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审判实务与法律教学 “双赢”的新篇章

   2015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第二巡回法庭庭长胡云腾与巡回区内七所高校的法学院院长分别签订了《合作协议书》,这标志着第二巡回法庭与东三省各法学院校之间正式建立了双向交流的合作机制,开创了审判实务与法律教学“双赢”的新篇章。


创建实习助理机制

   第二巡回法庭自在沈阳成立以来已经受理各类案件423件、接待来访群众两万余人次,除了肩负繁重的办案和接访任务以外,还要探索司法改革和开展调查研究以及深入基层开展对下指导,法庭对审判辅助人员的需求逐渐明显。为此,第二巡回法庭在此次合作交流中率先与辽宁大学、东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的法学院系合作建立了实习助理制度,根据法学院系的推荐,在已取得法学本科学历的、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优秀在校硕士研究生(二年级及以上)、博士研究生中聘任实习助理,进入各审判团队协助处理与案件有关的事务性工作和调研性工作。
   目前一些法院向高校提供的实习岗位,仅仅是停留在短时期的、临时性的、松散型的、非制度保障的实习模式上,无论是实习的学生,还是接收实习生的法院,都很难达到任何实质性的效果,实现有效双赢有待制度化的保证。第二巡回法庭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每个审判团队既要负责办理案件又要时刻研究司法改革的先行先试问题,较重的办案、改革以及调研任务令人感到精力和人员的明显不足,而在当前审判团队编制有限、财政经费保障有限的现实情形下,经反复研究最终确定与高校联合,建立与实习形似而实则不同的“实习助理”和“法律志愿者”机制,努力探索既满足审判实践需求,又满足法律教学需要“双赢”的新路径。
   “实习助理”与以往“实习生”存在明显的区别:首先,实习助理和法律志愿者有严格的人数定额。第二,实习助理和法律志愿者均有着明确的条件限制。第三,实习助理和法律志愿者均有着标准的推荐和遴选程序。第四,实习助理由主审法官最终遴选。第五,实习助理和法律志愿者将有真正的实践平台。第六,对实习助理和法律志愿者均有着规范的考核制度。
   当日,在签订《合作协议书》后,各审判团队的实习助理已全部到位,并收到了来自第二巡回法庭庭长胡云腾亲自颁发的聘书。


探索法律志愿者机制

   为推动法律志愿者制度建设,第二巡回法庭建立了法律志愿者服务基地,与高校的法学院合作,让有热心、有能力的优秀本科在校学生担任法律志愿者,为来诉、来访当事人提供指引、疏导等诉讼服务以及与审判相关的辅助性工作。这样的机制,一方面将人民法院的诉讼服务向社会公开,让在校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人民法院的信访、接待等工作实际;另一方面,有利于解决巡回法庭既要办案又要做好信访接待的困境。这样的模式也为人民法院加强诉讼服务等相关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建立专项课题共同研究机制

   改革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理论研究更离不开实践的检验。第二巡回法庭在践行司法改革的同时,与高校的法学院建立起专项课题研讨机制,目的是为了依托高等院校的学术资源就审判实践、司法改革等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疑难问题寻找理论支持,同样,高等院校的学术研究也亟需司法实践提供素材和课题。第二巡回法庭此项机制的建立正是基此双向需求,通过双方在审判实践和理论学术范围内的课题研究、专题研讨,发挥各自优势,力争形成有指导性、有说服力、有理论性的全新成果。


构建主审法官与法学专家互聘机制

   第二巡回法庭的主审法官是经过精挑细选而来,但在疑难复杂案件的审理中仍离不开高校的专家学者给予必要理论支持,因此,在《合作协议书》中还建立了双方人才互聘机制,即第二巡回法庭根据审判需要可聘请各高校的法学院系有关专家学者担任第二巡回法庭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必要时由高校的专家学者为主审法官提供咨询建议,为案件处理把脉。另一方面,高校的法学院系根据实际需要,也可聘请第二巡回法庭的庭领导、主审法官、法官助理担任兼职教授或校外导师。这更让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不足的在校师生有机会弥补缺漏,也将大大增强法学院师生的实践能力。


打造互动交流教学培训机制

   第二巡回法庭还与高校法学院院长约定,将相互开展讲座、培训等活动,根据实际需要,第二巡回法庭的相关人员可到高校的法学院系进行定期培训或进修,高校的法学院系也可申请委派优秀专家学者到第二巡回法庭研修,而且在必要的时候,双方可互相邀请参与具有推动司法改革、提升司法公信、法治宣传等意义的相关活动。


开创司法审判与法学研究“双赢”新格局

   第二巡回法庭与巡回区七所高校法学院系之间双向交流合作机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第二巡回法庭目前审判团队的压力,为审判团队更有效地办理案件、指导审判、钻研理论等提供智力支持。同样,此次与第二巡回法庭合作,让在校的学生有机会进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恰恰也满足了各高校的现实需求,弥补了各高等院校的法学院审判实践匮乏的缺陷,解决了法学教育联系实际不够的难题。因此,无论是第二巡回法庭的主审法官们融入学府,还是象牙塔的师生们走进司法一线,都将给司法审判和法院研究注入活力、提供动力,有利于形成“以实践促进教育、以教育助推实践,以学术研究提升司法审判、以司法审判支持学术研究”的良好局面。此次合作,更为破解改革难题迈出了新的步伐,为进一步尝试可借鉴、可复制的司法改革成果进行了有益探索。


双向交流机制与各高校法学院的期待不谋而合

   在签约仪式结束后,第二巡回法庭庭领导、主审法官与七所高校法学院的师生代表进行了座谈,各法学院院长和教授代表都表达了与第二巡回法庭深化合作的要求和愿望。各代表均表示,社会实践基地的缺乏确实是困扰法学教育的一大难题,第二巡回法庭此次搭建平台为法学院学生、为法律教育提供宝贵的实践机会迎合了各高校法学院教学的需求,建立的五项机制也符合当前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期待,双方本着“双赢”的目的不谋而合地达成五个层面的一致,为今后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合作协议书》的签订及履行,一定会深刻影响东三省法律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质量,各法学院校也将给予第二巡回法庭、给予司法改革以足够的理论支撑和人才支持。在座谈中,学生代表发言表示感谢第二巡回法庭和所在院校给予的机会,自己将全心全意地做好实习助理的本职工作,为司法改革和法律教育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主审法官代表发言表示主审法官实际上也是实习助理在第二巡回法庭的指导教师,今后将切实负起责任,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指导好、培养好、管理好这些“弟子”,为培养高素质的法治人才作出贡献。