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腹地:68个村级综治中心的检察力量

  陕西省宁陕县位于秦岭南麓,总面积达367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全国领先,自然资源丰富。然而,这里人口数量较少,不到7万。特殊的地理和人口状况,使得该县的法治建设具有其独特性。
  初冬时节,记者从关中平原来到秦岭腹地,与宁陕县人民检察院干警一同走进村庄和企业,深入了解了他们立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将检察触角延伸至全县11个镇68个行政村和综治中心,将检察工作与群众法律需求密切结合,利用自身职能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助力:村庄蜕变正当时
  城关镇渔湾村,一个位于宁陕县城以南11公里、拥有天然太极地形和极美生态环境的小村庄。然而,尽管生态资源丰富,村民们的生活却并没有因此受益。
  “我回村前的最后一站去了河南,到了那儿,才感觉到家乡的落后,那种强烈的对比,让我心情很复杂。”2018年脱贫攻坚期间,在建筑行业打拼多年的黄晓勇回渔湾村任职,成为村支部书记。
  黄晓勇到任后,组织建起了第一座村民休闲广场,“变废为宝”将污水沟变成清水沟。县里也通过引进企业,打造了“渔湾逸谷”农创田园综合体项目。这个项目让20余处空置老房子变成了康养民宿,300余亩荒芜土地变成了连片农田。收割完水稻后,村民们在地里又种上了油菜,一棵棵绿油油的小油菜崭露头角。
  “2018年,我们村人均收入10075元,现在已经达到21000元。”谈起村里的变化,黄晓勇打开了话匣子。他说,招商引资以后没有法治作为保障、没有好的营商环境是不可能顺利发展的。
  此前,宁陕县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王秋红一行到村里开展普法宣传。黄晓勇提到村里的法治需求后,该院在推进12309检察服务中心线上与综治视联网系统完成联网对接,线下入驻县综治中心的基础上,于2023年年初探索建立了“枫桥经验”渔湾村检察示范点。
  在村委会二楼示范点的办公室里,王秋红介绍道,检察院聘请该村综治网格员为示范点兼职检察联络员,采取检察干警不定期到点与检察联络员长期入驻的方式开展工作。2023年5月,示范点就同村委会解决了一起企业与村民之间的矛盾。
  原来,这家企业计划在渔湾村发展民宿,需要流转位于核心景区的土地。但村民关某拒绝与企业协商,导致项目进度受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检察院联合村委会多次上门,与关某进行沟通劝导。经过走访周围群众,检察干警和村委会干部了解到,关某的土地已经闲置多年,流转给企业使用并不影响其家庭生活。然而,关某受到“生不离田,死不离乡”的农耕文化影响,不愿意流转土地。
  三次上门沟通后,检察干警和村委会干部逐渐了解到关某的顾虑。关某希望在土地流转后,他的妻子能够在企业里做保洁员。而企业也正需要保洁员,经过村委会的协调,双方最终达成了协议,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上述案例只是示范点工作的一个缩影。2023年以来,宁陕县检察院通过“枫桥经验”检察示范点已收集检察业务线索25件,征求意见建议5条,化解矛盾纠纷8件,为群众办实事35件。


  守护:生态改善展新颜
  宁陕县全境位于秦岭山脉腹地,拥有着广袤的森林覆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有“中国绿芯”的美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尤为重要。
  2022年12月,宁陕县检察院在排查公益诉讼线索时发现,城关镇华严村污染严重,村民的菜地和房屋被黑色粉尘覆盖。经过调查,发现是宁石高速路沥青拌合站发生机械故障,导致大量黑色粉尘溢出。
  对此,宁陕县检察院立即向生态环境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整改。生态环境部门迅速响应,现场调查后,宁石高速公路路面综合项目部业主及施工方组织对沥青拌合站厂区周边散落的粉尘进行全面清洗,并与该村“两委”、村民积极协商沟通,对受到粉尘影响的村民全部兑现了经济补偿。同时,宁陕生态环境分局组织第三方检测公司即刻对粉尘散落较多的群众家中饮用水及土壤进行检测,结果均符合数值。
  此外,宁石高速宁陕段通车后,公路路面综合项目部沥青拌合站不再进行生产作业,工作人员已撤场,检察机关及时督促组织拆除。
  自2021年以来,宁陕县检察院积极履行检察职责,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公益诉讼工作。据该院第二检察部主任折慧介绍,截至目前,该院已经办理了83件涉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公益诉讼案件,涵盖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态修复等多个方面。
  宁陕县检察院还注重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凝聚共识,推动形成共防共治共护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格局。通过与林业、生态环境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共同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同时,该院还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对环保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 责任编辑:吴怡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