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文章标题: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推动新时代中华法系伟大复兴
自古以来,我国形成了世界法制史上独树一帜的中华法系,积淀了深厚的法律文化。中华法系是在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中华法制文明的深厚底蕴。202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丰富法治思想和深邃政治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推动中华法治文明不断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中华法治文明新的时代内涵,激发起蓬勃生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法治基础。
一、深入理解中华法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内在联系
复兴中华法系,必须理解中华法系所承载的内容和精神。中华法系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之间的关系,如同“瓶”与“酒”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中华法系如同一只精致的瓶,代表着中华法律思想、价值和文化的系统,当“瓶”被打开时,便可以嗅到那浓郁的“酒”,即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它是历代先人们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中形成的法律智慧和实践的结晶,代表了中华民族对于正义、公平、和谐等价值的深刻理解和追求。“瓶”真正的价值在于装载其中的“酒”,通过这一喻义,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中华法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它们既是承载与被承载的关系,又是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关系。只有深刻理解这种关系,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法律文化,为构建现代化法律体系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中华法系需要与时俱进,引入新的元素,融合新的文化,从而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更为醇厚、口感更佳。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如何在坚守本源的同时开放包容,这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陈出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深入研究中华法系与法统转型的历史发展
在探讨中华法系与法统转型的历史探索中,可以从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进行深入分析。首先,晚清时期,当中国开始面临外部压力并寻求内部改革时,法律制度和观念开始发生变革,这一阶段的法统转型不仅反映了中国对西方法律制度的认知,也涉及如何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同时进行现代化改革的挑战。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带来的法统转变对中华法系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开始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础上,构建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法律体系,这一时期法律制度的转型既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继承,也有对外部法律制度的借鉴。中华法系作为一个独特的法律传统,尽管经历了历史变迁,但它的核心价值和精神仍然存在,并将继续影响着中国的法治建设。
(一)晚清时期的法统转型与中华法系的变革
晚清时期的法统转型是中国法律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它标志着中华法系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晚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变革的时期,由于外部压力与内部需求,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法统转型,从而对中华法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列强的侵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华法系面临巨大的挑战。首先,不平等条约导致了许多外国公民在华享有治外法权,不受中国法律的约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尊严。其次,随着与西方国家的交往日益增多,中国逐渐认识到西方的法律制度在处理商事、刑事等事务上的优势,促使清政府决定进行法律改革,以期适应新的国际环境,主要包括设立洋务机构、设立新式法院、颁布新的法律等。
这些新法律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法律制度的影响,这种法统转型对传统的中华法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打破了传统法系的单一性和封闭性,使得中华法系开始向外部世界开放,开始受到外部法律文化的影响。其次,它促使中国法律制度从传统的礼法转向现代的法律制度,这也为后来的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法律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为推动法律制度现代化进行了一系列努力,但对于传统法律制度的吸收借鉴和转化,本质上是对晚清变法的一种延续和发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法统转变对中华法系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这不仅是政权的更迭,更是法律、思想和文化层面上的巨大转变。新的法统所带来的影响对中华法系产生了深远的意义,新的法律理念和价值取向发挥了核心作用。
第一,引入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之前的法学观点不同,马克思主义法学强调了政法逻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认为政治和法律是上层建筑,其内容和形态受到经济基础的影响,这一理论在建政初期的法制建设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为新的法统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二,对法律的功能有了新的认识。过去中华法系更多地被视为规范社会行为的工具,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法律被赋予了更重要的功能,即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和维护社会主义秩序。法统的转变对中华法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新的法律观念和价值取向为中华法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对于中华法系的价值开始重新审视,对其优秀部分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转变不仅是法律制度和观念的变迁,更是中华民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于法律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总体来看,我国自古以来都很重视法制文化建设。中华法律文化虽遇百折而不挠,勇克时艰,代有兴革,形成了内涵丰富、特点鲜明、影响深广的中华法律文化体系,并因其连续性、特殊性、包容性,成为世界法文化史上最为绚丽的一章。从历史经验看,中华法系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绵延发展,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法系之一。
中华法系复兴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呈现了一个深刻的文化脉络。首先,从“瓶”与“酒”的比喻中,中华法系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提供了承载和表达的形式,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作为中华法系的内涵,为其赋予了生命和灵魂。其次,新时代中华法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内容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意味着它不仅仅是对传统进行机械的继承,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加入了创新的元素,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与中华法系的融合,进一步强调了中华法系复兴的时代性。在全球化、法治化背景下,中华法系既要借鉴现代法律理念和实践,又要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实现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有机融合。
三、赋予中华法系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华法系作为一个深厚的法律传统,历经数千年的形成与演变,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法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精髓,既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探寻深层次文化理念价值,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同时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首先,要明确中华法系所代表的核心价值和意涵。中华法系不仅是一套法律制度或规则,更代表了一种文化、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其独特的背景和逻辑,需要结合新的实践推陈出新,找出其背后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为了实现这一创造性转化,首先需要深入挖掘中华法系中的哲学元素。其次,要注重实践与经验的积累。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的许多内容,如家族纽带、乡村自治、调解仲裁等,都有其独特的实践经验和价值,应当结合当今的社会背景,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应用。最后,要重视与国际法律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华法系要寻求融合发展,坚守自己的文化特色和独特性,同时积极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理念,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真正发挥中华法系的独特价值和作用。
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中华法系的融合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中华法系的融合,充满机遇与挑战。既要坚守传统根基,又要勇于创新改革,唯有如此,中华法系才能真正成为传承中华文明、服务现代社会、连接国际法治的重要桥梁。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悠久而深厚,蕴藏数千年智慧经验。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个法律体系,更是中华民族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关系的集中体现。中华法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表达,也承载着现代法治的重构和中华民族对法治的追求。
如何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中华法系的融合,是未来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首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的抛弃,而是要在传承中寻求转化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实践智慧。其次,新时代中华法系作为一个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的法律体系,需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产生深度的互动,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提供实践平台。最后,新时代中华法系的建构也需要借鉴国际经验,与世界各大法系进行交流与对话,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找到与其他法系的共通之处,也发现自己的独特性。这不仅有助于中华法系的国际化,也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化。
(作者系上海市法学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会长,《东方法学》主编)
● 责任编辑:虞文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