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文章标题:
“2024全国两会好声音”系列报道之二
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释了法治对于最大限度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吸引集聚生产要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也就是说,要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通过法律制度的规范和引导,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平、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
经济类议题和法治类议题历来是全国两会热点,作为二者的结合点,法治化营商环境在近年来的两会上热度更是居高不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这次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这些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运行的基本保障。我们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基本目的就是保障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专职委员周佑勇向记者表示。
健全营商环境法律体系
3月6日下午,浙江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并向中外媒体开放。现场,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易炼红代表浙江省委、省政府,向天下英才发出诚挚邀约。他动情地说,浙江是富于创造、活力十足的热土,也是充满温情、安放身心的港湾,我们打开大门、敞开胸怀、张开双臂,欢迎大家到浙江创新创业、打拼发展,携手成就一番事业、携手共赢美好未来。
浙江省委书记敢于发出如此邀请,底气在于浙江一直着力打造的一流营商环境。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浙江审议通过十余部与营商环境直接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包括《浙江省公共数据条例》《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等。202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高位统筹,助力提振市场信心。此后,《浙江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等政策和工作铺开,回应的都是企业迫切需求,以务实的政策与服务不断激发市场活力。
2023年,浙江GDP总量首次突破8万亿元,同比增长6%,发展动力强劲。
“作为一名来自民营企业的代表,我深切感受到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是保障企业生存发展、行稳致远的必要前提。”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原始人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行政专员黄美媚向记者表示。
2023年位列全国GDP总量首位的广东省,近年来出台《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广东省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打造了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多措并举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之一的广州市,通过制定《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为构建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近年来,各省区市都在认真贯彻“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求,扎实做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工作,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向优向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河北省武安市淑村镇白沙村地处太行山东麓,三面环山,曾经完全“靠天吃饭”,是“糠菜半年粮”的穷山村。1982年,28岁的侯二河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这个山村一举摆脱了贫困,成了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023年,白沙村集体可支配收入3.7亿元,村民可享受的福利待遇达20多项。
每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侯二河代表都要走村串户,倾听周围企业负责人、广大村民的心声。“近年来,新冠疫情和国际大环境带来的影响,一些企业经营不景气,遇到资金紧缺、产品销路不畅等诸多困难。”侯二河代表向记者表示,这是当前我国在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他建议:“为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企业在市场中生存发展,政府应加大推进法制建设的力度,制定更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形成全面、系统、科学的法律制度体系和政策长效机制,关键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记者了解到,今年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都提出应尽快修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基础性制度,以法治化营商环境增强各类经营主体发展信心。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监事长迟日大告诉记者,为从立法层面提振企业信心、市场信心,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同组织召开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座谈会,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工作已经全面启动。为了把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和优秀做法上升为法规制度,更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亟须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也表示,我国在持续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道路上可以更进一步,持续挖掘和消除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个别制度瓶颈,针对支柱性产业持续加强配套制度体系建设,制定更多服务和支持前沿科技以及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法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不断加大重点领域立法,先后出台了外商投资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以立法形式加强市场主体平等保护、规范政府和市场边界、创新监管执法。在此基础上,要根据新时代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需要,进一步加强立法规划,完善立法内容,扩大立法范围,突出立法重点,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规范市场运行及政府行为,不断增强营商环境规则和标准的明确性、稳定性、透明性,对扰乱市场秩序、有损公平竞争、侵害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各种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惩治。”周佑勇代表建议。
推进营商环境领域依法行政
