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奋力谱写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江西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创造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江西这片红土圣地,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人民军队的摇篮、人民共和国的摇篮,也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江西司法行政机关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的“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的重要指示,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中“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深刻领会其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按照省委第十五届四次全会的部署要求,聚焦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统筹抓好全面依法治省工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担当政治高站位责任,为深化江西新时代法治实践作出新贡献
  紧紧围绕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江西、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目标,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深化学习培训、宣传解读、理论阐释,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不断增进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思想认同、感情认同,切实做到学思悟贯通、知信行统一,努力提升法治江西建设整体水平。
  (一)在“笃学之、高站位”上下功夫。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推动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点学习内容,纳入党校和干部学院重点课程,作为领导法治建设工作的根本遵循,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省市县三级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走在前、学在先、全覆盖,通过专题会议、专门研讨等形式,深入思考、全面系统、联系实际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真正做到了然于胸、融会贯通。创新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学堂”,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遴选102名讲师组成全省“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学堂”师资库,并邀请4位全国知名法学家担任特聘讲师,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不断向基层延伸、向深度拓展,全年累计宣讲1.2万余场次,覆盖500余万名干部群众。
  (二)在“笃信之、明方向”上下功夫。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精辟概括的“十一个坚持”。江西在学习中坚定法治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深入宣传解读,运用各类融媒体手段和平台,发挥各类普法阵地作用,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强化理论解读、宣传阐释,出台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发布“法治江西专项课题”,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在赣鄱大地深入人心。加强对井冈山斗争、中央苏区、闽浙赣苏区时期法治建设专题研究,召开全省红色法治文化建设研讨会,深入学习百年来我们党推进法治建设的光辉历程和辉煌成就,在汲取历史营养中传承红色法治基因,在体悟历史源流中坚定法治道路自信。
  (三)在“笃行之、抓落实”上下功夫。按照中央和江西法治建设规划、纲要和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制定贯彻落实方案、任务清单,逐项明确责任部门、任务步骤、完成时限,把全面依法治省宏伟蓝图转化为施工表、路线图。坚持以“对标抓、抓对标,依法抓、抓依法,系统抓、抓系统,创新抓、抓创新,具体抓、抓具体”的工作理念,扎实开展法治考评和法治督察,确保各项重点任务部署落地落实。聚焦江西法治建设突出问题,由省委依法治省办主任、副主任分别领题,集中开展专题调研,精准问诊、靶向施策,筑法治之基、聚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完善党政主要负责人全链条述法制度,着力在查、学、考、评上下功夫,实现市县乡三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现场述法全覆盖,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县法治建设的意见》,出台江西具体举措,大力推动市县法治建设筑基强基,提升市县法治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推进司法所实体化运行,将法治工作向基层纵深推进。
  
  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打造江西法治化营商环境激活新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江西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打造稳定、公平、透明、高效、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目标,建立由省委依法治省办牵头的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机制,巩固拓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成果,着力攻难关、通堵点、补短板,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
  (一)增强支持创新创业的法治牵引力。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江西及时跟进研究数字经济、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法律制度,加强新兴领域立法工作,完善与创新创造相适应的包容审慎监管方式,为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提供立法保障。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律师、公证行业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水平,加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的执法监督力度。深入宣传实施《江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形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优化营商环境”的思想共识和行动共为。
  (二)增强利企投资兴业的法治支撑力。围绕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构建内陆开放新格局等重大部署,及时做好相关领域的调法调规工作,推动投资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在行政立法过程中充分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意见,着力把优化营商环境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上升为法规制度。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司法行政审批事项“一网通办、跨地通办”,督促指导各地各部门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着力打造“智慧法律服务”平台。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以法治政府建设的率先突破推动法治全面发展,1个地区、4个项目被命名为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细化量化各行政执法行为的裁量范围、种类、幅度等,建立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加强行政执法效果评估,破解运动式、“一刀切”执法难题。
  (三)增强提速强省战略的法治驱动力。主动融入工业强省战略,鼓励和支持律师全过程参与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决策并出具法律意见,部署开展“万所联万会”工作,组织动员全省611家律师事务所与全省工商联所属商会、县级工商联建立联系合作机制,搭建律师服务民营企业新平台,常态化开展“万所联万会”、民营企业“法治体检”等活动,支持南昌中央法务区建设,增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法务软实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深入开展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站)规范化、标准化示范点创建,更好发挥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作用,实现从基本满足群众需求到精准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需求转变,健全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推出100项“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清单,加强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建设,为公民和企业“走出去”提供更优质的法律服务。
  
