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墙内不认罪贪官的曲折人生

   2015年4月28日,坐落在古都金陵雨花台下的南京监狱教改科办公室里洋溢着喜庆气氛。该科唐科长从北京载誉归来,他们的《关于黄力(化名)的个案管理案例》获得司法部部级优秀个案管理案例奖。这个案例的主人公黄力从一个贫苦农村少年成为年轻的军官,又成为天之骄子,然后从业务能手成为党政企事业单位高级管理人员,被党培养为正厅级官员,最终蜕变为贪官。从青年身穿军服、中年身穿制服、老年身穿囚服的曲折人生,让人们从中得到警醒。


苦涩的青春,成就倔强的性格

   黄力1954年出生,是淮北人,捕前系国有大型企业法人,正厅级干部。2005年,被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05年11月调至南京监狱服刑。黄力犯罪其实得不偿失,受贿100多万,而他的年薪就有上百万,真是让人扼腕叹息。
   黄力出生于一个非常贫困的农民家庭,家住淮北偏僻山村,父母都是地道农民,兄妹四人,他是长子,从小聪明过人。父母虽然穷但一直供他上学,父亲靠一条扁担干到省劳模,可惜父亲在三年自然灾害得了浮肿病,被活活饿死,这在他幼小的心灵烙下深深的印记。文革高中毕业后他回家务农,每当农闲之际,他就看书学习,在一个远房叔叔的帮助下他终于等到一个去陕西当兵的机会,但是就在他出发前夕,母亲由于心情过于激动,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身亡,他含着眼泪离开家入伍。
   在部队里,他肯吃苦,不怕脏,不怕累,屡次立功受奖,不长时间就被提拔为司务长,实现了人生第一次从山沟穷小子到军官的华丽转身。正当他志存高远、期望有更大提升时,全国开始大裁军,他的部队被裁减。他怀揣未竟的梦想转业到西北某机械厂。在机械厂,他坚信有为才有位,决不放弃的性格让他浑身充满了干劲儿,他的踏实苦干得到了厂领导的赏识,被保送到东北某财经大学学习。学习期间,由于家境困难,他生活非常节俭,但他良好的军人素养、永不言败的执著、拼命三郎的精神,感染了老师和同学。这时,一名女同学向他传递了爱的信息,许多人想不到一个高干子女,看上了这样一名穷学生。于是,白富美的女同学,成了他的妻子。不仅在学业上支持他,而且在经济上帮助他。毕业后,他俩双双分配到西北某省会城市银行工作,先后担任银行副科长、副行长、行长。由于是改革开放初期的首批大学生,再加上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一位淮北籍的省领导非常器重和信任他,随着这位省领导的调动,他也调回家乡省城,转任某投资银行行长,之后又担任省丝绸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再任省国信投资集团董事长。
   这期间,黄力也努力过、追求过,然而随着职务的提升,他私欲膨胀,认为自己能干大事、做大官,没有守好底线。再加上当时政治生态原因以及党内监督机制的薄弱,使他在春风得意中迷失了方向,2005年因贪污案发。然而,由于黄力倔强的性格,认为自己是政治的牺牲品,一直不认罪,他是名副其实的“贪坚强”。其实他工作还是蛮拼的,多次被评为省级优秀共产党员,是多所大学客座教授、金融专家。


