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文章标题: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民主在中国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带头下基层接待人民群众、倾听人民群众意见、依法处理信访问题、源头化解矛盾纠纷,形成了“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的优良作风。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是坚持群众路线、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一、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的产生
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方法是为人民群众解决难题、化解矛盾而产生的。本世纪初,全国各省信访普遍呈现上升势头。浙江作为市场经济先发省份,各类矛盾问题暴露很多。中共浙江省委决定在全省实行领导下访接待群众制度,让“领导多下去、群众少上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第一次下访选择到情况最复杂、矛盾最尖锐的浦江县。2003年9月18日,习近平同志来到浦江县,亲自下访接待当地群众。这是浙江省首次大规模的干部下访活动。通过这次下访接访活动,一批信访老大难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之后连续三年,习近平同志先后到临安市、德清县、衢州市、衢江区下访,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解决难题。
在习近平同志的率先垂范下,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在浙江全省推开,省、市、县三级干部下访蔚然成风。浙江省不断完善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制度,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下沉到一线,在走好党的群众路线中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从点上做法到面上举措、从一域破题到全省实践,持续产生了良好效果。各地通过运用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方法,成功化解了一批“钉子案”“骨头案”“老大难案”,及时有效地把人民群众的一件件操心事、烦人事、揪心事办成放心事、舒心事、幸福事。
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方法被实践证明是解决信访问题的有效方法。2003年以来,浙江省、市、县三级领导干部共疏导化解20余万件信访事项,群众满意率达85%以上。浙江省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既强化群众自治活力,又推行干部主动下沉,创造了基层治理新模式。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方法推动了各级领导干部到基层一线、矛盾最集中的现场,了解民情,集中民意,真发现问题,真解决问题。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方法所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密切干群关系、提升干部能力、加强基层治理等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二、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是发扬民主的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指出:“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不是信访工作的唯一形式,也不是越俎代庖,取代基层工作,而是一种思想观念的转变,一种工作思路的创新,一种行之有效的机制,一种发扬民主、体察民情、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全过程是围绕坚持人民至上原则展开的,彰显了中国式民主的独特优势。
第一,干部下基层接待人民群众是人民公仆形象的生动写照。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思想的一种具体行动。公仆思想要求领导干部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为人民服务、当好人民公仆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必须付诸实际行动。领导干部要怀着深厚感情和谦逊态度与人民群众交朋友,真正做到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方法是发挥领导干部的主动性,体现了领导干部的公仆姿态。领导干部主动下基层接待人民群众,就是主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就是向群众学习,以群众为师。
第二,倾听人民群众意见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在信访中倾听人民的呼声,了解人民的愿望,汲取改进工作和作风的营养,‘关心、济助’每一个需要关心济助的人,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最重要的就是倾听民意。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是协商民主的一种模式。协商的过程,就是领导干部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过程,就是依据不同群体的不同利益诉求,进行广泛充分协商、听取各种不同声音、充分吸收有益意见和建议的过程。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正是体现了这一点。“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中有了意见和呼声,说明他们有了困难或诉求。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是领导干部了解社情民意最有效的途径。
第三,依法处理信访问题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必然要求。法治是人民民主的保障。处理信访问题必须依法进行。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是依法开展信访工作。依法就是要求在法治轨道上处理信访问题,依据法律原则和具体规定平衡各种利益,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从2003年至今,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方法的发展与中国法治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步伐是一致的、精神是一致的。
第四,源头化解矛盾纠纷是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习近平同志在浦江下访后强调:“领导干部下访关键是为群众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而化解矛盾纠纷是信访工作的具体目标,是解决人民切身利益诉求,是人民至上的实质内容。化解矛盾纠纷是营造人民舒心、放心、安心的社会环境。坚持源头治理化解矛盾是信访工作的一条原则。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是敢于往矛盾“窝”里钻,目的就在于“事要解决”上,重视初信初访,把矛盾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三、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体现的民主真实管用
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方法在人民民主意义上的突出特点就是真实管用。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是让人民当家作主,让人们群众参与决策、参与管理、监督政府。
第一,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方法体现了民主决策。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是公众参与决策的重要途径,是公众参与最直接、最密切的民主决策体现,是保证决策科学的有效方法。人民群众从来都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智慧从来都是无穷尽的。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服务于科学决策的方法。
第二,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方法体现了民主管理。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就是人民参与管理的过程,充分展现了在党领导下多元协同的社会治理格局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党的领导一定要建立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各方广泛协同的基础上,人民群众是多元共治的主体力量和依靠力量。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就是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真正做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翁,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更广泛、更深入、更实质地参与民主管理。
第三,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方法体现了民主监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下访一趟,实际问题什么都没解决,只是搞形式,做表面文章,反而会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群众监督是全方位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是有效的民主监督方式。让人民监督政府是人民民主的本质要求。信访问题直接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必须讲究效果,效果如何要让人民群众评判。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不仅为人民群众创造了讲真话的场景,而且创造了全过程监督信访事项是否办结、效果如何的程序,对政府的各项工作都能产生很好的监督作用。
四、深入挖掘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潜力
深入挖掘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的人民民主潜力,既要从制度上进行规范、理论上进行总结提炼,还要从数字化方面深化实践运用。
第一,通过制度化挖掘全过程人民民主潜力。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需要制度化。制度化是挖掘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的人民民主潜力的基础。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的长效机制就在于推动干部下访制度化、法律化。浙江省先后开展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县级领导值守接访等制度。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制度化工作应当继续深入下去。深入进行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制度化研究,制定完善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的相关制度,对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进行科学制度安排,对信访工作法治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通过理论化挖掘全过程人民民主潜力。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需要理论化。理论化是挖掘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的人民民主潜力的必要条件。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的理论化程度反映人民民主实践运用的水平。理论界要关注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深入挖掘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中的人民民主内涵和价值,完善人民民主理论。各地在具体运用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方法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人民民主理论,把人民民主理论贯穿到化解矛盾纠纷、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各个环节,充分展现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的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的基本特征,充分展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越性。
第三,通过数字化挖掘全过程人民民主潜力。把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纳入数字信访是挖掘人民民主潜力的有效途径。设计信访法治指标,明确法治化信访工作任务是数字化的一项重要工作。信访法治指标应当包括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维度。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维度可以围绕领导下访接待群众、倾听人民群众意见、依法处理信访问题、源头化解矛盾纠纷等内容展开。建立以信访法治指标为逻辑架构的数字化监测平台,实行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动态测评,是一条挖掘人民民主潜力的可行路径。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已在数字化方面作出了初步努力,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创新思路、迭代升级。
(作者系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
● 责任编辑:黄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