  三、推进社会高效能治理,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江西展现新力量
  立足司法行政机关之“特”、司法行政机关之“责”,坚持治理与自治互动、创新与实干结合,破治理之难、解基层之困、谋平安之局,推进社会高效治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聚焦防范化解重大涉稳风险。坚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公共卫生、生物安全、数据安全等重点领域立法调研,增强政府立法与人大立法的协同性,完善立法论证评估制度和重要立法争议事项协调机制,聚焦实践急需推动相关地方立法。围绕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用好设区市立法权,推进区域协同立法,加强突发事件应对、重大风险防控等相关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拓宽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拧紧社会治理的法治安全阀。针对网络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加强对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违法犯罪的依法打击,完善依法治网的相关法规制度。
  (二)聚焦完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运用“寻乌经验”,扎实推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调处化解工作。完善预防性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制度,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及时将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诉源化解,注重矛盾纠纷前端防控,坚持“三调联动”,建立健全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引导群众在法治轨道上反映诉求、解决问题。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在办理土地房屋征收类的行政复议案件中,引导市县政府积极回应被征地农户的实际诉求,指导市县政府在法律框架内,从预留地安置、新农村建设点布局等方面解决被征地农户实际困难,努力寻求争议化解、推进多方利益平衡。
  (三)聚焦织密安全稳定防控网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努力构建源头治理的防范整治机制。加强对监狱、戒毒所等重点领域和场所的管理,进一步压实责任、落实措施、做实工作,确保监所持续安全稳定。坚决落实“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全力打好新形势新阶段监所疫情防控主动仗,坚决守好监所疫情防控安全底线。部署开展改造质量提升年活动,打响法治监狱、平安监狱、智慧监狱、清廉监狱“四大品牌”。扎实做好特殊人群教育引导和救助帮扶工作,部署开展社区矫正“十百千万”行动,研究完善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衔接措施,努力实现重新违法犯罪率持续下降、走低。
  
  四、共创群众高品质生活,为赋能江西人民幸福体验彰显新作为
  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把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党的群众路线同法治建设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依法治省和司法行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加强法治引导聚民智。把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普法教育的首要任务,加大民法典全民普法力度,弘扬平等自愿、公平公正、诚信守法、公序良俗等理念,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积极探索构建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融合的体制机制,以法治社会建设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做实全省“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切实做到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全省共培育“法律明白人”骨干96.19万人,参与法治宣传和法治实践441.71万人次。
  (二)强化服务供给增民信。修订《江西省法律援助条例》,推行法律援助“全省通办”,做强“法援惠民生”“律师公益集结号”“乡村振兴法治同行”等品牌,做优法律顾问团、律师公益团、法律综合服务团“三团”并进模式,拓展知识产权、金融领域和涉外领域公证服务,推动成立“江西省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深入开展司法鉴定资质认定能力提升三年行动,系统推进“智慧法治”工程,让群众有更多的法治获得感。
  (三)深化为民办事解民忧。深化“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升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满意度”主题实践,全省共实施法治为民项目1130个,办理法治为民实事难事5.7万件。将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作为工作重点,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6855件,受援农民工8434人次,为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或取得经济利益1.93亿元。做好“有法帮你”服务品牌,秉持用法靠法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确保“有法帮你”成为全过程、全覆盖的优质服务产品。压茬推进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和责任体系改革,加大“减证便民”力度,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问题,让法治领域改革创新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五、加强队伍高素质培养,为推进江西良法善治实践树立新形象
  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人才培养路径,统筹抓好政治轮训、法治培训、作风整训,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队伍。
  (一)以主题教育培根铸魂。对标对表推进主题教育落实,持续健全完善党组(党委)会首题必政治跟进学、中心组围绕主题系统学、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全员学的政治学习体系。坚持不懈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干警深刻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切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依托江西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秉赋,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红色走读”,切实把红色基因渗入血脉、融入灵魂、化为行动,让红色热土的江西司法行政“这片红”格外鲜亮,努力把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打造成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的政法机关。
  (二)以法治培训提能促干。司法行政机关承担着统筹全面依法治省的重要职能,更要带头强化法治思维、法治观念,实现司法行政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深入开展法治教育培训,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队伍教育培训的核心课程、必训内容,开展全战线培训轮训,组织领导干部专题学习研讨班,努力在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上当标兵、走前列。着力培养依规依纪依法办事理念,做到严格依照“三定”履职,认清权力边界,履职有据、事不避难。切实抓好法治工作人才队伍培育,积极推进实施法律职业人员统一职前培训制度,组织实施好年度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优化法治人才增量供给,为全面依法治省提供智慧和力量支撑。
  (三)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持续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巩固深化队伍教育整顿成果,纵深推进全系统政风、警风、行风建设。认真做好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以案促建工作,加强警示教育、推进标本兼治。紧盯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重点岗位,完善常态化监督管理制度机制,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坚持正确用人导向,鲜明选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做到“德不配位就去位、才不适岗就调岗、状态不佳就换人”。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做好容错纠错工作,切实为勇于负责的干部负责、为勇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抓敢管的干部撑腰,让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蔚然成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聚焦民心所向、基层所盼,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多做打基础、固根本、利长远的实事,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作者系江西省委依法治省办副主任,省司法厅党组书记、厅长)
  ● 责任编辑:虞文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