周佑勇代表同时表示,要大力推进政府法治改革,在法治框架下厘清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要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杜绝“一刀切”“运动式”执法。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依法保障各类经营主体拥有平等发展机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为市场主体在法治框架内创造最大限度的自由交易空间。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它确保市场公平、透明,对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降低市场制度性交易成本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024年2月18日,龙年首个工作日,上海召开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发布《上海市坚持对标改革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会上,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指出,要聚焦重点任务,凝聚全市合力,以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好优化营商环境这件大事。
近年来,广州市不仅在落实国家法律法规上不折不扣,更结合地方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富有地方特色的政策措施,全力打造营商环境高地。通过启动营商环境6.0改革、制定“支持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38条”等系列政策,在简化行政审批流程、优化政务服务方面,广州推行的“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改革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政府服务效率,减轻了企业负担。
全国人大代表、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对此深有感触:“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些变化不仅仅是纸面上的文字,更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利企行动。现在办事更加方便了,政府的门好进了,事也好办了。这种变化,正是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成效的直接体现。”
展望未来,冯兴亚代表认为还应持续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将信用建设与深化“放管服”改革紧密结合,从而进一步提升监管效率,更深层次地维护市场秩序与经济效益的平衡。
哪里的营商环境好,哪里的经济就活跃。努力提升服务水平,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地方政府你追我赶,成为一种常态。
2022年以来,江西省九江市深化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推深做实“千个部门进千企”活动,着力破解企业融资、用工、用能、用地等难题,推动惠企政策应享尽享、快捷直达。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加快智慧政务一体化二期、12345平台整合优化升级二期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持续升级“15分钟政务服务圈”。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九江市市长蒋文定告诉记者,九江将深入实施新一轮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大力开展新官不理旧账、招投标等领域专项整治,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项目审批快速办,2023年开展“千项承诺”“两优”专项行动,承诺的1225项事项均在要求时限内兑现,压减办事时限63.2%、环节33.6%、材料31.5%。全面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实行新招引项目“项目管家”和已落地项目“领导包联”机制,构建500万以上投资项目“专职服务、专人盯办、专人协调”“一项目一专班”的工作格局,提供全周期、全流程、全方位服务新模式。便民事项掌上办,115件惠企便民“一件事一次办”已在全市普遍推开。“蒙速办”移动端增设“帮办代办”“小事智办”“水电气暖网”等专区,上线特色应用618项,为办事群众提供“线上受理、主动上门”全流程服务。政务服务就近办,创新工作方法打造苏木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105个、嘎查村(社区)便民服务站1510个、下沉基层帮办代办政务服务事项114项,全面打通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实现基层政务服务“好办、易办”。
“良好的政务服务是营商环境法治化的必备要素,我们始终聚焦群众、企业办事需求,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推动惠企便民服务精准直达。”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市长奇飞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牢固树立‘让群众和企业满意’的工作理念,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推出一批含金量高、针对性强、惠民利企的具体举措,全方位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提升法治执行力是深化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基石。“通过优化提升政府执法效率,打造诚信政府,减少腐败行为,确保所有法律规定得到公正执行,保障行政机关和司法部门的透明化和公正性,有效降低制度性、体制性交易成本。”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彭静对记者表示。
加强营商环境司法保障
进入新时代,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正在成为持久的发展优势,成为吸引投资的关键因素。公正司法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一个区域营商环境优劣的关键。
今年“两高”报告中,司法机关直面市场关切,向全社会表明了促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支持市场平等竞争、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态度,强调“对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对待,依法平等保护”“做实维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
实际上,2024年开局,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已经开始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发力。
上海召开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后,上海法院随即发布深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专项行动计划7.0版,围绕降低经营主体诉讼时间成本、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新要求、部署了新任务。例如,聚焦鉴定慢、鉴定贵这个“老大难”问题,研究提出4项具体措施:一是推动政府定价的司法鉴定收费标准合理优化;二是推动对鉴定服务行业加强行政监管;三是就非政府定价的司法鉴定项目探索建立公允的询价定价机制;四是出台司法委托鉴定流程规范。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上海法院将坚持问题导向、问需于企,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诉讼时间成本,疏通企业在纠纷解决、权益维护等过程中的痛点、堵点,为企业等经营主体投资兴业提供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助力上海营商环境在全球城市排名中持续进位。”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贾宇向记者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占国也告诉记者:“法治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浙江法院将锚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最大的政治,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能动司法,深化法护营商增值服务,以法治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持续夯实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能、提升立的实效。”
