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文章标题:
让尊法守法成为中小学生的基本素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法治建设迈向了良法善治的新境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他们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中小学生的法治教育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由中国法学会、司法部、团中央组织开展的“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是法治宣传教育的知名品牌,在基层法治学习宣传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化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思想认识,依托“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这个载体,深入推进学校的法治宣传教育,使“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成为学校法治宣传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让尊法守法成为中小学生的基本素养,进一步推进法治校园建设。
一、中小学法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中小学法治教育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法律、遵守法律并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做到尊重他人、遵守社会规范、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加强法治教育,一是可以使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二是能够培养学生合理解决争议和冲突的能力,促使他们运用理性思维处理纠纷;三是可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学生更有可能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当中来,对于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也起到积极作用,让尊重权益、公平正义、诚实守信等良好价值观深入学生观念。具体而言,中小学法治教育应包括法治知识、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的培养,法治知识是学生学习法治内容和法治原理的基础,法治意识是使学生明白法治与公平、正义、社会稳定的关系,法治能力是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法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当前中小学法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尽管中小学法治教育已经得到重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不同程度地缺乏法律知识和法治教学经验。教师因缺乏专业法律知识和法治教学经验,难以有效地进行法治教育。相关教师需要接受系统化的培训,提升自己的法治素养和教学能力。二是教育资源不够充足。目前中小学法治教育的教材、课程资源相对有限,需要加强教材编写和资源开发,提供更丰富、系统的法治教学资源。三是教学内容相对抽象。由于法治知识本身相对抽象和复杂,教学内容往往难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实地实践等方式,使法治教育更加生动和具体。四是评估和考核机制有待健全。目前中小学法治教育未建立统一的评估和考核机制,缺乏对学生法治素养的全面评价和反馈。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鼓励学生实际运用法治知识解决问题。五是家长和社会的法治意识仍需加强。一些家长对中小学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对法治教育不够重视。需要加强对家长和社会的法治教育宣传,提升其法治意识。六是跨学科整合难度较大。法治教育需要涉及政治、历史、伦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概念,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但是,跨学科整合和教学的难度较大,需要教育部门和教师有效协调和合作。七是教育机构和社会资源需要加强。中小学法治教育需要相关教育机构和专家学者、律师、公检法机关等社会资源的支持。目前,需要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和资源配置。
三、促使尊法守法成为中小学生基本素养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为解决中小学法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可采取以下方法和策略: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加强组织管理。学校应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政治使命,融入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当中,准确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并围绕法治中国建设统筹布局,制定完善的法治教育计划和评估考核制度。全面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生头脑。二是不断丰富学校法治教育的载体,深入组织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将学校作为“基层行”活动的重点,更加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可以邀请青年普法志愿者走进学校、走进课堂,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当前青少年群众中存在的法治问题,进行学习宣讲,将活动带来的法治资源整合运用到学校法治教育之中,可以组建针对青少年的专门普法队伍,宣讲前集中备课,深入调研,有效应对学校的法律“点单”,进一步提高普法志愿者的素质和能力,切实发挥“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在学校法治教育中的作用。三是注重培养优秀法治教师队伍,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指出,把讲政治作为根本要求,教育引导广大法学教师和理论工作者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工作始终。因此,应当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法治教师团队建设。四是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打造优质课程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建构在深厚道德基础和民族精神上的法律价值体系,承载着行为调整、制度安排等国家和社会治理的丰富历史经验。将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法治教育,不仅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法治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对法治的尊重和遵守。五是丰富法治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融入社会实践。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此外,社会实践是中小学法治教育的重要延伸,也是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法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应注意将法治教育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校内外的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六是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机制,形成良好的生态。家庭教育关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安宁,也关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稳定。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系列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法治成果,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促使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学生的法治教育,才能形成合力,构建良好的育人生态。要使尊法守法成为中小学生的基本素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需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作用,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应变、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小学法治教育的目标,才能够让中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法治、遵守法治,并逐步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努力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为法治中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吉林省长春市第七中学教师)
● 责任编辑:黄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