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名山:“法润民心”探索诉源治理新模式 ​   

  2022年1月以来,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人民检察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探索“法润民心”诉源治理模式,将办案职能向社会治理领域延伸,充分发挥检察力量,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为推动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提供有力检察服务保障。
  截至2023年6月21日,名山区人民检察院通过诉源治理模式,共化解矛盾纠纷158件,受理法律咨询数量上升300%,控告、申诉、举报等案上升35%。盗窃案、容留他人吸毒案、妨害公务案、非法捕捞水产品案等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法润民心”诉源治理模式亮点纷呈。
  
  一站式服务:奠定诉源治理基础
  走进名山区人民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案件管理区、群众服务区、配套区等功能区划分明确,并配置智能语音机器人提供法律文书查询、法律知识解答、来访群众引导等服务。
  “您好!欢迎光临雅安市名山区人民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吗?”机器人“蓝宝”第一时间进行引导,从这里开始,群众能够快速找到自己想要办理的业务或咨询的问题。
  据了解,自2022年9月1日名山区人民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以来,共受理刑事、民事等各类案件574件,所有案件均及时、规范、有序流转。自2022年3月被雅安市人大常委会确定为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共收集并向雅安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立法意见建议25条。
  在线上,名山区人民检察院同步完善12309热线电话、12309中国检察网、“两微多端”,构建实体、热线、网上、掌上四大平台,形成集案件管理、控告申诉、线索受理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全方位服务中心,让12309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全域主阵地。
  在乡镇或街道,名山区人民检察院依托基层立法联系点平台,收集群众对立法执法司法的意见建议,及时报送雅安市人大常委会。雅安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直通车”形式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反馈,供立法修法时参考,真正使立法体现民意民心,助力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
  
  精准型普法:做实诉源治理预防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刺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乔进双梅说,“名山区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模式非常好,尤其是深入边远乡镇社区的机制特别值得肯定。”“‘抓前端、治未病’的预防教育理念,就是要让广大群众认真学法,加强法治教育,涵养法治思维,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不当残忍的施暴者,不当冷酷的观望者,也不当沉默的被害者。”这是2023年3月24日名山区人民检察院“蓝精灵”法治宣讲团对校园师生掷地有声的承诺和誓言。这一天,“蓝精灵”法治宣讲团走进雅安北附实验学校,与该校200余名师生一起开展以反校园霸凌为主题的“法治进校园,与法同行”宣讲活动。在活动现场,宣讲团成员以港剧《古惑仔》电影人物“陈浩南”等角色为原型,用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和老师共同思考如何从根本上有效遏制校园霸凌等问题的发生。为了让学生更能切实体会,还现场邀请5名学生,模拟校园霸凌情景。在场学生通过现场模拟后深受教育,纷纷表示坚决不做施暴者。
  名山区人民检察院结合地域特色和工作实际,针对不同群体,打造个性化、特色化、易接受的法治产品,进一步发挥普法宣传“润物无声”的预防作用。
  2022年3月,名山区人民检察院组建检察官巡检队伍,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模拟法庭进校园、增殖放流暨普法进乡村等活动60余场,发放普法手册、宣传袋等5000余份,解答群众法律咨询200余条次。
  “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普及法律知识,架设沟通桥梁……”《检察之声》如期播出,声音传遍全区各个村组。《检察之声》是由名山区人民检察院创办的一个精品栏目,通过遍布全区村组的“村村响”(大喇叭)广播系统,向广大农村群众传播法治文化。截至目前,已播出466期,用466个法治案例、6000余条法律常识帮助群众走近法律。
  除此之外,名山区人民检察院还创建“检察说法”普法宣传品牌,以法律政策宣传、以案说法、情景表演等不同形式,拍摄成3分钟以内的短视频,通过名山检察官方视频号、抖音号进行广泛宣传,提高群众依法维权意识。
  
  借外脑深化:凝聚诉源治理合力
  名山区人民检察院着力强化协作配合意识,不断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合力把纠纷解决在现场、解决在第一时间、解决在源头。
  “谢谢你们,这件事情积压在我心里二十几年了。”冯某某紧锁的眉头,总算是舒展开了!这是一起行政争议案件,也是一起把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落到实处的典型案例。
  1999年,冯某某与苏某秀建立事实婚姻关系,后苏某秀怀孕,因未办理结婚登记违反了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2000年3月29日,苏某秀冒用妹妹苏某英(三级智力残疾人)的个人信息,与冯某某办理了结婚登记并领取结婚证,以逃避缴纳罚款。后因该冒名婚姻登记造成相关当事人诸多生活不便,冯某某多次前往民政局申请撤销该婚姻登记,民政局以不符合受理条件为由不予受理。2023年3月,冯某某向名山区人民检察院申请监督,请求监督婚姻登记机关撤销冒名的结婚登记。
  名山区人民检察院通过询问当事人、前往法院、公安机关及婚姻登记机关了解案情,调取证据材料等,调查核实。经审查认为,苏某秀冒用“苏某英”申请婚姻登记,苏某英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违背苏某英真实意愿,缺乏婚姻登记的合法要件,该婚姻登记行为确属错误,且对冯某某、苏某秀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应依法予以纠正。
  2023年4月24日,名山区人民检察院就这起当事人申请撤销婚姻登记案邀请人民监督员、听证员、婚姻登记机关及当事人进行公开听证。因证据确实充分,结合相关规定,大家一致同意检察机关向婚姻登记机关提出检察建议,建议撤销冒名婚姻登记,维护正常社会生活秩序,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023年5月,名山区民政局撤销该案冒名婚姻登记。至此,这场行政争议得以化解。
  截至发稿时,名山区人民检察院共邀请听证员75人次参与公开听证,化解矛盾纠纷25件。
  12309检察服务中心运行以来,名山区人民检察院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工作理念,通过开展释法说理融合法理情、保护民生民利回应群众关切、借力社会第三方力量参与矛盾化解等方式,切实把矛盾纠纷的实质性化解落到实处。四川省政协委员、成都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宁认为:“名山区人民检察院组建‘茶都枫桥’‘茶源益美’‘蓝精灵’等专业办案团队,聚焦未成年人全面司法综合保护、护航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工作机制‘很实用’,他们用切实可行、可复制的‘土办法’,解决了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很好地构筑了法理相融而和谐的关系。”
  据悉,名山区人民检察院为实现“诉源治理”,深入调查研究,着力健全多元联调化解机制,制定《关于第三方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化解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关于聘请行政机关专业人员兼任检察官助理的方案》,聘请行政机关专业人员兼任检察官助理、组建听证员库构建外脑团队,真正做到了公众参与、社会协调,实现共治共享。
  