李占国代表介绍说,司法在稳定预期、提振信心、激发活力、促进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浙江法院在依法履职中坚持打击与防范并举、惩治与保护并重、办案与服务并行,着力打造法护平安最佳实践地、民营经济司法保护标杆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示范地、破产司法保护领先地、国际商事海事纠纷合同解决优选地,以高水平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省法院审结涉企案件31.5万件,涉案金额4933.7亿元;开展助企纾困专项集中执行行动,助力中小微企业回笼资金49亿元,1624家中小微企业重回正常经营轨道;开展涉执企业信用修复促发展活动,依法帮助4982家企业恢复信用;深化“企业破产一件事”改革,审结破产案件5239件,化解金融不良资产1395亿元,盘活土地6.2万亩、房屋898万平方米,帮助一批企业脱困重生;深化涉外商事海事审判精品战略,审结涉外案件6220件,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当事人主动选择到浙江法院诉讼,对浙江法治化营商环境投下“信任票”。
2024年伊始,为助力湖北实现营商环境从“跟跑”到“领跑”的加快转变,湖北法院出台了深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十条措施”,内容涵盖做实评估制度、畅通商事解纷便民通道、压缩诉讼全链条运转周期、精准打击涉企刑事犯罪、延伸知识产权司法服务链条等十个方面重点,全面回应市场主体对司法办案提质增效的期待、企业及企业家对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期盼、产业转型升级对高质量司法服务的需求。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游劝荣向记者介绍说,湖北法院将定期研究评估各项服务保障举措的推进情况和实际效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为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凝聚强大合力。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罗春梅告诉记者,2024年,四川省检察机关将深入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准确打击扰乱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秩序犯罪,继续推广知识产权案件“双报制”,加强涉民营经济案件的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监督,组织“万名检察官护万企”活动,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营造公正、稳定、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四川有民营经营主体超过900万户。2023年,四川省检察机关出台14项检察硬举措,依法平等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会同省公安厅挂牌7个知识产权案件“双报制”办理中心,更好更快保护企业知识产权;与重庆市检察、司法行政机关会签办法,355人次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在依法监督下跨川渝从事生产经营;加强对涉民营企业民事案件的全流程监督,依法提出监督意见1518件;积极开展行政检察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依法就194件涉民营企业行政检察案件向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用法治之力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陕西省检察机关将坚持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感恩奋进,锐意进取,坚持把依法保障、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作为服务大局的重要着力点,更加主动构筑法治化营商环境,用检察力量奋力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高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林贻影表示,建设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既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提振经营主体信心的必然要求。
据悉,2023年以来,浙江检察机关把“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作为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履职重点,依法全面履职护航浙江省委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积极为市场主体“发展要素”注入“法治动能”。“当前,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提速,必将对建设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浙江检察机关将以贯彻落实新出台的《刑法修正案(十二)》和《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契机,以最高检部署开展的‘检察护企’专项行动为抓手,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涉企案件,做实做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企业内部贪腐惩治等重点工作,助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林贻影代表说。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生龙表示,应深入推进合规体系建设,厚植企业发展竞争优势。培育合规理念,营造遵规守法、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企业文化和价值导向,引导全员合规、主动合规,将合规制度优势转化为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动力。健全合规体系,兼顾成本投入与产出效益,因企施策探索符合企业规模、资金能力、风险特征的合规制度;建立涵盖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经营管理人、全体员工等不同主体,产品质量、知识产权、环境保护、劳动用工等重点领域的合规制度,促进企业内部治理全方位优化、整体性提升、内涵式发展。形成管理闭环,以制度规范、监督问效为目标,形成“事前控制、事中审查、事后监督”一体推进的合规运行管理机制,全面筑牢风险管控防线。
“总之,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将是一个复杂而持续的过程。面向未来,更加成熟、高效、普惠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将持续提升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实在的获得感,增强国家抵御各类风险的能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国家治理水平高质量发展。”彭静委员如是说。
● 责任编辑:曹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