永无止境的欲望,政治塌方的牺牲品

   “做大官,干大事”是人生追求的梦想,然而,随着中纪委的调查,直至锒铛入狱,他终于跌在人生梦想的路上。
   从社会底层升起的政治明星,对权力的渴望比任何人都来得强烈。经过数十年的包装,黄力不仅官至正厅级,而且还戴上一顶顶省级桂冠。他把自己标榜为反腐斗士,而实为腐败分子;名为客座教授,讲课水平一般般;著有专著两本,却为部下捉刀;坚信马列,遇到难事却到处拜佛;满嘴夫妻恩爱,背后却有暧昧故事。
   据浙江《廉政快线》报道:黄力在某省会城市股份银行干了数年,感觉良好,总想调到北京总行工作;后来事与愿违,便牢骚满腹、怒气冲天。2000年初与某省委组织部长儿子相识,便使出浑身解数巴结权贵,经常送吃送喝,还以自己的名义,送上两万元的家具。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先后当上两家省级国有企业一把手。据说,在任董事长期间,黄力非常任性,上至总经理,下至普通员工,他看不顺眼张口就骂;到基层检查,还要下面组织欢迎,抖足威风。员工开会发言时,一定要加上尊敬的黄董事长,否则难过他这一关。
   他常以改革者、金融专家自居,经常语出惊人——向北京领导“献言献策”,以显示自己的能力。在某省国有公司任上,他谋划建立全省金融控股集团。在金融人士看来,他的金融控股却违反规律。他想靠政府运作,靠权力干预,最终随着某省委组织部长的倒台、中纪委调查而美梦破灭。随之而来的是,他的副省级高官梦也灰飞烟灭。
   黄力不仅官迷心窍,而且对金钱也情有独钟。在单位经常给员工上廉政课,喜欢自吹自擂、喜欢包装、玩小动作。他把人家送给他的小钱交到纪委,取消处以上公务消费及出差补助。其实,他一个月消费平均两万元以上,不过以隐蔽的手段处理而已。在廉政外衣的掩盖下,黄力频频把黑手伸向金钱。1996年,某股份公司总经理张某,结识了时任银行行长的黄力。张某虽年轻,却情商较高,脑子灵活。攀上行长之后,不几年批出贷款6000多万元,从中发了大财。黄力经常暗示他“没有当年贷款”哪有今天?张某心领神会,黄力儿子出国留学,张某送给黄两万美元,还让黄力妻子当了股东。
   黄力还私自把3000多万元的工程承包给一小老板,于是小老板变成了大老板。随后,小老板成了黄力的取款机,隔三岔五送钱给黄力。黄力儿子出国,小老板送去5万美元。黄力分了新房,小老板又花费20多万元为其装修。黄力视小老板为铁杆朋友,行贿受贿做得人不知鬼不觉。
   黄力虽然是党的高级干部,台上满口马列,满口新潮;然而在台下,满口恶骂,满脑消极,满身浮夸,且对神佛顶礼膜拜甚至自我神化。
   据说,他经常身穿红裤避邪,在单位放了圆镜孙悟空塑像降妖,买了泰山石撑腰壮胆,还叫小老板花20万元捐给寺庙。在审查期间,他仍盼神灵保佑,拒不交代,把自己说成马列主义的化身,胡乱咬人,并以揭发他人有功、反腐斗士自诩,最终露出了狐狸尾巴。
   2004年,江南某省组织部长严重经济问题浮出水面,靠山倒了,黄力蒙了。此时此刻,他异想天开,想通过揭发他过去的“恩师”,保住自己盼望已久的副省级高位。他天真地想,这时站出来,博得上级和中纪委的好感,那前途依旧高枕无忧。
   “宁我负人,勿人负我!”黄力最欣赏曹操这一句名言。
   不久,黄力和老婆转移家中的贵重物品,经人从中牵线,以廉政干部、反腐英雄的面目出现在中纪委巡视组面前,表示要揭发他人问题。但真正让他揭发,黄力却又不谈他人问题,大谈特谈自己的功绩。他这种反常举动和漏洞百出的表演,引起了巡视组的高度重视,验证了言多必失、老虎撞到枪口上的老话。
   回到家里,黄力发现自己失算了,认为自己受到他人迫害。在确凿的事实面前,黄力仍不低头。在法庭上,他高昂头颅,吐沫横飞,认为自己是政治生态的牺牲品,拒不认罪。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精力就越旺盛。黄力在官场和情场是春风得意的。黄力擅作秀,也擅包装。据某报长篇报道,黄力拥有“金陵十二钗”,并不像他所说的夫妻感情非常好。他是保住“二”、守住一,发展三四五六七。是啊,在政治生态不是“绿色环保”的情况下,所谓的爱情往往是政治、经济的结合品。
   像黄力这种人边腐边升,成了社会的政治明星,最终跌入人生的低谷。黄力一直解不了心结,反而感到自己被社会愚弄。其实,黄力就像《镜花缘》中两面人那样,用方巾遮住了狰狞的一面。他的不认罪、一条路走到黑的心态,为狱内不认罪改造埋下了伏笔。


