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玄武区探索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新模式

  “下面庭审正式开始!有请书记员宣读法庭纪律。”随着小小审判长严肃而略带稚嫩的话音落下,一场由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红山分校20多个学生参与的“校园欺凌引发的故意伤害案”模拟法庭正式拉开序幕。
  从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到最后陈述、当庭宣判……每个环节都井然有序,规范而流畅。这场“沉浸式”的教学活动为旁听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堂鲜活生动的德法课。
  “为了更好地提升孩子们的法治素养,培养法律意识,避免教学照本宣科,我们和来自玄武区法院的法治副校长一起,前前后后做了很多的讨论和尝试。”北京东路小学红山分校德育校长周圆告诉记者,“除了把模拟法庭、法治实验等活动带到课堂外,我们还紧扣学生教材,通过以案释法和有效互动,让孩子们了解到生活离不开法律。例如,很多同学以为校内造谣、侮辱同学仅仅只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现在通过法治课的普及,让他们意识到这种行为很可能触犯法律,千万不能游走在犯罪的边缘。这样的课堂效果真的非常好!”
  记者了解到,为了完善中小学治理体系,健全学生权益保护机制,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自去年以来,南京市玄武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分局、司法局联合区教育局,向辖区内45所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推荐委派了100多位法治副校长,平均每个学校覆盖2至3位,旨在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加强校园平安与法治建设,营造安全有序的校园环境。
  
  “三个融合”齐发力,特色品牌植入“源代码”
  记者见到唐顗的时候,她正在教室里被孩子们围着,探讨未来的职业梦想。“法治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融与共,不仅让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浓厚了,还让他们对于违法的边界更清楚,知道如何保护好自己,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一唐课’以融课程、融课堂、融成长三个融合为特色,为孩子们输入法律‘源代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法治意识,让法治之光照亮青春成长之路。”作为玄武区法治教育品牌“一唐课”的主讲人,玄武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副主任唐顗表示。
  近些年,玄武区教育局经常收到区内中小学德育校长的反馈,表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材上,渗透了很多的宪法知识,内容非常专业,基层老师根本无法胜任,只能照本宣科,授课效果不尽人意。在了解这一情况后,玄武区法院、区检察院和区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一起,在已有课程基础上做延伸,共列出了31个《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难点。从课程的制定、老师的选配,到学校的教学计划,一一打磨,最终选用适合的案例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教案中。不仅如此,“一唐课”检察官走进校园,和教师共同打造法治教育双师课堂,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嵌入检察官案例教学,正反两方面进行交叉,让课堂更加丰富和生动,不仅避免了刻板教条的说教,还考虑到了青少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的发展特点,使学生们对法律的理解更直观和透彻。除了“融课程”和“融课堂”外,“一唐课”团队还“融成长”,在课堂之外,通过模拟法庭、情景剧、微电影、夏令营等各类活动,将法学专业知识转化为青少年易于接受的教育内容,生动形象地向学生普及相关法律知识。自2020年以来,“一唐课”普法团队已开展法治教育223场,受众达38.5万余人。
  除了区检察院倾心打造的“一唐课”法治教育品牌之外,玄武区还有把法治实验搬入课堂的来自区法院的“佳法课”等法治宣传品牌,将法治与教育有机结合,形成整体合力,为未成年人打好“普法预防针”。
  事实上,为了引导广大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玄武区法治副校长工作已有28年的历史和传承。过去的法治副校长工作仅限于每学期寒暑假来临之际,到几个重点学校开展假前安全教育,每逢家长会到学校开展法治教育,以及个别学校事故的事后处理工作等。2021年12月,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同意,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自此之后,玄武区的法治副校长工作也进入了新的时期。不同于以往的应时应景,在区委政法委的部署和推动下,不仅实现了辖区内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等学校法治副校长全覆盖,还规范了法治副校长的任职、培训、考核等工作,明确专门部门和人员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共享资源,以及根据学校需求,协助学校制订每学年的法治工作计划,常态化开展工作,校本化实施效果喜人。
  
