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文章标题:
强化“逐案分析” 用好“矛调中枢”持续提升基层治理质效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枫桥经验”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其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充分发挥效能,解决了一批又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
为摸清基层矛盾化解实情,把准基层治理动态脉搏,我们适应时代要求、运用法治思维、紧贴现实需要,对信访积案逐案分析、“一站式”矛调中心建设全面检视,进村入户听取群众意见,拟定主题组织多层级座谈,通过细致梳理问题、优化破解答案,进一步校准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可靠路径。
坚持问题导向,“解剖麻雀”探摸症结,通过分析信访积案问题立起基层治理靶标
从调研来看,基层原发性矛盾主要有邻里纠纷、物业管理、城建城管、土地纠纷、婚姻家庭等10余个类型,超95%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就地化解。但另一方面,信访积案问题虽占比较小,化解难度却很大,需要动用较多治理资源。通过对历年信访积案作“逐案分析”发现,主要有以下成因需引以重视。
工作不规范引发问题。在推进行政征收、行政强制、政府信息公开等领域工作中,过去少数工作人员法律意识不够强,工作经验不足,暴露出程序不严等问题。这类问题发生在基层一线、群众身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尤其需要稳妥处置、慎之又慎。
诉求不合理带来问题。由于当事人法律法规政策掌握不全面等原因,提出的要求偏离客观实际可能,导致相关矛盾长期无法解决。2022年未化解问题中,无政策依据和诉求不合理占比近20%。这要求基层治理必须做好针对性法规政策宣传,加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
监管不到位导致问题。随着经济形势变化,房地产市场遭遇困境和压力,房地产开发管理、农民工工资拖欠等问题持续高发。从统计相关数据来看,2022年以来暂未化解问题中,开发建设企业资金困难占比超40%。需更进一步强化为民宗旨,充分监管企业行为,切实减少基层治理险点盲区。
化解不及时加剧问题。矛盾问题最初大都发生在邻里之间,小矛盾未能及时发现消解,一点点破坏邻里关系基础。当出现因现实利益引发的更大纠纷时,群众之间、群众与村社干部之间信任和情谊纽带失去韧性,问题越滚越多,小纠纷就升级成大矛盾。矛盾问题错过了“趁热打铁”化解的最佳时期,演变成访情及舆情,必然增大化解难度,叠加形成沉积案件风险。
坚持系统观念,“打造中枢”整合资源,通过提优调处化解服务催生基层治理成效
为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南京市溧水区牢固树立为民宗旨,创新打造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持续强化“中枢”功能整合各方资源,并将法院立案庭整体嵌入,通过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推动矛调中心由矛盾“中转站”变为问题“终点站”,最大限度把问题吸附解决在基层。
首先,群众对矛调工作认可度不断提升。在矛调中心成立之前,信访部门主要担任“二传手”角色,把群众来访诉求摸清后,便引导到属事单位协调解决。当时,群众咨询、反映、解决问题“多头跑”的情况较为普遍。中心启用后,登记初信初访件明显增加,群众遇到问题愿意更多通过中心登记解决。这既可以看出群众对矛调中心倾注了希望,也体现了群众对矛调中心的信任。去年,矛调中心接谈满意率达95%。
其次,初信初访受理化解质效明显提升。矛调中心成立以来,矛盾问题吸附消解效能持续显现,全口径接待来访,初访准确处理率达100%,初信初访化解率超90%。经调研分析,这主要由于群众来访过程中的“一站式”便捷体验,以及诉求得到重视解决的“一揽子”调处效果。中心常驻、轮驻单位实行“T+0”无延时接待制度,随驻单位实行接到工单1小时内到中心调处的“T+1”接待制度,实现了“受办一体、智慧高效”。
同时,部门资源的整合运用聚力也在稳步推升。在原有模式下,群众诉求通常分解到主要属事部门,解决问题“单打一”,遇有需跨部门协调事项时,效率不足的情况相对较多。矛调中心成立后,以“常驻+轮驻”模式整合24个部门工作资源,联合53家相关单位处置力量,常态保持20余名调解员实施联动,利用定制开发的智慧矛调大数据平台,做到资源一体整合、访情合力处置。
不仅如此,会商会办解决问题成效也在大幅提升。矛调中心成立前,针对某一案件组织多部门会商的时机并不多,一般情况下,信访部门将访情分解到相应单位,没有重复回访,则可判断为事情基本解决。矛调中心运行后,对重大和疑难问题发起会商会办,并逐步形成运转机制和《受理事项全链条闭环管理工作规范》。区领导专题调度、信访联席办、矛调中心、部门间4个维度同步推进,会商会办频次逐年增加,累计达800余场次,围绕相关问题多部门集中谈、现场辩、讨论定,实战成效非常明显。
