“武夷山国家公园110”生态保护联动机制主要是围绕维护生态安全,推动勤务运行机制更科学更规范;围绕维护社会安定,推动社会治理机制更多维更高效;围绕保护人民安宁,推动服务保障机制更精准更全面等9项具体工作机制,创设了“司法协作队、林区巡护队、助企法治队、防火宣传队、救援服务队、纠纷化解队”等“6+N”联动队伍,搭建了“森林之家”平台。
  该机制的建立,旨在通过聚合闽赣两省环武夷山国家公园相关县、市(区)、相关单位职能优势,聚焦深化推动勤务运行机制、社会治理机制、服务保障机制改革创新,聚力构建“反应处置更快、防控水平更高、执法联动更强、服务群众更优”的联动机制,探索积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国家公园“园区枫桥”生态保护新模式。
  “‘武夷山国家公园110’生态保护联动机制的形成,充分体现了各职能部门保护生态环境的鲜明态度,对凝聚生态保护合力、护航国家公园高质量保护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成员单位一致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深化“武夷山国家公园110”生态保护联动机制,2023年9月12日,该联动机制的各成员单位还在光泽县举行了环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警务协作机制首次研商活动。
  参加研商活动的各成员单位围绕各自工作职能,介绍了全力推动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警务协作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并就进一步落实“武夷山国家公园110”生态保护联动机制,逐步形成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圈层联动协作新格局提出意见建议。
  在这次活动中,福建省公安厅森林警察总队直属二支队(福建省公安厅森林公安局武夷山国家公园分局)与江西省铅山县公安局签订了环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警务合作框架协议,为有效推进环武夷山国家公园跨省警务协作有效落地夯实了基础。
  据武夷山国家公园森林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安分局的成立,打造了“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了管理体制由分散、多头、低效管理向统一、垂直、高效管理转变,实现了资源管护由多层级、多主体向一体管理、联合管护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了政出多门、职能交叉、职责分割的弊端。
  如,武夷山市公安局与武夷山国家公园执法支队、武夷山国家公园森林公安分局建立联勤联动机制,在核心区边界建立“燕子窠”“云窝”“大红袍”“大安源”4个生态联勤警务站,衔接国家公园内部98个管护网格,细化“治安问题联巡联查、涉险隐患联排联治、矛盾纠纷联调联处、重大案件联营联办、情报信息联享联判、政策法律联宣联教”六项机制,加强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全天候保护,圈内圈外协同联动,形成“生态保护治理一张网”。建阳公安分局与武夷山国家公园森林公安分局签订《协作联勤联动协议书》,打通警力资源共享渠道,实现上下联动,助力跨区域案件查处、执法办案互助。
  “‘武夷山国家公园110’生态保护联动机制,可以让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相关县、市(区)部门发挥更大协同作战能力,全力推动形成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联动联勤新格局,护航武夷山国家公园高质量绿色发展。” 武夷山国家公园森林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 责任编辑: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