  点对点关切:提升诉源治理质效
  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是“一头牵着百姓疾苦,一头系着司法关爱”的暖心工程。名山区人民检察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实际行动点对点回应群众关切,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浓浓的检察暖意,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感谢检察院对我的关心和救助,给我解决了当前的生活困难,十分感谢。”2023年5月17日,69岁的蒋某某从名山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吴仕莉手中接过1万元国家司法救助金时,激动地说道。
  事情源于2021年12月,犯罪嫌疑人高某某因琐事将被害人蒋某某打伤,致蒋某某轻伤一级。因高某某是精神病患者无赔付能力,蒋某某住院治疗期间的医药费、护理费、生活费等全部由自己垫付。2023年2月,名山区人民检察院通过实地走访被害人,向当地镇政府、村委会了解情况后得知,蒋某某和丈夫何某某与子女分家独自生活,主要收入来源是务农。其夫75岁,年事已高。两人均患有慢性病,需要常年服药。蒋某某的遭遇,不仅给自己带来了长期的病痛,更让家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家庭经济处于特别困难状态。为了使陷入生活困境的当事人感受到司法温暖,检察院迅速按规定启动国家司法救助程序,对被害人实施国家司法救助。
  “长期以来,名山区人民检察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化‘司法救助+社会救助’茶都模式等举措,用实际行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传递司法温度,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暖意,有力构筑法理相融和谐关系。”四川大学教授、法学博士生导师万毅说。
  
  数字赋能完善:助力诉源治理升级
  “数字赋能驱动新时代法律监督提质增效,契合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更高要求,是诉源治理模式推动检察工作的深化。名山区人民检察院积极探索数字赋能监督路径,持续激发大数据法律监督的创新活力。”万毅认为。
  名山区人民检察院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互通,整合共享“天网工程”“雪亮工程”全区视频监控信息管理平台资源,建立以服务大数据监督为目的的“蓝金睛”办案指挥中心,打造全覆盖、无死角的“线索眼”,改变以往上山、巡河到处找线索的工作方式。在大数据的支撑下实现实时将涉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社会治理等案件线索送到手中,统筹发挥检察大数据的兼容性、共享性、交互性,破解法律监督案源线索匮乏这一源头难题,为法律监督注入强大动能。
  2022年4月19日,在办理一起涉及未成年人交通事故的案件中,发现涉案的被害人(均系学生)在不满16周岁的情况下,驾驶两轮电动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发生交通事故。针对此情形,检察院通过调取学校附近天网等监控发现,在学生上下学时段,存在不少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驾驶两轮电动车搭人、逆行、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
  2022年6月,通过数据收集、整理,结合类案,在大量大数据和证据基础上,名山区人民检察院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相关部门通过加大监管力度,建立信息互通长效机制,共同保护未成年人安全出行,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这是名山区人民检察院认真探索“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的检察工作新形态,畅通与党委、政府职能部门资源共享和信息反馈,实现协调共治的一个缩影。
  “依托数字赋能深入开展数据分析,探索‘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的数字检察模式,形成检察精准预警,畅通与党委政府职能部门资源共享和信息反馈,实现协调共治,推动法律监督由个案向类案、由被动向主动、由办理向治理转变。希望名山区人民检察院巩固已有成绩,与时俱进,大胆实践探索,进一步输出可复制的成果。”乔进双梅说。
  据悉,截至发稿时止,名山区人民检察院已收集城市管理、行业监管、绿色发展等方面的预警信息30条,针对校园周边安全、拖欠农民工工资、自制起重设备和特种机械车辆安全监管等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向相关部门发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13份。
  乔进双梅说:“值得肯定的是,名山区人民检察院助推出台《关于明确部分行业领域安全监管责任的通知》《处置拖欠农民工工资线索协调配合办法》《农业领域建设项目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管理制度》等文件。三份重要文件必将为名山区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贡献应有的检察力量,彰显社会治理的检察担当。”
  ● 责任编辑: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