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谋划 积极作为 为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10月14日至15日,泰山法治论坛(2023)在山东省泰安市成功举办。在分论坛上,来自山东省委政法委、省人大常委会、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社科院和有关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的法治保障”进行研讨,共同展望平安山东、法治山东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
  山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法学会会长李猛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讲道,在中央政法委、中国法学会有力指导下,在山东省委坚强领导下,山东省政法工作、法学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山东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和“一站式”矛调中心建设,防范化解各类矛盾风险,组织开展全省涉法涉诉信访化解攻坚行动,多层级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平安中国建设考评中,连续三年居全国前五位。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在2022年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山东省营商环境居全国前列。山东省法学会引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积极投身法学研究和法治实践,为全省法治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筑牢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法治保障
  近年来,山东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决扛牢政法机关职责使命,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实现了全省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省法学会副会长傅国庆表示,法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任务,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要坚持能动司法,推进审判理念现代化;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审判机制现代化;坚持优化职能,推进审判体系现代化;坚持从严从实,推进审判管理现代化,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努力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
  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省法学会副会长蒋万云表示,要坚持严格执法,精准监督,为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贡献检察力量。检察机关坚持依法能动履职,着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跳出检察看检察、干检察,找准检察工作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着力保障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
  山东省公安厅一级巡视员、省法学会副会长槐国栋表示,要践行法治理念强化使命担当,为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保驾护航。山东省各级公安机关坚持以公安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紧紧围绕法治公安目标,始终遵循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总要求,为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法治力量
  这些年,山东省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改革创新、扎实工作,奋力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转化为现代化强省建设的生动实践。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办公厅一级巡视员、省法学会副会长石晓对黄河战略山东实践的立法保障进行了探索,介绍了山东省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实践,分享了立法中的三点启示:一是坚持党的领导,确保黄河立法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坚持人民至上,推动黄河立法聚焦于民生的重要保障;三是坚持系统推进,增强黄河立法整体成效的科学目的。
  山东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省法学会副会长田秀娟表示,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推动作用,为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她总结山东省加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法治保障的有益做法:一是保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地方法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完善;二是重大项目建设法治保障更加聚焦;三是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四是执法效能不断提升;五是司法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六是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日益丰富。
  山东大学法学院院长、省法学会副会长周长军提出,要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加强生态法治、科技法治、经济法治、涉外法治、立法供给、法治环境建设,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他认为,法治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齐鲁优秀传统法治文化是当今法治建设的重要资源,对于防范诉讼爆炸、减少信访、构建和谐社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让德法共治的思想和理念大放光芒。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法学研究赋能山东法治现代化
  长期以来,山东省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跟时代步伐,加强法学研究,以法治智慧、法治力量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一大批高质量成果,推动山东法学理论研究和法治实践不断深化。
  山东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省法学会副会长谢桂山表示,要在法治轨道上解决城乡发展差距问题,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法治是应对美国“长臂管辖”的一个重要工具,针对出口管制、经济制裁、外国投资安全审查等打压手段,加强我国现代企业合规建设势在必行。
  山东政法学院经贸法学院院长刘万啸对应用型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介绍了该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主要举措,包括开办法学专业涉外法治实验班和英语专业法律英语实验班,设立国际经贸规则专业,举办律师学院涉外人才培训班,进行涉外法治人才课题研究,等等。他表示,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盘考虑、科学设计,建议省级层面建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实施。
  济南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刘康磊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治理中的法治路径,基于基层调研发现,在法治、德治、自治的重要性排序中,县级干部将法治排列第一;在自治的重要性排序中,乡镇干部略高于县级干部;在自治主导型、德治主导型和权利导向性、秩序导向性以及无秩序型的类型化分析中,基层干部更倾向于强秩序主导型,说明基层干部对于法治的理解偏向维护社会稳定的价值定位。他表示,要理顺自治和法治的价值对接,把自治作为一个重要价值,保证基层群众的自治实现,在自治空间和法治的轨道上实现社会功能整合。
  山东大学法学院助理研究员杨灵一表示,法治化被认为是全球治理的最佳路径。根据规则的强制性,国际法治分为软法治和硬法治,二者共同构成国际法治的重要载体和表达形式。同时,在制定主体、表现形式、法律执行方面,二者又存在差异、各有优劣。
  山东省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省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孙成良主持论坛并作总结发言。他指出,山东省从省委到各地市都高度重视法学会工作。群团组织有为才有位,要主动作为,才能更好发挥作用。泰山法治论坛是繁荣法学研究和服务法治实践的很好平台,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推动论坛成果转化,省市两级政法机关、法学会、各高校法学院共同努力,共同打造中国高端法治论坛山东样板。
  ● 责任编辑:崔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