坚持开放视野,脚踏实地创新举措,通过增强共建共治合力拓宽基层治理路径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强调,“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乡村治理协同推进机制,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区县一级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从实际出发,找准发力点、突破口,更加充分凝聚力量拓宽路径,更高标准推进共建共治,促进基层治理水平全面跃升。
加强党建引领,全面充实基层治理力量。在基层治理实践方面,无论行政执行还是为民服务,无论议事协商还是应急管理,都需要做好党建覆盖、党政统筹、党群联络;无论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还是依法治理、综合治理,都需要发挥党建引领带动作用。探索推行党建工作清单制,按每年、每季度、每月制定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并与基层治理、矛盾调解工作紧密结合,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脱虚向实。实施“党建+基层治理四平台”“党建+网格”“党建+平安力量”“党建+物业”“党建+企业”等举措,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有机衔接。鼓励老干部、老村主任、老党员等群体“老有所为”,在镇街、村社新招录工作人员普遍年轻化的情况下,实行“以老带新、增智强能”,保证每个村社都有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参与矛盾调解,为年轻人提供工作经验支撑。优化镇街一级信访矛调工作机构设置,规范专兼职力量配备,充实基层社会治理人力资源。
注入法治动能,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当前基层治理工作中,必须把厉行法治、从严监督、规范行政作为提质基层治理的重要一环紧抓不放。狠抓职能部门依法行政,规范基层治理过程管控,落实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集体讨论决定、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行政执法公示等制度,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司法问题,推动党内监督、人大监督、社会监督、检察监督等联合用兵重拳出击。健全行政败诉追责机制,依据国家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赔偿法及省市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法规制度,对后果严重的根据承办人、审核人、批准人职权职责追究相应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有关部门追究刑事责任。强化社会公众普法教育,持续压实执法司法部门普法教育责任,制定“谁执法谁普法”考核办法,引入律师团队等社会组织参与普法,探索在信访工作流程中接入普法引导模块,研究在村社一级建立法律顾问工作制度,为整个社会面厚积法治基础。
坚持走实群众路线,全面推动矛盾就地化解。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人翁地位和首创精神,做到治理过程让群众参与、治理成效让群众评判、治理成果让群众享有。激发群众参与治理活力,发动村社平安志愿者、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群体,主动发现矛盾风险、举报各类违法问题线索,创新运用“风险隐患有奖举报”办法,营造全民参与社会治理良好氛围。深入群众实化服务指标,研究实行重点工程项目责任领导包干制,基层镇街、村社矛盾问题挂钩领导责任制,推动机关各部门“带着任务指标下网格”,真正让群众少跑腿、网格实战化。依靠群众自我解决问题,在城市社区探索建立“社区居委会+小区业委会+物业管理公司+楼栋长”矛盾问题多方商讨就地解决机制,在农村试行“村两委+民意代表”阳光议事协作治理办法,打造由基层组织主导、群众自我管理服务的解纷新平台,增强基层吸附问题“黏合力”,达到更具根本性、长期性的治理效果。
近年来,通过数字赋能,持续推动智慧融合升级,矛调工作实现从线下到线上“两线联动”,远程视频调解系统、AI矛调模型等技术有效运用,逐渐丰富基层智治的逻辑与路径,全面夯实了网格治理底座。不断突破智慧融合的现实梗阻,在治理结构、运行机制、部门协作等领域,让技术充分发挥“外脑”功能,推进解决多平台信息共享不通畅、重复统计转接群众诉求、部门领责落实成效难以量化等现实问题。不断创新网格服务的数智手段,推行网格服务管理“二维码+N”,将网格、微网格、民政、社保、供水、供电等相关服务纳入二维码中,实现“码上服务”办实事、“码上议事”化纠纷、“码上宣传”释疑惑。不断拓展数字治理的网格应用,实行警情、访情、舆情、社情“四情合一”,多链路接入网格化服务管理,构建“需求在网格发现、信息在网格采集、隐患在网格排查、险点在网格盯防、矛盾在网格化解、服务在网格开展”的基层治理内循环。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 责任编辑:黄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