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标准”的力量推动快递包装绿色革命

  近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快递包装重金属与特定物质限量》《快递循环包装箱》等五项国家标准。这批新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聚焦快递包装的安全、环保等热点,对于推动快递包装的绿色革命,意义深远。
  近年来,随着我国快递业的迅猛发展,快递包装所造成的环境公害正日趋严重。据统计,我国每年快递业务量已超千亿件,由此也产生了每年高达上千万吨的快递包装废弃物。在一些特大城市,快递包装垃圾增量已占到生活垃圾增量的九成以上。快递包装的过度使用和随意弃置,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也导致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正因此,如何破解快递包装的困局,已成为社会治理的一大焦点。比如最近几年的全国和地方两会,不断有代表委员提交议案、提案,呼吁加快快递包装的绿色化转型。在制度建设层面,2020年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针对快递包装的绿色化和减量化目标,从商品的生产设计环节、流通环节、消费环节三个维度,分别设定了政府、生产者、电商和快递企业、消费者四类主体的职责或义务。此后,相关部门也陆续出台相关规则,对快递包装展开积极治理,并取得了很大成果。
  然而,总体而言,快递包装所造成的环境压力依然严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因相对原则,在实践中也存在执行力不足等问题。在这一背景下,通过构建和完善相关国家标准,进一步细化法律要求,以强制性、精细化的国家标准推动快递包装绿色化,无疑是破解困局的关键钥匙。
  从此次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看,最大亮点是直面快递包装治理的痛点。比如,《快递包装重金属与特定物质限量》作为首部关于快递包装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分别针对纸类、塑料类、纺织纤维类及复合材料类快递包装产品,设定了铅、汞、镉、铬等重金属总体限量要求和单独限量要求。该标准不仅弥补了制度空白,也意味着快递包装的治理正在走向深入。此前,舆论对于快递包装的关注重点,大多局限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但其实,随着快递包装材料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快递包装材料本身的安全性也存在不小的隐患,近期个别快递企业被曝集装袋涉嫌重金属超标,即为明证。可以说,快递包装材料本身的绿色和安全,是快递包装治理的基础性工程,以国家标准弥补这方面的制度空白,必将促进快递包装的源头治理。
  再比如,快递包装的循环利用,是快递包装治理的重要措施,但其推动进程却不尽如人意,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标准缺失,以致各企业使用循环快递箱时各自为战,无形中筑起了生产和流通的壁垒。此次发布的《快递循环包装箱》国家标准,确定了嵌套式、折叠式、组合式三种结构的快递循环包装箱;明确了树脂类、植物质类箱板的强度要求,以及整箱物理性能、尺寸和公差、环保等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提出了快递循环包装箱循环次数、标签等建议,并引导建立包装箱循环运营管理系统……这些国家标准的确立,无疑将扭转以往快递企业各行其是的混乱状况,从而为循环快递箱的普及和共享铺平道路。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并非快递包装治理制度建设的终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披露,下一步将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发力,加快出台《限制快递过度包装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邮件快件循环包装使用指南》等推荐性国家标准。这意味着,未来快递包装的相关国家标准将日趋完善,最终构建起全覆盖的快递包装标准体系,为深化快递包装绿色治理提供制度保障。
  社会问题的治理要想取得预期目标,必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于快递包装治理而言,尤为重要的是标准先行。有理由期待,借助此次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以及未来可预期的标准化制度建设,我国终将构建起科学、精细的快递包装标准体系,为政府部门执法提供明确的依据,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清晰的指引,进而调动各方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使责任各归其位,使治理凝聚合力,最终完成快递包装的绿色革命。
  ● 责任编辑:阿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