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保护不能有模糊地带

  “校园周边的营业限制”是未成年人立法保护的一个重要议题。为了给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总体而言,这一法律条款在实践中得到了严格执行,许多地方对于校园周边治理下了很大功夫,有力保护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不过,近年来不断有家长反映,学校周边的麻将馆等营业场所,也可能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有媒体在北京、天津、安徽等地的调查显示,目前,中小学校周边已经很少见到网吧、KTV、游戏厅之类的营业场所,但麻将馆、棋牌室、台球室等并不少见。不少家长认为,此类场所也属于“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应该禁止在校园周边设立。
  应当说,家长们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麻将馆、棋牌室、台球室之类的营业场所,往往烟雾缭绕、人员混杂,而且还可能暗藏赌博等违法勾当,如果未成年人涉足此类场所,很容易接触不良社会人员,沾染烟酒赌博等恶习,导致辍学厌学等恶果,甚至引发打架斗殴等危及人身安全问题。有媒体报道就披露,安徽省宿州市某中学对面有一家开了十多年的台球室,经常有不少穿着校服的学生出没其中。有老师痛心地说:“来这里打球的很多是初中生和高中生,还遇到过几个比台球桌高不了多少的小学生,一手拿着烟一手拿着球杆,嘴里满是脏话。令人痛心的是,有时明明是上课时间,台球室里还是能看到学生的身影。”麻将馆、棋牌室、台球室对未成年人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棋牌室、麻将馆、台球室是否属于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营业性娱乐场所,在法律中处于模糊地带。国务院颁布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也未将此类场所划入娱乐场所的范畴。尽管湖南湘潭、四川简阳、江苏南京等地曾展开相关行动,禁止在中小学周边开设棋牌室、麻将馆、台球室等营业场所,但不少地方进行校园周边治理时,却对此类场所采取了宽松的态度。与此同时,此类营业场所大多开办时间较早,不少甚至在学校开办之前就已存在,在缺乏立法明确规定的情形下,想要迁走这些场所,难度可想而知。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已经对此问题作出了回应。比如,不久前修订通过的《广东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针对“校园周边的营业限制”这一问题就明确提出:“中小学校周边二百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营业性游艺娱乐场所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与国家立法的相关规定相比,广东的地方立法构想无疑更为具体、明确,拓展了校园周边治理的内涵。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按照这一规定,麻将馆、棋牌室、台球室等应被认定为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营业性游艺娱乐场所,不能在学校周边二百米范围内开设。
  显然,如果能将麻将馆、棋牌室、台球室等营业场所明确纳入“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将能进一步织密未成年人保护之网。不过,这一重要议题不能仅仅依靠地方立法,相关上位法也需及时作出修改和补充,对“校园周边的营业限制”作出更清晰的界定,消除其中的“模糊地带”,以填补监管中可能出现的漏洞。这既是未成年人保护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社会之关切、民心之所向。
  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精细的事业,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各种新型业态的不断涌现,都随时可能撕裂未成年人保护之网。除了麻将馆、棋牌室、台球室之类的营业场所外,此前电竞酒店、私人影院、剧本杀、盲盒等新兴业态,也都被曝出存在危害未成年人的隐患,引发了家长们的担忧和执法部门的重视。因此,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法律需要最大限度地考量可能不利于未成年人的所有因素,进而制定得更加周全一些。对于不断涌现的新问题,立法更需及时作出回应,完善相关条款。
  未成年人保护关乎国家的未来,绝不能有监管漏洞和模糊地带。此次广东省修订本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其实是一个契机,可以促使人们重新审视目前未成年人保护相关立法,进而推动立法的与时俱进,最终为未成年人编织起更加严密的保护网。
  ● 责任编辑:阿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