  拓展法治教育外延,多维度织牢“保护网”
  为了更好地做好法治宣传工作,扩大受众范围,新时代的法治副校长们还积极拓展法治教育阵地,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向家庭、社区、校园周边延伸,把工作做到了家长、教职工和社区群众当中。当然,“流动阵地”也是这些法治副校长的拓展目标,精心构建的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网络媒体组成了网络矩阵,提升普法宣传的传播力、影响力,发挥司法案例示范作用,通过发布未成年人保护、家风家教等典型案例,强化以案释法力度,推动法律融入日常生活,走进群众心中。
  “一唐课”延伸教育对象,通过开展家庭法治教育,督促监护不力的家长“依法带娃”;对教职工开展法治教育,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还走进社区,将法治教育工作与政法网格员工作结合起来,让社区的家长和孩子们知法、学法、懂法、用法,对社区内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开展矫治教育。工作中,还特别关注特殊教育学校和残疾儿童,确保未成年人保护“一个都不能少”。玄武区检察院还联合乐行公益法律服务中心,在紫金小营社区成立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向阳花工作室”,整合辖区内高校、社会组织、专家、志愿者等资源开展亲职教育、社区帮教等工作。本着“立足源头治理、预防为先”的原则,玄武区法院联合区关工委,在铁匠营社区成立全国首家基层社区“少年法学院”,在锁金一小成立首家学校“少年法学院”。借助区法院西南低山丘陵区域环资法庭这一平台,充分利用红山动物园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馆、江心洲国际水务中心“生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将典型案例与亲历体验相结合,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教育生态离不开法治保驾护航。法治宣传的主体不同,宣传内容也不同;年龄段不同,宣传方式也不同。比如:针对在校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认知程度、校园周边环境、未成年人涉案特点等,分年龄、分层次、分对象创新法治教育方式,既有“爱心姐姐”教授普法漫画读本,又有法治副校长国旗下的宣讲;既有沉浸式情景剧表演,又有模拟法庭现场观看;既有法官妈妈的网络直播,又有政法网格员入网进格的“以案说法”,以及少年警校、少年法学院、“亲职教育”等多种形式、多种手段的组合运用,不仅仅针对未成年人,更是带动了学校、家庭乃至社会整体法治意识的提高。

  除了拓展法治宣传阵地外,法治副校长们还将目光对准了校园周边的安全整治、困境儿童帮扶等工作,开展未成年人“泡吧”治理专项行动,帮助未成年人正确对待饮酒和娱乐问题,与街道社区联合开展慰问困境少年行动,开展“入户探访,护航成长”活动,关注特殊儿童成长,暖心护航每一个未成年人的成长。


  强制报告制度,筑起平安校园“防火墙”
  “我至今还能想起,第一次见到吴某时,他瞪着那双桀骜不驯的眼睛质问我:‘多大事啊?凭啥让我休学回家?’那浑不吝的样子跟后来重新返校时的样子差别可太大了。”玄武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余红笑着回忆道,“幸亏推行了强制报告制度,及时把这孩子引到正道上去了,不然这孩子说不准能捅出多大的娄子。”
  原来在去年11月份,玄武区人民检察院收到区里某中学德育主任提供的强制报告线索:该校初二排球特长生吴某有严重不良行为。老师在与吴某沟通的过程中,吴某拒不承认,吴某的家长对此也不以为意,惹得同学家长纷纷要求对吴某严肃处理。为避免激化吴某与被侵害女学生之间的矛盾,校方给予吴某暂时休学的处理决定。作为学校的法治副校长,余红在收到这个线索后,第一时间迅速介入,校检联动,依托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深入学校,对吴某进行了教育矫治、对吴某监护人进行了家庭教育指导。同时,还对被侵害的女学生进行了法治宣传等一系列保护救助工作。在检察院及学校的双向干预和帮助下,吴某重返校园学习、生活。
  自去年开始,玄武区法院、检察院与区民政局、教育局、卫健委、街道办等未成年人保护职能部门共建,充分发挥各个职能单位的作用,推动强制报告和入职查询制度纳入网格化管理,做到了玄武区60个社区、45所中小学幼儿园全覆盖。近年来,收到学校、医院、社区等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强制报告线索7起,刑事立案3起,督促区教育局开展入职查询340人,对8名有前科的人员不予录用。通过创建优化强制报告和入职查询制度“网格+”模式,让案件侦破关口前移,推动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上至学校领导,下至老师、同学,都以法律为准绳,严格要求自己,不违法,不违纪,真正做到德法兼备,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逐渐呈现低龄化、暴力化、手段智能化的趋势,恶性案件时有发生。我认为未成年人保护重在预防,教他们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这也是玄武区大力推进法治副校长工作的初衷。”玄武区委政法委负责人说,“去年以来,玄武区委政法委与区教育局一起,深度融合,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施行为契机、聘任的一百多位法治副校长作为抓手,把法治的种子播进每个孩子的心里,为中小学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工作保驾护航。事实证明,这条路行得通,只是任重而道远。未来,我们玄武区委政法委将探索更多法治教育的可能性,把这条路走深走实!”
  ● 责任编辑:吴怡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