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文章标题: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让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更有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造业绩,必须解决好为谁创造业绩、创造什么样的业绩、怎样创造业绩的问题,也就是要解决好政绩观问题。第二批主题教育深入扎实开展期间,浙江省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对标“流程最少、用时最短、办案最公、服务最优、体验最好、兑现最实”的要求,以正确政绩观为引领,以司法公正感受度提升工程为总牵引,以新时代“挺进师”的奋斗实干,不断提升司法理念、严实司法作风,谋深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让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更有感。
一、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党性自觉,坚定道路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这次主题教育系统深入地“学思想”,一大收获就是深刻认识到人民法院工作的每一次进步、取得的每一项成效,都是党的领导的生动体现、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实践。要实现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解决“执行难”等难点堵点问题,必须在审判执行工作中始终恪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丽水市委部署开展的“执行终本案件”暨执行积案出清攻坚行动为例,党委切实有效领导的政治保障、人民群众是否有感的立场标准、激活司法信用效能的执源治理,为推动整体“切实解决执行难”凝聚了动力、合力、战力,也为推动执行工作体系现代化探寻了一条可行路径。
一方面,执行作为整个司法程序的关键环节、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不仅事关人民群众权益兑现、营商环境优化,更事关国家法治权威和社会和谐稳定,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案要办公、钱要拿到”是老百姓朴素的正义观。虽然执行终本案件都是依法终结的,但这些案件本身就反映了老百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问题,这些案件的执行是公平正义相对最容易受质疑的司法环节。如果法院生效判决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切实的兑现,不仅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感受无从谈起,还会让“有钱不还”的行为败坏社会风气、损害营商环境、削弱基层治理,若任其发展,更会影响司法权威和党委政府的形象。所以,开展执行积案出清工作虽是自我加压,但通过一件一件攻坚,用广大党员干部的辛苦一点,可以换来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多一点。只有真切回应、切实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才能进一步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厚植党的执政根基,才能让老百姓更加拥护党的领导。
另一方面,找人难、查物难、处置难等各类难题,虽然发生在法院执行环节,但本质上是社会治理和信用治理体系的不健全所导致的,破难的关键在于依靠党的领导,构建前端提升信用治理效能、中端强化刚性执行、后端规范有序退出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坚实格局。为此,丽水市委从解决“难上加难”的执行积案入手,从人民群众在司法领域最关心关切的问题抓起,连续两年出台攻坚方案,部署开展执行终本案件出清专项行动。全市构建起“县委书记抓总、乡镇书记领办、村社书记具体办”的三级协助执行工作体系,法院单打独斗局面扭转为综合治理集成作战格局,形成了一批党委领导执行工作实质化、具体化的生动实践。如建立疑难复杂案件市县两级党政主要领导包案制,发挥村社干部、乡贤、基层网格员等群体人熟、地熟、事熟优势查人找物、督促履行,邀请“诚信奶奶”陈金英和“信义少年”叶石云为“诚信履行”代言。目前,通过“市县乡村”四级党组织层层发动、各级部门高效联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这场执行破难的“人民战争”,已经累计出清执行积案2.86万件、执行到位47.19亿元,其中10年以上积案9811件、20年以上积案3149件。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树牢宗旨意识、确保方向正确、打开工作局面、实现破题克难的坚强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二、践行人民至上,厚植为民情怀,促进“感受公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在司法领域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就是要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从“结案了事”的机械司法理念转变、提升到“案结事了人和”的能动司法理念,把以往较多从法院内部管理、法官办案视角出发,转换为从群众立场、当事人体验出发办好每一起案件。丽水中院探索提出“感受公正”理念,部署开展司法公正感受度提升工程,通过降低解纷成本、优化诉讼体验、提高司法认同、强化裁判兑现、完善内外监督,从诉前的源头治理到审判执行再到涉诉信访,全流程解决好老百姓的纠纷,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公平正义的期待。