偏执狂妄的罪犯,大墙内遇到了克星

   南京监狱是有百年历史的现代化文明监狱,监狱人民警察对服刑人员进行依法严格、科学管理,同时因人施教,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面对不认罪的黄力,对他的教育管理却是一次挑战,同时也是一次教育改造深化的机遇。
   2005年10月,黄力被某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05年11月投送南京监狱服刑。
   黄力入监之后,被分到监狱集训队改造。在集训队期间,他一直拒不认罪,不把自己当犯人看待,坚称自己受到“利益集团”的打击和迫害,散布各种反改造言论。只要是民警找他谈话,他会滔滔不绝,大谈其功绩,仿佛在作报告。在他眼中小小狱警奈他如何。他还喜欢写申诉信,平均每周写一封。上至中央,下至普通民警。控诉信100多万字,花费邮资600多元。他服刑意识和身份意识差,性格偏执多疑,脾气暴躁,拒绝参加监狱改造活动,多次在公开场合顶撞和辱骂管教民警,公然对抗监管人员,影响恶劣。有一次分管民警找其谈话,谈话间隙,民警记录其谈话内容,他就大发雷霆,认为民警在整他的黑材料。此外,他难以适应监狱的生活,与其他服刑人员关系十分紧张,经常因为琐事和其他服刑人员争执、吵闹甚至打架,导致自己被其他人集体孤立,对他惧而远之。有一次,其他服刑人员窃窃私语,他就认为是说自己的坏话,最终导致与他人打了起来。
   黄力的一言一行映入管教民警的眼帘,分管民警及时向监狱领导作了汇报,监狱及时开了“诸葛亮会”,启动了关于黄力个案管理实施方案,一场专门针对黄力的教育措施开始了。
   监狱首先对黄力进行了心理评估,通过个案成长史、个案心理测评结果,分析出黄力具有强迫症状。通过黄力服刑表现和详细心理评估结果,监狱民警认为黄力情绪不稳定,现实危险程度较高,需要对他严格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矫正。
   其次,通过对黄力布置作业的方法,让他作出正确的选择。让黄力回忆申诉、减刑情绪;让黄力在心理剧中,站在民警角度和其他服刑人员的角度考虑问题,让黄力自我评价一天情况,说出在监狱的所得所失。
   第三阶段,监狱民警指导黄力处理好人际关系。每当黄力无理取闹时,作为狱方对其严格处理是必要的,然后以此为契机,各种心理咨询和治疗手段一起实施,加大危机干预力度。
   第四阶段,狱方利用行为疗法,对黄力的正确行为进行强化。监狱民警对其好的行为适当表扬和加分;对不良行为通过批评与处罚,予以矫正。通过监狱开展《服刑人员意识》等课堂化教学,强化了黄力的服刑身份意识。
   据分管民警王警官介绍,现在利用黄力好学、好荣誉的个性,对他进行正面引导,让他担任犯人小组学习组长。在监狱政治、文化学习等方面,黄力一直认真积极。监狱警官还让黄力参加监狱的各项活动——犯人艺术节、体育运动会、犯人微讲堂、律师咨询会、社会帮教会。民警让黄力从中感受个中滋味、回归本色。2015年,黄力还参加了监狱组织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了法律专业。由于他聪明好学,一次考试就通过了四门,获得了12分的奖励。
   据黄力所在监区的田警官介绍,黄力近一年来能服从民警管理和教育,能主动参与改造活动,申诉在减少,服刑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与其他服刑人员较少出现争执。2013年1月获得减刑两年奖励。目前又获得四个监狱表扬的奖励,2015年下半年有望再次获得减刑。
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黄力在特定的政治生态环境下,当兵、上大学,通过自己奋斗走上了正厅级领导岗位,戴上教授、劳模、金融专家的桂冠,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这其中凝结着他的汗水、泪水,然而他没有守住人生底线、演绎一场曲折人生,让人警醒,更让人叹息。
   司法部矫正服刑人员专家对南京监狱《关于黄力的个案管理案例》点评道:职务犯罪罪犯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做好他们的矫正工作,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本案例选择了黄力这个具有典型样本意义的不认罪的职务罪犯,通过他的服刑表现、成长经历、心理特征等资料的科学详尽分析,制定合理矫正目标,通过认知疗法、危机干预、行为疗法、正负强化、累进激励、服刑意识教育课程等手段和措施,指导该犯培养和维持积极行为,推动偏执性人格的转变,并逐步培养黄力的自觉行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该案例的管理过程也向我们提供了关于教育改造对性格偏执类职务犯的一些有价值的参考经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通过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辅以综合攻坚方向,综合运用服刑教育意识、危机干预和质量评估技术手段,矫正效果较为明显。但是,偏执性人格是一种很难矫正的个性心理障碍,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出现反复的情况可能性较大,后续要不断对其合理性的理念和行为给予强化,以期达到持续稳定的效果。 
   (文中服刑人员为化名)


责任编辑:呼满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