“抓前端、治未病”,坚决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融入基层治理,建立基层解纷“一件事”机制,推动形成以乡镇(街道)党委为核心,社会治理中心、共享法庭为重要阵地,各方力量发挥作用的“一核多元”的有秩序、可视化、低成本的基层解纷工作体系,让更多的纠纷不变成“官司”,就能够在萌芽阶段有效解决。下沉司法资源,建立法官对接联系共享法庭、结对指导人民调解员机制,让每个村社都有指导法官,促进纠纷在村社一级“低成本”解决。今年以来,丽水市万人成讼率同比下降9.25%,收案数同比下降7.34%,降幅居全省第一。
“抓中端、治已病”,系统推进当事人“一件事”集成改革。用系统的观念,以“一件事”的理念把老百姓的纠纷一管到底,让“打官司”的体验更好。这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观念和共同价值理念的自然追求。老百姓到法院打官司会碰到各种程序、事项,但本质上是为了解决纠纷这一件事。丽水中院通过建立“立审执破一件事”“诉讼调解一件事”等一系列工作机制,系统集成当事人“一件事”改革,让更多纠纷一次性、实质性化解。如“诉讼调解一件事”工作机制,要求法官牢固树立“案结事了人和”理念,调解时每案都要开展履行能力审查、设置督促履行条款,并尽量当场履行,避免“空调”,防止纠纷进入执行程序。2023年上半年,全市法院调解案件的自动履行率达73.6%,居全省第一,新收执行案件数同比下降15.81%。
“抓后端、治积病”,注重“有信必复”推动信访实质化解。信访工作是为党分忧、为民解忧,既要从法治上办,更要从政治上看,必须以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使命担当去攻坚、去化解。正所谓“诚无不动者”,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都为我们提供了指引。丽水中院秉持“决不让信访案件像‘传家宝’一样一代一代往下传”的理念,聚焦打造“无信访积案法院”目标,通过建立“有信必复”推动信访实质化解机制、信访即时化解机制、院领导下基层接访和包案化解机制以及开展积案攻坚等,努力让对公平正义持有怀疑或否定态度的信访人重新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近两年来,先后梳理出183件信访积案,化解了167件,其中10年以上44件、20年以上15件。积案化解后,有的信访人写了数千字的感谢信。这说明,千难万难,只要一心为民、求是挺进、实干担当就不难。干好信访,“天下第一难事”也会成为拉近群众距离、赢得群众认同的好事。
三、勇于自我革命,立足群众视角,增强司法公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丽水中院坚持在司法领域深化自我革命,2021年10月推广上线“司法公正在线”应用,深入践行司法领域全过程人民民主,探索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让人民群众全过程参与司法。该应用全量归集外部意见建议、举报投诉、评价测评,形成“一个口子进、一套流程办、一个口径出”的工作机制,既把评判司法公正的“表决器”交到人民群众手中,又把审判管理的“指挥棒”抓在院庭长手中,让法官自觉主动接受监督,让人民群众成为法院工作的评价者,而不仅仅是体验者。目前,这项应用已经被浙江高院全省推广。
一案一码、全面覆盖,让群众联系更加通畅。“司法公正在线”为每一个案件“赋码”,当事人和律师通过扫描“案件码”即可进行“码”上投诉、“码”上评价,法院在3日内“码”上回复,并且全程线上留痕,内容穿透直达院庭长管理后台。相比传统的廉政监督卡、投诉电话、网站留言等途径更加便捷,能够有效保证当事人充分表达意见,并将信访从被动化解转为主动排查。通过配套的电话回访、判后答疑等机制及时疏通堵点,增强信访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上线以来,丽水中院来信来访连续两年平均下降58.05%。
全量归集、闭环管理,让监督管理更加有效。“司法公正在线”构建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监督格局,推动监督由事后监督为主向全过程、全流程监督转变。通过统一收集、统一办理、统一回复,构建意见建议初审过滤、部门研究、分级办理、专班回复和督办通报的全流程、集约化管理体系,形成当事人监督、律师监督、审判管理监督、纪检督察监督的双向互通、场景多跨的完整闭环。这项应用有效畅通了沟通监督渠道,让老百姓、律师“打官司”不用找关系,从而减少了违规干预过问、接触交往的空间,营造与丽水绿水青山相得益彰的司法生态。
跟踪处置、调查民情,让工作推进更加精准。梳理分析“司法公正在线”反映的问题,针对群众反映的执行沟通不畅等问题,制定包括畅通法官联系渠道、加强执行各流程节点主动告知等在内的多项制度,全方位提升司法公正感受度。如一位外地当事人因调解时法官和他讲普通话,和对方当事人讲方言,怀疑有地方保护。核实后虽不存在这一问题,但影响了老百姓的公正感受度,相关法院立即开展司法礼仪规范化整治。依托“司法公正在线”建立的“司法民情日记”模块,设置“民情调查”“办案心得”“群众需求”三个子项,促进干警主动了解案件背后的民情、企情、社情,提升群众工作能力,让案件处理的效果更佳。
(作者系浙江省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 责任编辑:黄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